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问道:王颖生作品展亮相上海海派艺术馆

教育   2024-12-27 17:33   北京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海派艺术馆共同主办的“问道——王颖生作品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的100余件工笔重彩、水墨写生、采风创作等精品力作,亦有多件近期新作,这些作品凝聚了王颖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三十余载的学习与执教生涯中,躬耕于绘画与公共艺术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展览总策展人、学术主持。


此次展览以“问道”为题,坦诚、真切地展现了艺术家在数十年艺术历程中所秉持和坚守的初心。“道”之所在,是艺术家勤奋探寻的造型理路,“道”之无形,更是从艺生涯的精神归宿。问道之心,至为重要的是真心与诚心、恒心与匠心。这个展览以丰富的类型、厚实的份量和精湛的水平展现了王颖生的艺术成果和治学研艺之路,贯穿其中的便是他不懈的“问道”精神。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致辞

王颖生敏于思考、勤于耕作,始终以“学者型艺术家”为自己的定位追求;他信守注重学理文脉的“学院精神”,朝向宽阔的社会生活,在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传承与求变等多重关系中探索内在关联、力拓新途;他在绘画上尤其涉猎中西、深研理法,取用之际从容有度,会通交融,放笔之时出神入化,意以贯之。他众多的作品构成了视觉上的满目琳琅,美不胜收,而其中内在的学术理路则经纬交织,形成坚实而充满鲜明个性的结构。许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每一幅都堪称当代丹青巨构,以恢弘的场景、众多的人物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关于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既体现了他在造型上的深厚功力,也展现出他将历史感与当代性融通的追求。怀以“大画”情结几乎是他艺术理想的突出标志,这种掌控“大画”的能力后面,是他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学养,特别是以研为艺、以思入画的创作方法。他努力使自己成为历史的“剧中人”和现实的“在场者”,以敬重之心塑造先贤群像、当代英模,像一位导演在阔大的舞台上调度众多人物出场,演绎出有形有貌、有声有色的活剧。他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上所构筑的视觉史诗,彰显出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突出的创新特征。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里 致辞

王颖生的作品深入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严谨的造型功底为基础,创作出众多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栩栩如生、亲切可爱的时代形象,德艺双馨,展现了其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他的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不仅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深厚的学术修养,更彰显其深厚的家国情怀,从传统中走来,在传统中创新,他的作品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此之上追求创新发展,蓬勃新生,展现出今天中国人的自信与开阔视野,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借鉴的一个优秀典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孙景波 致辞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快乐。王颖生是学生、是同事、是伙伴,更是朋友,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尤其在新时代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上,他一马当先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大幅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界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他有着开阔视野,在中央美术学院从壁画求学开始到创办修复研究院和修复学院,为中国美术教育增添了新的学科建设内容,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老师、学生充满情感,很庆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遇到王颖生这样的一位学生。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明宣读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方启雄 致辞

王颖生是当代极具实力的学者型艺术家,常年扎根于国画、壁画及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涉及的画种丰富且均有所建树,同时王颖生先生在多项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教育部课题中完成多项重要任务,为中国艺术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与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颖生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美术名家,始终关心并支持河南美术事业的发展,多次在河南文联承办的重大文艺活动中给予全力支持和指导,以实际行动向家乡奉献了拳拳赤子之心。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 致辞

《问道》作为上海海派艺术馆的年末大展,不仅汇聚了王颖生30多年来积累的心血力作,还展出了他特意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全新装置艺术和实验水墨作品。王颖生身上温暖的人情、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令人无比动容与钦佩,相信本次展览将为海派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 致辞

自己的艺术道路始终与壁画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始终坚持“问道”这一方法论,在不断地叩问与探索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与道路。但无论如何选择,都需要付出很多艰难的劳动,要看自己的脚力、体能与坚持,只有努力投入,才可能有所收获;另外对中国传统色彩进行归纳总结也是自己的一个梦想,中国色彩体系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去挖掘整理,才能够真正恢复和建立一套完善的色彩辅助系统;来自老师、学生还有同仁的支持与鼓励是自己在多年闯荡绘画生涯中最大的力量与坚实底气,“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所在。


展览开幕式上,王颖生向海派艺术馆捐赠水墨作品《藏族老人》。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向王颖生颁发捐赠证书


王颖生曾以《踱步》一画崭露头角,而今看来,“踱步”与“问道”正是他在艺术旅程上的独特状态:在传统与当代、精神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宽阔维度上,他踱步不止、游目骋怀,在朝向历史深处的踱步中汲取传统的精华,在走向时代大道的踱步中探索不已,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他的不断求索与追寻的“问道”之心,由此构建起艺术创造的多维景观。作为绘画展,这次展览的结构颇为新颖,通过作品、材料乃至装置等多种形态,展现了他将研究、教学和创作融会贯通的实践,是对其艺术探索历程的一次全面呈现,也是他向艺界同仁的一次汇报,更是让广大观众得以赏阅其丰硕成就的一次艺术盛宴


启动仪式现场

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北京现代舞团的舞者王韵颐携作品《问道》精彩亮相,她以高超的舞技与匠心独运的构思,将舞蹈化为笔触,令舞蹈与画展交相辉映,共同诠释了“问道”的深邃内涵

观展现场


展厅现场


展览作品(部分)


(请横屏观赏)


王颖生《踱步之二》200cm×135cm×4,绢本工笔重彩,1999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王颖生《大学·胡适先生像》200cm×128cm,纸本水墨,2002

王颖生《行者》180cm×97cm,纸本水墨,2014

王颖生《混·沌》320cm×120cm×2,纸本水墨,2024

王颖生《库木吐喇》320cm×120cm×3,纸本水墨,2024

王颖生《踱步之三》240cm×180cm×3,布面工笔重彩,2024

王颖生《书山》900cm×450cm×200cm,装置,2024


艺术家简介

王颖生


1963年出生于河南沈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品参加第6、7、8、9、10、11、12届全国美展,8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9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0届全国美展铜奖、11届全国美展金奖、12届全国美展铜奖。出版画册、专著多部,《华严寺 善化寺 灵岩寺三寺壁画再造》获第29届“金牛杯”美术图书金奖,《规范与沿革——中国古代寺观壁画理法研究》获国家出版基金奖。


展览资讯

问道

——王颖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0日—2025年01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海派艺术馆一楼1号、3号展厅(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资料来源:修复学院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廖宇

中央美术学院
尽精微 致广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