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芽活动】《小小园丁》读书笔记——“幼芽杯”全国幼儿教师优秀读书笔记评选作品展示

教育   2025-02-05 11:00   安徽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小小园丁》读书笔记

作者:陈慧

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幼儿园

《小小园丁》看到书名就会让人联想到写的是种植活动,这本书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幼儿园的课程具有生活化的特质,并且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往往都来自于日常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种植,为了让幼儿了解种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这本书为我们抛砖引玉,给我们幼儿园教师带来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活力与经验,带领孩子领略种植的奥秘!

本书共分为三大块种植简:一是粮食类作物、二是果蔬类作物、三是经济类作物,其中粮食类作物包含快乐的玉米种植活动(小班)、高粱种植活动的探究乐趣(中班)、谷子种植乐趣多(大班)三个方面;果蔬类作物包含西红柿的甜蜜收获(小班)、黄瓜种植趣味多(小班)、我和萝卜有个约会(中班)、西瓜种植点滴录(中班)、芋艿种植记(大班)、丝瓜成长日记(大班)、笋宝宝成长记(大班)七个方面;经济类作物包含参与种植、享受快乐——红豆、绿豆种植(拖班)、体验种植活动、享受劳动快乐——黄豆种植(小班)、我种植、我发现、我快乐——花生种植(中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这个种植活动按照年龄班分,便于教师对种植课程的开展。大概就看下来,还会发现每个章节及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分别为活动源起、活动目的、工具材料及条件、活动过程、活动总结、活动管理、我们的收获和主审点评。接下来我会从我头说起。

1

粮食类作物

第一篇章是小班的快乐的玉米种植活动,玉米是山东地区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便于管理,生长期为75天,定好种植主题以后,我们就要对它有所了解,首先是发放调查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调查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种植方法、发芽的温度、对天气的要求、对水分的需求、对土壤的要求等条件。再根据大家搜集来的资料汇总,总结出玉米的生长条件。待对这些都有了了解之后,便开始了带领幼儿认识种子,孩子们发现原来玉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品种都有不一样的地方,甜玉米是黄色的,粒大;黏玉米是白色的,粒小;还有爆质型的用于做爆米花。选好种子接下来开始种植,俗话说:“谷雨种大田。”谷雨时节正是种植玉米的大好时节。怎样种?怎么种?面对孩子们的各种疑惑,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家长来为孩子们解答了,扯线是为了把玉米种成一条直线,为了以后种出来的玉米田看起来很整齐美观,每个坑里放3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还要给它们间苗,间苗是把多余的苗拔掉,留下1~2根强壮的,每根苗之间的距离为20公分左右。还要及时除草,因为草和间苗一样会和玉米苗争营养,不利于玉米成长,间苗的过程也是让幼儿理性对待一些事情,学会取舍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地抓住教育契机。给玉米施肥,补充营养,为了也能像小朋友一样长高高,不过施肥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在玉米的根部直接施肥,因为肥料离玉米苗太近,玉米一下吃很多会撑着,为了让它们一点一点的吸收营养,并且保持肥效长久,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两垄玉米中间挖个深一点的坑,然后抓一把肥料放进去,再把肥料用土盖上。在整个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这不,害虫出现了,它正在侵害玉米地的玉米,孩子们发现一挑青虫在吃玉米的叶子,这该怎么办呢?安全起见,最后老师请来了管理员爷爷为玉米喷洒了农药。青虫的出现也是一个教育契机,让幼儿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和益虫。玉米开花了,那么玉米花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没见过,来到玉米地里我们才见到真实的玉米花原来是黄色的。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在幼儿的细心培育下,玉米终于成熟了,采收胜利的果实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儿,从中了解到穂大的,胡子比较干的就是比较成熟的玉米,这样的玉米适合采摘。整个过程少不了小家伙们的坚持照顾,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辛勤劳动。一首《悯农》教给他们,使他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更加珍惜,不挑食,不浪费食物。收成过后还有丰富多彩的后续活动,原来玉米叶子和好看的纸包起来,可以做成好看的花送给客人老师,玉米种子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粘贴画,玉米皮还可以用来编织成各种作品,水杯垫、毽子、小动物和花篮等。“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体验是让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整个活动管理少不了幼儿园给予的大力支持,提供农家肥和种子和随借随用的工具。其中还有家长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体现了家园合作的精神。

