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一个人物”19种做法,常写常新不可少

文化   文化   2024-11-11 06:30   江苏  



怎样写好一个人物

作者:Ashida


    在写好一个人物的过程中,这19个方式方法与写作技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和故事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生动、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读者也在文字世界里与这些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就像福楼拜所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写好一个人物也是如此,从对人物的构思到赋予其生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的光辉过程。

    一、以形传神——外貌描写

    外貌是认识一个人的第一扇窗。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抓住其最有特点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仅仅这几句,一个穷困潦倒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就像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善于发现人物外貌中独特的美或丑,来为塑造人物服务。

    比如,写一位慈祥的老人:“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那些深深浅浅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的大地,但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他的眼睛总是带着笑意,像是两潭清澈的泉水,即使历经沧桑,依然澄澈明亮。花白的头发稀疏地贴在头皮上,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就像那冬日里的暖阳,给人以宁静和慈祥之感。”通过对老人面部皱纹、眼睛、头发这些关键外貌特征的描绘,一个可亲的老人形象便出现在读者眼前。

    二、动作勾勒——行为展现

    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的关键。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对祥子拉车的动作描写堪称经典:“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祥子拉车的熟练、稳健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清晰地展现出来。

    再比如写一个孩子在偷拿了糖果后的动作:“他的小手紧紧地攥着,藏在身后,眼睛不时地瞟向周围,脚步有些慌乱,身子微微颤抖,像是一只受惊的小兽,随时准备逃窜。每走一步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那张小脸因为紧张而涨得通红,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从手的动作、眼神、脚步以及表情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孩子做坏事时的心虚。恰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卓越,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人物的习惯性动作能深刻反映其性格。

    三、语言雕琢——言为心声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令人叫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下子就把王熙凤的泼辣、张狂展现出来。再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又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一番话,既夸了林黛玉,又奉承了贾母和在场的迎春、探春、惜春等嫡亲孙女,尽显其八面玲珑。

    如写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说话,可以是这样:“俺没啥文化,就知道种地。这地啊,就像俺的娃,得好好伺候着,种好了,才有饭吃。”简单、质朴的语言,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憨厚的性格体现出来。“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通过人物独特的语言风格,能更好地塑造人物。

    四、心理剖析——灵魂之窗

    心理描写能深入人物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当安娜在火车上遇到渥伦斯基时,她内心的波动:“她想,他以为他是什么人呢?她于是故意装出一副冷淡的神气,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在看她。但其实她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一种好久没有过的激动。”这种复杂的心理,既有对陌生男子关注的羞涩,又有内心的欢喜,将安娜这个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刻。

    比如写一个学生在考试前的心理:“他坐在教室里,心像小鹿乱撞一般。眼睛盯着试卷,却感觉那些题目都在眼前晃悠。他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着:一定要考好啊,不能让父母失望,可是这题怎么这么难呢?昨晚复习的内容好像一下子都飞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手心里全是汗。”通过对学生紧张、焦虑心理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其快乐、痛苦等情感的源泉,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依据。

    五、细节点缀——见微知著

    细节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叶子》中,对那片常春藤叶的细节描写成为整个故事的关键。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出那片永不凋落的叶子,这片叶子就是希望的象征,也体现出贝尔曼的善良和伟大。

    写一位母亲在夜晚为孩子盖被子的细节:“母亲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孩子蹬开了被子。她缓缓蹲下身子,轻轻地拉起被子,小心翼翼地盖在孩子身上,还把被角掖好。她的目光在孩子脸上停留了一会儿,眼神中满是慈爱,然后又悄悄退出房间,仿佛生怕惊扰了孩子的美梦。”这个盖被子的细节,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展现无遗。“于细微处见精神。”小小的细节能反映出人物的大品质。

    六、环境烘托——情境交融

    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营造氛围。在鲁迅的《故乡》中,对故乡环境的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我”回故乡时的悲凉心情,也暗示了故乡人物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麻木。

    写一个孤独的老人坐在黄昏的公园里:“夕阳的余晖洒在公园的长椅上,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周围是枯黄的落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只鸟飞过,发出几声啼叫,更增添了几分寂静。老人的身影在这黄昏的光影里显得格外落寞,那落寞似乎与这渐渐黯淡的天色融为一体,仿佛他就是这衰败秋景的一部分。”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老人的孤独。“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环境和人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七、侧面衬托——烘云托月

    侧面衬托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陌上桑》中,通过行者、少年、耕者等看到罗敷后的反应来衬托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不同人的失态表现,可以想象罗敷的倾国倾城之貌。

    写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写学生们对他的爱戴:“每次他走进教室,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那些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他的课上也都全神贯注。课后,总有一群学生围着他问问题,他的办公室里经常有学生送来的小卡片,上面写满了对他的感谢和祝福。”通过学生的表现,衬托出老师的魅力和优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侧面衬托的人物就像那榜样,在周围人的映衬下更具光彩。

