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官网
伤害厌恶(harm aversion)指个体经历(实施、想到、看到或听到)伤害行为或结果时产生的不安反应或体验到不安的倾向。其对正常的人类功能至关重要,是道德心理的核心问题。伤害行为厌恶(harm action aversion)和伤害结果厌恶(harm outcome aversion) 是伤害厌恶的两个重要种类。探究伤害行为/结果厌恶的神经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伤害厌恶的机制,可以为旨在提高个体道德的水平和减少伤害行为的脑干预提供靶点和方向。
该研究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来探究大脑灰质体积、密度与伤害行为/结果厌恶的关系。基于全脑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害行为厌恶与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密度和额上回的灰质密度负相关,与楔前叶的灰质体积/密度和小脑的灰质体积正相关(图1和图2);伤害结果厌恶与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密度负相关,与初级体感皮层的灰质密度正相关(图1和图2)。进一步的预测分析提示,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
图1 额下回、楔前叶、小脑的灰质体积与伤害行为/结果厌恶之间的相关
图2 额下回、楔前叶、初级体感皮层的灰质密度与伤害行为/结果厌恶之间的相关
在此基础上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共情关注在楔前叶的灰质体积/密度和伤害行为厌恶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图3a和图3b)。共情关注和个人痛苦在初级体感皮层的灰质密度与伤害结果厌恶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图3c)。此外,共情在初级体感皮层的灰质密度与伤害结果厌恶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图3d)。
图3 共情在楔前叶、初级体感皮层的灰质体积/密度与伤害行为/结果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该研究首次从大脑结构特征的角度揭示了伤害厌恶的脑机制,提示道德抑制动机是伤害厌恶的核心成分,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苏姝,夏凌翔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07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1jcyj-msxmX0607)和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SWUPilotPlan006)的资助。
论文信息:Su, S., & Xia, L. X. (2024). Neurostructural correlates of harm action/outcome aversion: The role of empathy. NeuroImage, 120972.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如您或朋友有专著/期刊出版计划
请留言“出版”
或添加小编微信:SC-Psy咨询
推荐阅读:
· 北京大学 · 王征团队 | 7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解析人脑β-淀粉样蛋白 (Aβ) 和铁沉积的空间特征
· 北京师范大学 · 龚高浪研究组︱左右大脑的微观结构不对称性对人类听觉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支撑作用
三仓学术出版是国内学术出版领先的专业出版商。十年来,秉承"专业学术 精于学术”的理念,一心致力于学术出版的发展,以优秀学术论著为主要出版方向。力图为作者创造更为优质的出书体验,为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