第二篇章是中班的高粱种植活动,和上面的玉米一样,活动来源于幼儿每天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围绕粮食是怎样生长的,展开了种植活动。此外考虑到教师和幼儿对种植经验的缺乏,这种易于管理、对种植要求不高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发放调查表,了解高粱。高粱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3~5月份,播种前要进行翻地,挖坑每个坑里放3~5粒高粱种。拔草、施肥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需要师幼共同呵护,精心培育。收货以后班级举报了“高粱食品品尝会”有高粱饭、高粱糖。高粱种子粘贴画,在孩子的巧手下,种子变成了一幅幅画。好玩的高粱杆,还可以在建构区用作搭建。

第三章节是大班谷子种植妙事多,依然是和前面两篇性质一样,发放调查表,通过种植了解“谷子的一生”,不过谷子与其他种植物不一样,谷子要挖沟进行条播,不能挖坑。为了把沟挖的整齐,需要做做地线。谷子之间的距离要20~40厘米才会保证谷子生长得更好。接下来就是浇水、撒播、和填压沟。散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撒播以后得填压沟也很重要。补苗以及间苗的学问都需要给幼儿普及,植物需要呼吸和喝水,抓住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可以在班级开展科学小实验。施肥、除害虫、收获、品尝。谷子还有丰富的延伸活动:好玩的沙包、吹泡泡等。丰富孩子的游戏活动。

2

果蔬类作物

西红柿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它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C,小班幼儿非常喜欢吃。西红柿生长周期较短,适合小班幼儿种植。一如既往还是先发调查表,通过调查了解西红柿生长需要的条件。本章节我会抓住西红柿和别的植物的不同点来讲,具体的种植方法,我做简略的阐述,种植期为谷雨后。原来它的种植方法是移栽,西红柿喜温,白条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夜间16摄氏度~18摄氏度。湿度以不超过26摄氏度为宜。它的管理方法是抓好生长期管理、蓄水保墒、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去掉老叶、通光透风、加强温度管理等措施。掐虚枝过程和间苗的道理差不多是为了让西红柿果实长得快一点。扎家也是为了秧苗的生长保驾护航。成熟的西红柿换上了红色的新衣。收获、采摘、享用无非是孩子最快乐的过程。

接着还是小班的黄瓜种植活动,最重要的是黄瓜的藤蔓需要竹竿搭架供它爬藤向上生长。当然也少不了除虫施肥,品尝黄瓜和创意黄瓜秀都是孩子们和家长的最佳作品。到了中班的萝卜种植,它的前期教育有一个绘本《小强向前冲》,种植日期在农历五月初十左右,活动中出现了小惊喜—对蜗牛吃什么这个活动展开了调查,最终适合蜗牛的食物是小青菜和青叶。期间出现了萝卜开的花是黄色的,是因为大家的迫不及待,没有在正确的时间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来种植。“萝卜开烩”的过程家长主动积极的参与使得活动很成功,家长不再是活动的旁观者,而是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夏天最受欢迎的西瓜来了,它堪称夏日必备解暑神器,幼儿对种植西瓜是很感兴趣,本次活动开展在中班,种种子,盖塑料薄膜,很快苗苗长出来了,下面孩子们将面对间苗、除草、除虫、修枝(修侧枝留主枝)、压蔓等过程。辛勤的劳动终将会收获幸福的果实。从中学到了挑熟瓜的技巧,原来花纹最粗的西瓜最成熟。随之而来是创意瓜皮秀和神奇的瓜子活动在幼儿园展开了。

芋艿是大班小朋友种植的,活动起源于幼儿的点心,种植方法要把地耙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小沟,小沟里撒肥料芋艿芽朝上种植。锄草、松土、施肥、治虫、浇水。只有不断地精心照料在,芋艿才会健康成长。收获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使得芋艿变成了各种造型。

丝瓜也是常见的蔬菜之一,大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了丝瓜种植活动,不过它的种子在种植前,需要在30度的温水里浸泡3小时再通过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它和黄瓜一样长到合适的时间段需要通过扎架来为它们提供一个生长的立体空间,减少他们之间的相互缠绕,同时也增加产量。丝瓜品尝是食堂阿姨为我们准备的美味菜肴,神奇的瓜瓤大变身也让孩子们对丝瓜刮目相看。

