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journalism),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作为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一种新型新闻形态,数据新闻为传统新闻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利用多维度新闻叙事模式和多元化数据呈现方式将新闻报道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向了时代前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顺应发展趋势,重视文工交叉,积极培养学生数据思维和实践能力。许多同学与数据新闻结缘,苦练本领,用精心打磨的作品呈现时代画卷,展现青年之思。
周文卿:新闻学(新闻评论)2101班
让人文关怀赋予客观数据长久的生命力
周文卿的第一篇作品《一万条泣诉:困在烂尾楼里的他们究竟何以为家?》依托于课堂学习产生,作品以网站和微信推文双途径呈现,选取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作为主要信源端,从中提取了10162条涉及“烂尾”的留言,于海量文本中凝塑烂尾楼业主的真实诉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磨,斩获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一等奖。
在“数说”新闻的道路上,周文卿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选题。“烂尾楼”,一个及其复杂的社会困境,如何用一篇数据新闻说明白?相关官方数据较为稀缺,周文卿所在团队另辟蹊径,把镜头转向“民间”留言,聚焦烂尾楼业主们的真实经历。从零做起,一步又一步地学习,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当数据处理、图表制作、美工排版都十分成熟时,又一个问题给了她当头一棒——澎湃新闻拒绝团队的投稿申请。选题的敏感性和批评性拦住了作品前进的步伐,但是,周文卿及其他团队成员没有放弃,在之后的参赛答辩中更加强调各方共同发力解决困局的重要举措,展现政府与国家对烂尾楼问题的重视,让作品更有正能量,她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万家灯火,终有一盏只为他们而亮。”
在课程作业之外,周文卿仍在数据新闻之路上探索,愈走愈远。她与队友合作完成《三孩何来:寻找生育之困的解忧草》和《听力“沉睡”,发生在我们的暮年》,两篇作品均刊登在澎湃新闻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周文卿也在不断思考着数据新闻的意义,于她而言,把握好数据与新闻的平衡,是最重要的。“以客观真实的数据为新闻提供一种天然的正当性,让新闻的人文关怀赋予客观数据长久的生命力。”
周文卿坦言,最开始接触数据新闻时也觉得很困难,无数凌晨三四点的月光见证了她为打磨作品付出的努力。但当作品刊发,被人们忽略的社会问题获得关注时,一切都是值得的。“你要相信你是一定能做完,做好的!”正如周文卿所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时刻思考,保持热爱,“用数据说好一个故事”将不再是难题。
卢奕婷:新闻学(新闻评论)2101班
【获奖情况】
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安宁疗护:看见一场“生死两相安”的谢幕》刊发于澎湃新闻,获得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蓝盾银徽之下:那些坚守着的、生长着的》刊发于澎湃新闻,获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第九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毕业去向】
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我没有想过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得很远,回头看,一切都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选题把握不足,Python等数据分析制作工具学习基础薄弱,刚开始接触数据新闻的畏惧心理,种种困难在卢奕婷心中画下了一个问号,“我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两年的数据新闻制作之路,她用日积月累的努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最关键的选题上,卢奕婷通过日常的学习与阅读找寻灵感。“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多多接受外界信息环境的刺激。”公众号、播客、书本,每篇报道里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社会热点议题。她保持着与文字“打交道”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擅长文本内容撰写。因为担任组长,卢奕婷还需要在图表制作、数据分析等其他陌生领域进一步学习,推动团队整体进步。“刚开始做作业时,我们也没有想着一定要去刷赛拿奖,更多的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小组一个交代。”但在团队的一次又一次开会讨论,一轮又一轮修改润色中,作品《安宁疗护:看见一场“生死两相安”的谢幕》已然实现了质的飞跃,获得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越努力,越幸运,卢奕婷在数据新闻制作旅程一直在用心思考,用行动诠释数据新闻的价值。她总结出许多经验,“一篇优质的数据新闻作品,要有新颖且有问题意识的选题、简洁美观且注释完整的图表、逻辑连贯且有信息增量的文本和接地气且言之有物的标题。”从《安宁疗护:看见一场“生死两相安”的谢幕》到《蓝盾银徽之下:那些坚守着的、生长着的》,她实践着自己的结论,越来越熟练,将制作数据新闻真正转化为一种技能。
提及给数据新闻“小白”们的建议,卢奕婷真诚地谈到:“首先,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小组内尽快选出一个组长,把握整体进度,组员之间也要经常交流讨论;最后,一定不要有畏惧心理,大胆地尝试投递作品,要相信你们的努力一定配得上你们的好运气!”
