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6!上外师生再获奖!

教育   2024-11-24 20:04   上海  

近日,2024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2名教师和4名学生获奖。其中语言研究院廖巧云教授、英语学院孙珊珊副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21级外交学专业本科生谈诗琪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有15名本科生获此奖项)。英语专业2021级本科生马欣萌、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李子恬、俄语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嘉辉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2024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廖巧云 语言科学研究院

教授,博士,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四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一流课程各1门。



孙珊珊 英语学院

副教授,博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翻译)的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篇章对比)和社会语言学。主持并负责上海高校重点课程建设,参与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课程思政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荣获上外教育奖励基金二等奖、校三八红旗手等称号。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在校内外举办多场教学研讨会,主持多门精品课程和重点改革课程。


2024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谈诗琪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本科生

“创新实践,关注公益。”谈诗琪自入学以来,学业卓越、发展全面,立志成为中国国际公务员后备军的一员。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大学生公益创业先锋、复旦大学“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奖学金、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理论宣讲团“十佳讲师”等多项荣誉。她坚持“问题”视角与“治理”视野,积极投身全球治理前沿实践,在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国际政治课程暑期研修班中以“优秀”等级结业,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全球训练营,获“我是外交官”全国大学生外交风采大赛优胜奖。她将治理公心铭记于心、实践于行,与同学携手开展公共母婴设施调查,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斩获特等奖最高荣誉,并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结项;与同学提出了《关于推进上海市无障碍设施惠及视障人士出行的提案》,在第十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获全国优秀奖。她坚持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绽青春之光,参与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进博会、“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澎湃新闻国际部实习工作,在松江社区“阳光之家”、上海电影博物馆等单位担任长期志愿者。


2024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



马欣萌 英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

马欣萌入选卓越学院外交外事人才培养计划,现任外交班班长。她勤奋刻苦,获国家奖学金及多次特等奖学金,并在《文史杂志》和《民族学刊》发表学术论文,展现深厚的学术素养。作为团委中国青年工作室成员,她创作的文章总阅读量超7500。她积极参与国情调研与双语志愿讲解,传播中国故事。她曾赴哥伦比亚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交流学习,拓展国际视野。她作为青年代表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发声,并担任杭州亚运会英文播报员和凤凰卫视实习记者,展现青年风采。



李子恬 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

李子恬自入学以来始终保持年级第一,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大三期间,她前往法国交换学习,专攻国际法领域,成绩优异;通过学院推荐参加香港法律游学,进一步丰富涉外法律知识。作为“亚洲女性领导力”项目成员,她深入探讨女性领导力议题,拓宽国际文化认知。她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次在国内外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奖,并在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实习,积累涉外法务经验。作为正式党员,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兼顾学生工作与文艺活动。



张嘉辉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张嘉辉,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语言数据科学,涵盖语料库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他学术表现优异,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研究中,他自建多个语料库,开创性地将脑电技术与俄语语言学结合,发表SCI一区论文,为俄语学习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新见解。他担任多项翻译志愿服务,为杭州亚运会和进博会提供语言支持,并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的译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努力建设“多语种+”卓越人才孵化培育地。学校通过表彰和宣传优秀教师与学生,树立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躬耕教坛的教师榜样和品学兼优、志向远大、勇于创新的学生标兵,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鼓励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共同建设“赋能学生向上、向外、担未来”的上外质量文化。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上外力量”。

来源 | 教务处

编辑 | 王天奕

责编 | 陈大可 钱俊妮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上海外国语大学
欢迎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公众号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