果蔬类最后一篇章是笋宝宝成长记,依旧是在大班开展,本次活动少了种植的环节,因为地域的优势,幼儿园因地制宜利用了竹林为孩子们开展了了解“笋宝宝的一生”的变化。三月春风,带孩子走进翠绿的竹林,寻找并认识笋宝宝。在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新的问题生成,教师适时的引导,结合幼儿自己的探索,有助于幼儿建构知识。本次活动中的亮点是师幼一起外出参观了竹制品店,外出参观是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竹子的用处大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看到孩子和竹子一起做游戏真是太开心了,竹叶还可以用来包粽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竹制品,这要孩子们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与竹子有关的物品。

3

经济类作物

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为小托班的孩子找到了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种植物——红豆、绿豆种植。让孩子们参与种植、享受快乐。倡导“劳动最光荣”,播种时间: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需要注意的是端午节前后种的绿豆不会结豆,所以要遵循植物的种植时机和生长规律。挖坑3颗豆宝宝为一家,对于托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重过程、轻结果的种植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参与进来,观察和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批种红豆和绿豆是为了便于观察,谁先发芽也引起了争议。“拔苗助长”是幼儿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教师可以将成语故事与实验相结合,让事实告诉幼儿,要尊重生命生长的自然规律。红豆味有点圆,没有毛毛。绿豆叶有点长,有毛毛。绿豆比红豆成熟早,但绿豆成熟不集中,易于分批采摘。收获的过程也是加深认识的过程。过程总结为认识—种植—管理与观察—收获—分享。充分体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小班的黄豆种植,和幼儿园选用的其他种植物一样黄豆易照料,种植期短。谷雨前后,种点瓜豆,5~7月上旬播种,8~10月采收。贴近幼儿的生活,从生活入手,豆浆、豆腐、豆腐、豆芽等。教师要试着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引导幼儿学会爱和等待(不过早采摘),要正确表达爱的方式。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更多需要自己体验,用事实说话。此外,幼儿收获的不应是枯燥的科学原理,而是一颗好奇好问的心。家园合作寻找豆制品,一直图书《黄豆一家亲》都是本活动的延伸。

第三篇中班我种植、我发现、我快乐——花生种植,教师向幼儿介绍了花生的营养,“小眼睛,大发现”,选种要用大颗粒饱满、不生病,每个坑5~6个种子。播种是可以两两合作,给豆宝宝找家(挖坑),给豆宝宝盖被(盖地膜),合理分工,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其中对比性观察多次出现,盖地膜和不盖地膜的对比,谁先出芽。幼儿发现花生叶子是椭圆形的,花生开的花是黄色的,像小喇叭和迎春花。种植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种植的知识经验非常贫乏,这就要求教师在种植活动前丰富关于种植的知识经验。品尝好吃的花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通过种植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蚯蚓,知道它是对种植物有益的,并不是所谓的害虫,它的工作是翻土,帮助种子发芽,所以不用除掉他。活动总结为翻地—选种—播种—放苗—开花—收获—创意摆设。

 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种植活动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利用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对幼儿园内的空地进行合理利用,开辟出植物园和种植区,在划分时要遵循植物生长需要和幼儿观察和探索的需要两个原则。而选择种植内容的依据主要从幼儿兴趣出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已有的种植经验结合主题的活动开展,针对幼儿偏食现象和考虑果实的成熟时间,也要适合当地气候特点。人员上广泛发动,全面参与,通过家长园地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让家长主动参与或指导班级的种植活动,为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为了保障植物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物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上除了提供种植活动需要的种子、肥料外,还需要竹竿、绳子等为藤蔓类植物提供需要,保证幼儿的参与机会,教师和幼儿共同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在种植活动的开展上注意在种植前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小班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可提前挖好坑,幼儿只需放上种子,放好土,中班幼儿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探索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是管理环节,管理环节是让幼儿感受惊喜的过程,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过程观察、关注植物生长的变化,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勤于管理,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提倡家园同步,共同参与推动种植活动深入开展。

收货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在收获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很多种收货方法,体验到合作与种植带来的快乐。收货结束之后,各个班级可以根据本班的种植目标、内容、至于观察记录、活动过程中各种丰富有趣的照片来开展一系列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下次的种植活动做好铺垫。

  这本书详细地为教师和幼儿提供了种植的过程及方法,书中以真实记录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来,让我们了解植物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竟是这样的神奇,《纲要》指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只有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才能让幼儿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并且乐在其中。

(点击图片链接获取参赛详情)

幼芽早教
致力孩子更好成长,让幼儿教育更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