钟芷芸:新闻学(新闻评论)2101班
【获奖情况】
所在团队制作的《“老漂族”:徘徊在他乡与故乡间的他们》刊发至澎湃新闻,登上“有数·指数榜”,获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作品《前所未有的风暴:数说医疗反腐》获第九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
所在团队制作的《从“国宝”到“全球大使”:数说熊猫外交》获评2024数据内容年度案例征集活动“提名案例”。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作品《金曲难求?华语乐坛如何生生不息》刊发于澎湃新闻
【毕业去向】
继续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以数据洞察世界,以新闻坚守热爱
从兴趣到热爱,从数据新闻的学习者到工作者,两年时间,钟芷芸在数据新闻的世界里不停探索,挑战不同类型的选题,更换不同形式。她以严谨的数据描述事实,以有温度的新闻讲述故事,将数据新闻真正融入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漂族”:徘徊在他乡与故乡间的他们》的选题来源于钟芷芸在另一门课程《广播电视评论》中的案例,当时老师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老漂族”,“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为什么会出现‘老漂族’?”带着这些疑问,她决定挑战自己,制作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数据新闻作品。
不同于课程作业,比赛没有老师的督促,也没有具体的时间线,更多是要靠自己的主动性。“我想要通过数据体现什么内容?表达什么这是钟芷芸认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历时五个月时间,团队提炼30余篇期刊论文,20余份专业报告,5万余字新闻报道,并佐以实地采访,增加作品的人文关怀。在可视呈现部分,团队使用8种工具,制作了10种类型、共26张图表,并设计了13种手绘元素符,最终浓缩为五张信息图表。《“老漂族”:徘徊在他乡与故乡间的他们》获得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
从生疏到熟练,从基础学习到灵活运用,这是她数据新闻之路的一次进阶,基于此,钟芷芸带着满足与成就感,渐行渐远。2024年4月至7月,她于镝次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新闻编辑岗位实习,作品发表在云桥网、中国黄金报等媒体,实习结束后成为镝数签约撰稿人。
回想起与数据新闻“相处”的点点滴滴,钟芷芸感慨自己的收获有太多。一方面,她掌握了一项切实的技能,也拥有了相关的工作经历;而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在学习中找寻热爱的力量,看见了一个勇于探索和尝试的自己。
以数据洞察世界,以新闻坚守热爱,钟芷芸仍在前行。
龚雪:新闻2101班
【获奖情况】
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安宁疗护:看见一场“生死两相安”的谢幕》刊发于澎湃新闻,获得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毕业去向】
已签约深圳某互联网公司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勇敢去尝试”,这是龚雪对学弟学妹们学习数据新闻的深情寄语,也是她自己在数据新闻领域不断探索的生动注脚。
在制作答辩PPT的过程中,龚雪和她的团队曾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挫折。她们熬一整晚精心制作的PPT面临全盘否定,需要重新来过。最初,她们“觉得挺难受的,没有被反馈到”。然而,真正勇敢的人敢于在废墟上重建希望。她们迅速调整心态,全部推翻重来,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后期解决PPT中出现的代码问题时,龚雪身上勇敢的特质再一次被放大。为了预防答辩时被问及代码问题,她勇敢地担起责任,自学代码,为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参赛过程中,为了更新数据,她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她们曾从一位医生的公众号那里得知了第三批试点医院的非官方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她们决定向卫健委申请政务信息公开。然而,在第一次申请中,她们却碰了壁。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委婉地告诉她们:“这个信息马上就要公开了,你们不要这个东西也可以。”但龚雪没有放弃,她勇敢地争取:“我们做安宁疗护的传播工作,需要官方的背书来确保我们的文件、数据和新闻文字的准确性。”同时,她也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们做这个内容也有助于政策的公开,有助于大家更广泛的知道我们国家的安宁疗护试点进行到了哪一步,我们现在安宁疗护的整体发展水平是怎样的,我们其实是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最终,她以真诚和坚持,打动了卫健委的工作人员,顺利拿到了最新的资料。
