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山
楂
树
下
——自然教育引领幼儿课程改革策略
陈凯悦
射阳县洋马镇实验幼儿园
摘要:
教师实施幼儿教育改革,应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与身心发展需求。自然教育理念下,教师有必要将鲜活的自然资源运用起来,基于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实施幼儿课程改革。“山楂树下”即为我们幼儿园基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将大自然资源运用起来,设计的自然教育主题课程。该课程下,幼儿参与了趣味的多领域学习活动、各类型游戏活动,且亲身经历与动手操作,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然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陶行知提出了“活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要运用鲜活的资源,组织幼儿展开鲜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幼儿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喜欢大自然,喜欢融入大自然观察与探索。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自然环境中有鲜活的资源,可以开展鲜活的自然课程。《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不断积累经验。教师有必要践行“自然教育”思想,实施幼儿课程改革。教师应多带领幼儿融入自然观察、提问,基于幼儿兴趣和问题,选择自然课程的主题,在确定主题后,教师鼓励幼儿融入自然参与多领域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基于幼儿兴趣,生成课程主题
“自然教育”理念指出,要引导儿童融入自然展开鲜活的学习过程。幼儿是鲜活的个体,在《指南》引领下,教师需要多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再基于幼儿的兴趣,梳理幼儿已有经验,针对幼儿的好奇点,整理自然课程的主题,逐步形成“以幼儿为本”的班本课程。课程开展前,教师首先需要创造机会条件,引导幼儿融入自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鼓励幼儿做好观察、记录、交流,整理问题,储备为班本课程活动设计之用。
秋天的时候,午饭后散步时间,我带幼儿们去小树林玩。幼儿们来到了小树林后,就像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无比自由、快乐。大家叽叽喳喳,三五成群,有的蹲下来观察小蚂蚁,看看小草,大家发现很多花朵都快枯萎了,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你们看,落下来很多树叶”,“是啊,小花儿也不新鲜了”,“秋天到了吧,天气开始冷了”,“你们看,这棵树上好多红红的果子呀!”大家循声看去,果然看到了很多红色的果子。“这些果子是什么?它们能做什么用?”“这些果子能吃吗?”“好像是山楂,可以做糖葫芦吧!”“老师,我们能用这些果子做糖葫芦吗?”……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趁着它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答应和幼儿们一起探究“山楂的秘密”,“山楂树下”自然课程开启了。
二、基于发展需求,设计多种游戏
除了需要关注幼儿提出来的问题,生成自主探究活动的任务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指南》要求与五大领域教育要求,将幼儿提出的问题与五大领域集体课程融合,与幼儿的区域游戏融合,与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自主游戏活动融合,建构出丰富的主题相关系列活动,驱动幼儿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山楂树下”自然教育课程主题下,教师基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生成了主题相关的系列活动,以活动中的任务驱动幼儿学习。
“山楂树下”自然教育课程系列活动如下:
艺术领域:“漂亮的山楂”
教师带领幼儿画山楂,用超轻粘土制作山楂,展示出来;
将山楂切开,绘画它的横切面;
用山楂种子做有趣的手工作品。
科学领域:探究山楂的营养价值、生长规律
探究山楂的营养价值;
探究山楂树开花结果的生长规律。
语言领域:“山楂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讨论交流山楂的营养价值有哪些,阅读关于山楂的绘本,《一颗山楂的使命》、《老山楂树》、《山楂的旅行》等。
健康领域:“山楂好处多”
大家一起采摘山楂,教师带领幼儿做糖葫芦并品尝山楂;
幼儿与教师一起探究吃山楂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做山楂糕,品尝山楂糕。
社会领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为山楂树制作保护大树的衣服;
制定健康饮食计划。
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在“自然教育”理念引领下,将幼儿园现有的自然资源运用起来,设计了鲜活的自然教育课程,及主题课程相关的五大领域系列游戏活动,关注了幼儿的亲身参与和多领域学习。
三、引导经历过程,获得深刻体验
“教学做合一”认为,做是学和教的核心。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班本课程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亲身经历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直接感知时,亲身体验,收获知识与方法,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借助工具,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亲手采摘了幼儿园的山楂。山楂采摘前,教师带领幼儿绘画表征,先创新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怎样采摘山楂呢?”“因为山楂树很高,山楂也很高,采摘山楂很不容易,我们需要借助工具哦!”教师提示下,幼儿先思考,再用绘画表征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有的幼儿说“扔石头”,有的幼儿表示可以用长杆子、爬梯子去摘等方式,有的说可以将枝条拉下来。幼儿绘画并讨论交流,投票决定了“用搭梯子采摘山楂”的方式来采摘山楂。教师辅助幼儿,搭梯子采摘山楂。
采摘之后,幼儿将山楂用篮子装好,并与教师一起清洗山楂。之后,教师带领幼儿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切开看一看等方式,了解了山楂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师还播放视频,对幼儿进行了山楂营养价值的宣传,幼儿认识到“山楂有健胃消食的作用”,但是小孩子不能吃太多山楂。
教师也带领幼儿参与艺术游戏活动,包括画山楂、山楂切面观察和绘画,及用超轻粘土制作立体山楂并展示等。幼儿将作品分享出来,参与区域融合游戏。
进一步,在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下,教师、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糖葫芦,熬山楂糕制作山楂饼等。幼儿剥开山楂和家长一起熬煮,也和教师一起串山楂,放在糖稀里面滚一滚,制作成糖葫芦,等晾干和凉了之后,幼儿再品尝。完成后,幼儿装袋,将糖葫芦带回家,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另外,教师还鼓励幼儿将制作糖葫芦、品尝糖葫芦和山楂饼的过程画下来,幼儿绘画表征和交流,感受到体验自然课程的快乐,也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亲身经历了自然教育班本课程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促进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收获了多方面的知识,也发展了幼儿的创意思维、动手能力、创造力、探究能力等,落实了“自然教育”,优化了幼儿教育质量。
四、组织小结分享,收获课程成果
“山楂树下”自然课程接近尾声,幼儿拿出自己的过程性资料,分享展评与讨论交流。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了自己参与自然探究课程的快乐及对劳动的感受,也表达“糖葫芦是民间传统小吃,制作糖葫芦不仅好玩,糖葫芦也很好吃”。教师渗透德育,启迪幼儿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多参与自然观察、动手劳动,在生活中积极用劳动创造美好而快乐的生活。教师组织幼儿小结、反思与分享展评,巧妙渗透德育,落实了“立德树人”,促进收获了课程成果。
总之,教师要践行“自然教育”理念,实施幼儿课程改革。教师应关注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基于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巧妙设计自然教育课程及课程主题相关的多领域游戏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促进在活动中收获多领域知识、方法,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文娟.开展亲自然教育守护幼儿“视”界[J].文理导航(下旬),2024,(10):88-90.
[2]王艳.回归自然下的幼儿活动价值及实施策略探讨[J].家长,2024,(27):128-130.
[3]侯玲娟.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江西教育,2024,(3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