    八、对比突出——反差之美

    对比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水浒传》中,林冲和鲁智深的对比就很鲜明。林冲一开始是隐忍、委曲求全的,面对高衙内的欺辱,他一忍再忍;而鲁智深则是豪爽、嫉恶如仇,听到金翠莲的遭遇,立刻就要为她打抱不平。通过这种对比,两人的性格更加突出。

    写一个吝啬鬼和一个慷慨之人:“他每次吃饭都要把饭菜分得清清楚楚,哪怕是一粒米也不愿多给别人。和朋友出去,总是想尽办法逃避买单。而他的邻居,每次有好吃的都会分给大家,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从不计较回报。”这种鲜明的对比,将吝啬鬼的小气和慷慨之人的大方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让人物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九、身份定位——角色之核

    明确人物的身份是塑造人物的基础。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比如一位科学家,他的思维可能是严谨的,语言充满专业性,整天沉浸在实验和研究中。“他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忙碌着,眼睛紧紧盯着那些精密的仪器,手中的记录笔不停地在本子上写着数据。他的脑海里是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对于外界的干扰几乎浑然不觉,对他来说,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就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宇宙。”

    而一位商人则更关注利益和市场:“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在会议室里和合作伙伴谈生意。他的眼神犀利,话语中充满了谈判的技巧,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公司的利益。他的手机里不断有市场信息传来,他就像一位战场上的指挥官,在商业的海洋里纵横捭阖。”“身份决定行为。”根据人物身份来塑造,能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十、成长变化——生命轨迹

    展现人物的成长变化能使人物更立体。比如高尔基的《童年》中的阿廖沙,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经历了家庭的苦难、社会的黑暗后,逐渐变得坚强、懂事。“起初,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在祖父家的院子里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虫子。然而,随着父亲的去世,母亲的改嫁,他开始面对生活的残酷。那些打骂、贫穷没有让他屈服,反而让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坚韧,他开始在苦难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写一个少年从叛逆到成熟:“曾经,他总是和父母顶嘴,逃学去网吧,对老师的教导不屑一顾。他觉得世界都在与他作对,他用叛逆来对抗一切。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看到那些贫困山区孩子的艰难生活,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从此,他开始努力学习,主动和父母沟通,那个叛逆的少年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责任感、懂事的青年。”“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物的成长变化是其生命的精彩旅程,也是塑造人物的丰富素材。

    十一、兴趣爱好——个性之花

    人物的兴趣爱好能体现其个性。如果一个人喜欢绘画,那么他可能对色彩和线条有着独特的感知。“他的房间里摆满了画具,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晚的星空,都能在他的画中找到。他常常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拿着画笔,就像拿着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的情感,那五彩斑斓的颜料是他灵魂的表达。”

    而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则有不同的气质:“他的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音乐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会为了一张喜欢的唱片跑遍整个城市,在音乐会上,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他能从激昂的交响曲中感受到力量,也能从舒缓的钢琴曲中找到宁静,音乐就是他的心灵慰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爱好来塑造人物,能展现出人物独特的魅力。

    十二、人际关系——社会之网

    人物的人际关系能反映其性格和生活状态。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复杂关系构成了故事的重要部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是纯真的爱情,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却又因封建礼教而充满矛盾。而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世俗的关系,薛宝钗端庄、稳重,符合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这与贾宝玉的叛逆形成对比。

    写一个职场新人的人际关系:“他刚进入公司,对周围的同事都很热情。他努力和每个人相处,但是在这个复杂的职场环境中,他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同事对他很友善,会教他一些工作技巧;而有的同事则对他充满嫉妒,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他在这个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摸索着,努力保持自己的初心,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人际关系来塑造人物,能展现人物在社会中的位置。

    十三、梦想追求——心灵之光

    人物的梦想追求是其前进的动力。马丁・路德・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为了这个梦想,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成为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

    写一个乡村教师的梦想:“她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看着村里的孩子们因为没有好的教育而走不出大山,她立下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要让这里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在简陋的教室里,用自己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她不顾条件的艰苦,一直坚守着,因为她知道,她的梦想就在这些孩子身上,她要让梦想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发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梦想让人物有了灵魂和方向。

    十四、缺点暴露——真实之美

    展现人物的缺点能让人物更真实。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有缺点。比如阿喀琉斯,他英勇无比,但他的脚踝却是他的致命弱点。写一个善良但有些胆小的人:“他总是乐于助人,看到老人过马路会主动去搀扶,邻居有困难他也会帮忙。但是一遇到危险的情况,比如看到有人打架或者遇到火灾,他就会吓得浑身发抖,躲在角落里。他知道自己的胆小是个缺点,也一直在努力克服,可每次遇到危险,那种恐惧还是会涌上心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适当暴露人物的缺点,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十五、习惯养成——性格烙印