回首这一路,龚雪选择用“受益良多”来形容,“一是学会了如何更高效地管理时间,二是掌握了更多的技术技能,三是同学情谊上的收益,有一个难忘的经历”。而这些,正是勇敢者不惧挫折、不怕困难、不懈追求后所享有的独特风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龚雪的故事正是对这一信念的极佳诠释。
文苑毓:新闻2101班
【获奖情况】
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作品《一万条泣诉:困在烂尾楼里的他们究竟何以为家》获评全国一等奖
【毕业去向】
继续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不要吝啬自己学习的时间和成本
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窍不通”“非常有难度”“非常有挑战性”是文苑毓对数据新闻这门课的初印象。然而,纵使前路再难,她从不吝啬自己学习的时间和成本。
怎样配色更好看?哪些数据需要清洗?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切入?课堂上,她一头钻进知识的海洋,跟随徐迪老师的步伐,一点一点在陌生的领域探索前进。课堂上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她更是悉心记录,诸如“如何把flourish的代码嵌入到wixsite搭建的网站”这样的技术细节,她都一一铭记在心。即使在课后,她们“也会跟老师交流的比较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作品的方向。除此之外,主要负责设计的她“从零开始学 procreate”,花了大量时间描手绘画。在推文开头,她还学用svg插入一个弹幕,使推文呈现得更具新意。这也是“一开始完全不会”的她花了三五天一点点自学,逐步摸索出来的。“做出来那一刻,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苑毓用“学”这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数据新闻之路。虽然在制作《一万条泣诉:困在烂尾楼里的他们究竟何以为家》时,面临选题敏感难以找到数据、没有技术背景不会清洗数据、绘画技巧不够作图难等诸多困境,但她坦言道,“你只要去学去搜,都是可以克服的,这个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并且我觉得如果能克服这个中间的某一个难关的话,花费这些时间其实都是值得的。”
正如她所说,“数据新闻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让你主动探索学习的契机。”辛勤的浇灌会让收获的果实愈加香甜。数据新闻的学习不仅让她丰富了作品集,收获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的奖项,更是学到了可以用于诸多领域的经验技能,为简历上添上精彩一笔。
“不要吝啬自己学习的时间和成本”是文苑毓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也是她这一路的缩影和感悟。
陈四维:新闻2101班
【获奖情况】
所在团队制作的数据新闻《安宁疗护:看见一场“生死两相安”的谢幕》刊发于澎湃新闻,获得第八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毕业去向】
出国深造
痛并快乐着,成长并收获着
当被问到会用什么关键词形容自己的数据新闻之路,陈四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痛并快乐着!”从课程作业到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她们没少碰壁,但也痛并快乐着,成长并收获着。
“我们没少熬夜,开会就东九就坐一天,然后做到感觉就整个人都麻木了。”在正式开课前,她便听说“这节课可能会非常的累”,但当数据难找、翻译文献工程量大、数据爬取困难、与其他课程的时间不易平衡等问题接踵而至时,她才真正体会到对这门课的“累”。“苦恼”“慌张”是她们最初的心情。然而,困难总是伴随着成长。她们请教传播学的同学,学习数据采集的窍门;扬长避短,精选官方数据;遵循徐迪老师传授的“方法论”,她们如同摸石头过河,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后面就知道是去哪里去更新数据,去哪里找更权威的数据”,陈四维也“从零开始”学会画出精美的手绘。
困难如糖,熬过便是甘甜;痛苦如墨,衬托出快乐的色彩。这一路,她们共同讨论选题,携手并进,友谊在并肩作战中愈发深厚;她们一同前往深圳参赛,一同捧回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在制作数据新闻的过程中,她也对数据新闻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数据新闻能让人很清晰直观的看到一个事物。它的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化的,所以它能通过数据图表让文章变得更加的有温度,让有趣的主题也更加于有趣。”
陈四维深感:“人生会在某一个节点里面特别感谢数据新闻。”制作数据新闻的酸甜苦辣不仅让她的收获了宝贵友谊,丰富了简历,更让她掌握了宝贵的技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hustxinwen)
文字 | 沈昕 张清源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宋文琦 钟淑婷
责编 | 钟淑婷 刘一诺 郑星语
审核 | 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