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闪耀春晚:中央美院公共艺术塑造武汉新地标

教育   2025-02-01 18:30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

《星河》闪耀

总台蛇年春晚武汉分会场

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星河》于2019年设计完成

依托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表达

诠释了古今对话与文化传承



 点击观看春晚武汉分会场开场秀 



璀璨星河

点亮春晚舞台

✦  ✦  ✦  


此次总台蛇年春晚武汉分会场

在光谷“星河”广场开场

以流畅的科幻造型的《星河》

搭配荆楚非遗文化符号

将传统的虎座鸟架鼓

与未来感的光束装置巧妙结合

通过中华武术与鼓舞表演

展现荆楚大地的豪情与生命力



“古今交融、科技赋能”

《星河》作为春晚武汉分会场重要背景

成为“宇宙行星发动机”的象征

展现了武汉的科技与文化自信

虎座鸟架鼓的恢弘鼓点

与《星河》的科幻灯光交相辉映

演绎出古今文化与科技碰撞之美

体现荆楚大地上文明的延续



科技与艺术交汇

塑造武汉新地标

✦  ✦  ✦  


《星河》雕塑自2019年落成以来,便以其宏大的尺度和优雅的形态成为武汉光谷广场的标志性作品。直径90米的跨度、40米的挑高、7根灵动交织的钢龙骨,如飘带般在空中翻腾,象征着武汉山水相融的城市气韵,也映射着光谷的科技腾飞。雕塑整体造型从星河汲取灵感,将浩瀚宇宙的浪漫想象与武汉三镇的雄伟格局巧妙融合,使其不仅是一座艺术作品,更是一座诉说城市梦想的精神丰碑。



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钢结构公共艺术作品,《星河》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每根曲线都经过精准计算,160余个空间坐标点确保了钢板的精确弯扭,而自研智能建模出图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复杂结构得以完美实现。设计团队凭借多年积累的弧形钢结构建造经验,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让这一超大型雕塑得以在光谷核心区域璀璨绽放。


轴测图和生成过程


《星河》雕塑主体富有韵律的起伏造型,象征武汉山水交融的城市地貌,3条显现而充满张力的曲线对应雄峙鼎立的武汉三镇,俯瞰近似玉璧的环形形态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线条交织所编织出迈向未来的梦想也将在深夜的星空点。方案以天上银河为创意原点结合武汉山水湖城的自然意向,试图柔和而整体的表达自然与发展、 传统与未来、理念与科技的视觉意向。



雕塑采用通体暖白色的处理手法,她既能表达人们对星空纯洁的想象又能与晚上流动的彩色灯光形成视觉对比,进一步传达出古老的武汉正在成为引领全球风尚的未来城市。《星河》传递的是一抹诗意与盎然,在环岛中心处,由它所构筑的星空下的长河,是送给每一位在都市里奔忙而快要忘记仰望星空的人们一个凝望的瞬间,当夜色退却,星河便化做成这武汉的山山水水,灵动、跳跃,守望着这一方希望的土地。


公共艺术的生长性

从设计到多场景应用

✦  ✦  ✦  


作为武汉城市新名片的地标性公共艺术作品,《星河》雕塑从设计之初便秉持“生长性”的理念,中央美术学院团队以多场景应用为导向,深入思考如何满足不同时间节点与文化表达的需求,作品不仅是春晚舞台的核心背景,也是日常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元体验的艺术地标。



《星河》作品本身的灯光则采用全彩led灯管设计,预设7种颜色进行色彩变幻,可以满足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浩瀚宇宙的神秘与魅力,色彩冷暖交替寓意四季变迁的景象,是送给都市里的人们一种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生态意境。7种色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如工作日模式、节假日模式、新年模式,重大事件纪念模式等。



工作日模式:颜色变换缓慢,并围绕一种色彩与白色进行切换,周一至周五每天具有一种颜色倾向;节假日模式:颜色变换较快,围绕三至四种色彩与白色进行切换,营造轻松 活泼的视觉体验;新年模式:颜色变换快慢结合,7种色彩有机切换,营造节日的气氛;重大事件纪念模式:可以根据重大事件的需要进行预设程序制定灯管变换的色彩与形式。


艺术赋能城市未来

中央美院助力城市文化

✦  ✦  ✦  


《星河》雕塑从作品落成到春晚亮相,以其生长性和灵活性成为公共艺术领域的经典案例,它传递着文化的温度与科技的力量,将艺术之光洒向武汉的夜空,也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不懈努力。



《星河》璀璨仍在继续——

光谷广场《星河》灯光秀

将延续至正月十五

欢迎全国观众亲临体验

在光影交错间

感受武汉城市的科技活力与文化魅力

品味传统与现代交融出的诗意与希望



雕塑《星河》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
2018年2月—2019年7月
主创及设计团队:
王中、熊时涛、李震、武定宇、邵旭光
项目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广场

裝置体量:直径90米的跨度,40米的挑高



 资料来源:CAPA公共艺术院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廖宇

中央美术学院
尽精微 致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