    人物的习惯能体现其性格。比如有的人总是丢三落四,这反映出他可能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他每天早上都在找东西,不是钥匙不见了,就是手机找不到。出门的时候,总是慌慌张张,不是忘带钱包就是忘带文件。他的生活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这种丢三落四的习惯已经伴随他多年,也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就是改不了。”

    而一个做事井井有条的人则有不同的习惯:“她的书桌总是整理得干干净净,文件按照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的日程安排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一目了然。她做任何事都有条不紊,这种习惯让她在工作中效率很高,也让周围的人对她赞叹不已。”“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习惯来塑造人物,能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六、文化背景——思想源泉

    人物的文化背景影响其思想和行为。一个生长在传统文化浓厚家庭的人,可能更注重礼仪和道德。“他从小就被教导要尊敬长辈,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仪规范。他熟读经典古籍,对那些古老的智慧深信不疑。在与人交往中,他总是彬彬有礼,谦逊温和,即使遇到不同的观点,他也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的文化背景告诉他,和为贵。”

    而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追求自由和平等,喜欢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对西方的艺术、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他的穿着打扮有时也带有一些西方的风格,他的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文化背景是人物思想的源泉,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参考。

    十七、时代印记——历史画卷

    人物总是带有时代的印记。在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动荡和苦难。“他是一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的脸上满是硝烟的痕迹,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无畏。他的军装破旧不堪,但他依然紧紧握着手中的枪,为了国家和民族,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和无数的战友一起,成为了民族的脊梁。”

    在和平年代,人们则有不同的生活追求:“她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她怀揣着梦想,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她每天奔波于各个写字楼之间,和投资人谈判,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发新产品。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她是这个时代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的代表。”“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人物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生存和发展,时代特征是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元素。

    十八、情感世界——人性之光

    人物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人性最真实的展现。爱、恨、喜、怒、哀、乐等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物复杂的内心图景。

    以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为例,“她的世界在孩子离去的那一刻仿佛崩塌了。曾经充满温馨的家,如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悲伤。她常常坐在孩子的床边,抚摸着那已经有些冰冷的床单,眼神空洞而绝望。那些孩子曾经的玩具、衣物,都成了刺痛她心灵的利刃。她的脸上再没了笑容,偶尔的泪水无声地滑落,每一滴都承载着她对孩子无尽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痛苦。她恨自己没能保护好孩子,这种自责与思念交织的情感如影随形,让她在黑暗的深渊中挣扎。”

    再看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走在街头,眼神总是不经意间交汇,然后相视而笑,那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彼此的手紧紧相握,仿佛握住了整个世界。他们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为对方的每一个小举动而心动。他会在她鞋带松开时,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为她系上,眼神中满是宠溺;她会在他疲惫时,轻轻靠在他的肩上,给予温暖的慰藉。他们的情感如同盛开的花朵,在爱的滋养下绚烂夺目,周围的世界都因他们的爱情而变得美好起来。”情感是人物的灵魂色彩,通过细腻地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能触摸到人性中最柔软和深刻的部分,就像雨果所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情感驱动着人物的行动,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

    十九、象征寓意——深层之美

    为人物赋予象征寓意可以使人物形象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常常成为某种思想、品质或社会现象的象征。

    比如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老人独自在海上与鲨鱼搏斗,他那瘦弱却坚韧的身躯在波涛中起伏。他的双手满是伤痕,却依然紧紧握着船桨和鱼叉。他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那是对命运的抗争之火。圣地亚哥就像那海上永不沉没的灯塔,即使面对狂风巨浪和凶猛的鲨鱼,也绝不放弃。他是人类在面对巨大困难和挑战时,那种顽强、勇敢和永不言败精神的象征。每一次的搏斗,都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每一道伤痕,都是荣耀的勋章。”

    又如,在一些描写社会变革的作品中,一个年轻的改革者形象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新生。“他身着朴素的衣衫,却有着坚定的目光。他穿梭于大街小巷,向人们传播新的思想和理念。他的声音如同破晓的鸡鸣,打破了旧有的沉寂。他所到之处,就像春风吹过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他是新社会的种子,在旧的土壤中努力发芽,他象征着一个民族摆脱束缚、走向光明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是那引领人们前行的旗帜。”通过象征寓意,人物超越了个体的局限,成为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存在,让作品具有更深远的思想价值,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七位散文作家的散文写作课】

(纯享课,可以永久回放)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陪你发现,散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更有

5节答疑视频回放+1000多页课程资料

帮你学习巩固,一站式解决学习困惑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立即订阅👇

211写作课堂
知识性、趣味性、方法论、实用性和执行力,深植低层思维和逻辑,多推写作素养和技巧,打造最可靠的写作助手和伴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