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灯会变身沉浸式艺术展:中央美院公共艺术扮靓成都

教育   2025-01-27 18:35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携手成都文旅

扮靓非遗传统灯会

师生们怀揣着

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深入成都传统灯会的创作现场

用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

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升级”的成都非遗传统灯会

以现代公共艺术理念为核心

结合3D光影动画等新技术

融入成都历史文化元素

让观众“穿越”回古蜀时代

将传统灯会的光影展示

转型成为一场“沉浸式艺术展”



熊猫、川剧变脸

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

每一处巧思都展示着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也让观众们在第一个“非遗”春节期间

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

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品介绍


01.


灵蛇迎春——

伏羲熊猫、女娲熊猫


2025年是乙巳蛇年,也是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第一年。如何将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国的生肖文化与当代时尚生活相结合,利用公共艺术助力非遗传统灯会的魅力升级,成为中央美院师生团队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熊猫,作为四川的吉祥物,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快乐、松弛与和谐,承载着吉祥与好运的寓意,象征着“和平与友谊”。在此次创作中,团队希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熊猫IP,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灵蛇迎春——伏羲女娲熊猫灯组”巧妙融合了中华文明始祖伏羲与女娲的蛇面人身象,将熊猫造型与灵蛇元素结合,呈现出一幅富有想象力的超现实画面。灯组设计中,雄性熊猫手持辣椒,雌性熊猫手持糖葫芦,甜辣的组合象征着成都独特的美食文化和浓厚的城市魅力。两只熊猫身着中国汉代节日盛装,携手迎春,周围祥云环绕,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们在云端嬉戏,营造出一片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进一步诠释了“灵蛇献瑞,喜迎新春”的吉祥寓意,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展现了公共艺术在光影艺术新文旅场景中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通过这次新型灯光雕塑作品的创作,团队希望不仅能够展现春节的传统魅力,还能让这种文化元素与当代生活产生深刻的互动,带给每一个人欢乐、温暖与美好的体验。


02.


川剧变脸熊猫

艺术装置 


“川剧变脸熊猫”装置以川剧文化底蕴为灵感,将川剧脸谱与熊猫造型融合,呈现生旦净丑角色与熊猫气质的对比,展现川剧的多样性与生命力。装置营造节庆氛围,象征川剧在新时代的繁荣,体现中西文化交融,寓意成都的开放包容。新春主题的演奏传递和谐与欢乐,寓意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万物共生。


03.


国际乐团熊猫

艺术装置 


“熊猫乐团”艺术装置以熊猫与音乐文化结合为灵感,展现一组熊猫乐手,分别演奏小提琴、小军鼓、大号和长笛,神态温和且富有表现力,营造出活力满满的音乐氛围。装置着眼于中外文化交流,与川剧熊猫巧妙配合,象征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交织,寓意成都的开放包容与多元繁荣。新春主题的演奏传递出和谐与欢乐,寓意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万物共生。


04.


热滚滚

艺术装置 


“热滚滚”是本届灯会特色作品,以呆萌熊猫为造型,面带微笑,双臂张开,热情迎客。它采用红外传感和发热新材料,冬季为游客提供温暖体验。白天静谧,夜晚灯光璀璨,成为灯会亮点。作品打破传统静态展示,结合温暖触感与视觉效果,传递成都热情,给游客留下美好回忆,提升辨识度与情感连接,打造难忘灯会体验。


05.


水幕投影

逐光梦影·金沙神鸟


“逐光梦影·金沙神鸟水幕投影”是成都灯会亮点,融合现代灯光与影像技术,以太阳神鸟为核心,挖掘古蜀文化和太阳崇拜背景,生动呈现神鸟浴火重生、穿越时空、化为火焰鸟腾空飞翔的场景。裸眼3D技术将古老神话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展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溯光蜀影·三星堆文化


"溯光蜀影·三星堆文化水幕投影"演绎了三星堆文明的神秘与辉煌,融合灵动水浪与浩瀚宇宙元素。利用3D光影动画技术,赋予古蜀国文字、青铜面具、大立人像和神树等文物活态化表现,虚实结合展现古蜀文明“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从水中苏醒的神像和贯通天地的神树,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索三星堆文明内核,感受古蜀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震撼。


蜀风雅颂·诗酒年华


"蜀风颂雅·诗酒年华水幕投影"围绕卓文君、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诗人在成都及四川的经典诗句,采用写意发光国画线条动画,再现诗人历史场景,展现巴蜀的自由与快乐。结合“曲水流觞”光影酒杯无人船阵列,虚实交融,营造诗酒交融、山水寄情的氛围,让观众沉浸于古代诗酒盛会,感受浪漫情怀与时代精神。


06.


流觞曲水·水舞雅集

无人船表演


发光酒杯灯组沿着蜿蜒路径漂流舞蹈,灯光与水中曲线交织,动静结合,象征曲水流觞。微光闪烁中,水波荡漾、酒杯轻盈,观众感受宁静悠然,如临雅集宴会。作品致敬传统文化,呼唤人文情怀,光影交错间,仿佛与古代文人共吟诗篇,引发人们对生活美的反思与追求。


07.


光之冥想

装置艺术


本设计是云朵形状的户外气囊艺术空间装置,内部结合灯光、星宿图案投影和季节白噪音,营造温馨治愈的氛围。它为游客提供冥想、休憩的光影艺术场所,提升空间吸引力与用户体验,让人们在光影与声音的交织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08.


毛毛虫乐园

儿童探索空间


儿童探索洞穴乐园以毛毛虫为灵感,为幼龄儿童打造互动探索空间。乐园内彩色光影变幻,通道曲折,孩子们可爬行穿梭,体验毛毛虫形态的洞穴。设计结合毛毛虫造型与故事性布局,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丰富的灯光效果营造神秘梦幻氛围,让乐园成为启发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奇妙空间。



设计团队

主创团队

马浚诚 岳洁琼 苏海江

卢征远 卢英英 吴 桐

张 旺 张 熙 贺仔鸣


学生团队

赵怡杰 彭家浩 刘莫涵 张菡晨

杨宜珊 薛俊杰 刘祖圻 赵 昱

李 冉 彭 妍 陆 蕾 赵 绚


项目执行

金 炜 史玉龙 段国军 王嵩良

张默一 王晨皓 宋若芯 范义涛

范 博 王志远 曲 威 熊 淼

高 远 陈垚君 王可芸 卓映群

李芷君 祁牧人 王 亭 陈思聪

王 嘉 郑子秋 韦茜源 詹子臻


项目制作

雕塑制作:

北京自然物语景观雕塑

水幕工程:

北京澜景科技

数字影片:

白云苍狗数字艺术

CLOUD’S ART STUDIO

北京有熊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COMO-STUDIO

水面无人船表演:

十乘十(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

景观与公共艺术实验室




资料来源:城市设计学院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廖宇

中央美术学院
尽精微 致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