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当菜场的小道摆满艾叶、菖蒲时,提示着人们,又是一年端午至。
端午节,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礼盒粽,有蛋黄粽、肉粽、水晶蜜枣粽等等。无一不是包装精美、美仑美奂,亮闪了人的眼晴。
这些礼盒粽子,味道确实不孬。软软糯糯,或咸或甜,堪称人间佳品。然而,在我的心中,再亮丽精致的粽子,也比不上儿时的一盘白糖粽——清清甜甜、软软糯糯,堪称我心目中的白月光。
那时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挂艾叶、菖蒲,香气氲氤而上。据说这样可以驱蚊去灾,保护家人健康平安。
一大早,父亲忙着去采购端午的食材,母亲则在家打扫庭院,煮着现有的需要火候的食物。粽子是头天晚上煮好了的,咸鸭蛋、大蒜籽煮熟后都是要染成红色的,包子也是要在上面蘸个红点。这些食物在红色的渲染下,更显得诱人又喜庆。
到了中午开饭时,一家人围在饭桌前,满是欢声笑语。只见桌上有七、八道菜,主食是一盘碱水粽,旁边放着一只白糖碗。父亲给我们讲端午吃粽子的来历,讲屈原不甘屈辱、抱石投入汨罗江的故事。
我们不由自主地拿起粽子,轻轻剥开粽叶,蘸着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那软糯香甜的味道盈绕舌间,一个接一个。吃到第3个被母亲打趣道:“粽子好吃,但不易消化,再吃,人都要变成粽子啰,哈哈哈……”。那灰谐的语调,快乐的氛围,真是其乐融融呀!
如今端午节,我们的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粽子的品种与口感也提升了不少档次。然而,这些粽子再怎么吃也感觉不及小时的白糖粽那般有滋味。
或许,那是来自家乡的味道,有着父母的温度,浸润着亲情和关爱;或许,那盘白糖粽,承载的是一段历久弥香的岁月,有着现在无与伦比的幸福指数?或许,已没有或许。
风华再茂:以文会友,以情动人;感谢关注,点亮在看,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