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鸽子
【课程起源】
陈鹤琴曾指出,要给孩子科学的环境,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基于中班幼儿乐于观察、发现、探索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师幼共同研讨和商量,设计了课程故事《你好,鸽子》。在课程中,老师陪着孩子一起认识鸽子、照顾鸽子,孩子们与鸽子的互动已成为在园生活的一部分,也将开启了探秘鸽子之旅。
一、初见鸽子
第一次看见鸽子,孩子们就被鸽子可爱的模样深深吸引着,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着鸽子的一举一动。幼儿园的饲养活动是一本“活教材”,是开展生命教育最好的途径之一,既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陶冶幼儿的情操,又培养了幼儿观察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同时,在与小动物们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也与日俱增。
孩子们初见鸽子,对于鸽子充满了好奇,有无数的问题,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
二、观察鸽子
回到教室以后,我找了鸽子的大图让孩子们观察,孩子们发现了鸽子的许多特点,孩子们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
仲怡:鸽子嘴巴尖尖的。
严诺:鸽子羽毛有灰色和黑色。
启晗:我今天早上在幼儿园的操场也看见了鸽子。
铭铭:我发现鸽子的眼睛圆圆的。
楷炜:鸽子的嘴巴前面尖尖的。
开心:鸽子有两只脚,长长的细细的。
马云自己看到的鸽子,鸽子有尖尖的嘴巴,两支细细长长的脚。
晗晗的鸽子,她觉得鸽子的嘴巴是尖尖的,爪子也是尖尖的,尾巴是长长的。
教师反思: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倾听能够让我走近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视角下的新发现,同时也帮助我多方面的了解孩子,慢慢地在有来有往的对话过程中,我发现对幼儿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喜欢积极思考,思想更加开阔,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思考:鸽子喜欢吃什么
扬扬:小鸽子喜欢吃粮食。
小宝:小鸽子喜欢吃蔬菜。
土豆:鸽子喜欢吃米饭。
艾米:鸽子喜欢吃黄黄的米。
六六:鸽子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米,我们的剩饭可以给它们吃。
教师反思:
经过上网查询得知:小鸽子喜欢吃大米、玉米粒、黄豆、绿豆等五谷杂粮。鸽子不喜欢吃煮熟的食物,所以鸽子是不怎么吃我们的剩饭剩菜的。
孩子们在这之前都做了很多猜想,但是光靠猜想是不靠谱的,我们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候网络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思考,也需要教会孩子合理使用工具。
幼儿表征
教师带孩子解读
四、探秘鸽子蛋
孩子们惊喜的发现:鸽子的房子里面多了两只鸡蛋!
楷炜:“你见过鸽子的蛋吗?鸽子下蛋啦!”
六六:“我发现鸽子的蛋小小的,圆圆的。”
艾米:“和我吃的鸡蛋好像不太像。”
十一:“它是绿色的鸡蛋。”
敏钰:“我也感觉我吃的鸡蛋大一些。”
于是,老师找来了鸡蛋、土鸡蛋、鸽子蛋、鹌鹑蛋、鸽子蛋的对比图,给孩子们观察,看看鸽子蛋和别的蛋的不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回应幼儿。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幼儿通过触觉、视觉感官,感知蛋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很自然,趣味性地使幼儿更加喜爱,幼儿从中不断地积累对蛋的知识经验。
这场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课程,我们要回归儿童生活,趁着幼儿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予回应,并追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开展活动,在这其中幼儿才会发现、问题、猜测,才会去主动探究,这样的课程看得见,这样的活动充满烟火气,这是幼儿需要的,也是教师需要的。教师第一次与孩子们一起探究鸽子,经验不足,要及时总结反思,为日后的有效课程做准备。
【反思】
本次课程是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幼儿和教师共同拓展知识并亲身经历追寻孩子们的兴趣而开展的课程,支持孩子们的各种想法,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活”意味着其教育价值可以不断拓展与深化,一个课程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有许多不确定性,孩子们从对鸽子的印象开始到自己去饲养照顾鸽子,他们以讨论、观察、猜测、体验等各种方式,用自己的经验,方式丰富与拓展了课程内容。这些在我们成人眼中平常的事物,在孩子们的猜测和愿望中,有了更深刻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带给了孩子们无限探索,这就是我们真正的生活化课程,通过探索、学习,对鸽子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孩子们也在照料鸽子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即教育”,我们将继续捕捉生活的教育契机,以孩子们发现的问题为导向,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体验、交流、实践的机会,共同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