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 刘学兰 | 构建促进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边界

百科   2024-12-30 22:00   湖北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官网

亲子关系边界是一种心理边界,它使父母和孩子在主观上将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区分开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独立的心理空间,以完成自我成长的任务。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有边界的,如果没有合适的亲子关系边界,孩子的自我发展就会受到干扰或限制。因此,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边界对于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亲子关系边界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亲子关系边界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人从一生下来就通过各种方式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从而发展出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所谓边界,就是一个无形的屏障。在这个屏障内,人会获得安全感。一旦有人越过边界,侵入到自己的领地,就会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丧失,激起抵触和反击。当亲子关系边界不清时,孩子会对未来心怀忧虑,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人就会突然闯入自己的世界,不知道自己的力量能否“对抗”这种闯入,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找到自我和外界之间的平衡。孩子会失去宝贵的自我控制感,陷入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之中。

良好的亲子关系边界是孩子独立性的保障。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独立需要变得越来越强烈,在青春期时尤为明显。一方面,他们渴望摆脱成人的束缚和管教,希望作为独立个体与成人建立平等关系,因而常常与那些仍将他们当作“小孩”的成人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也把过去的自我看成幼稚的小孩子,力图与“过去的我”决裂。因此,青春期又被称作“心理断乳”时期。独立需要的增强往往伴随着对更大心理空间的渴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亲子关系边界模糊,孩子的心理空间被挤压,自我处于压抑状态,就会极大地妨碍他们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亲子关系边界疏离,亲子之间情感隔离,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心理支持而陷入孤独、不安、焦虑之中,进而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同样不利于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良好的亲子关系边界是孩子适应性的基础。亲子关系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他们今后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有边界感的孩子更容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健康的人际关系是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既保持自我的独立,又能与世界建立丰富联系,是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的重要任务。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在个体的独立性和对他人的依赖性、对团体的归属性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如何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信任他人并建立各种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归属于一个团体以获得安全感,是社会适应的重要课题。亲子关系边界的建立过程,就是孩子在独立与依赖之间获得平衡的过程。清晰而有弹性的亲子关系边界,对孩子是一种良好示范和引导,他们知道今后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融入团体,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

亲子关系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亲子关系边界模糊与僵化。与边界清晰相对立的概念是边界模糊和边界僵化。亲子关系边界模糊是指亲子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混乱而不明确,彼此很容易闯入对方的领域,这会阻碍彼此的自我发展。边界模糊会导致纠缠型关系,亲子之间往往彼此卷入过深,表现为过度依赖或过度关心。例如,一个小孩偶然打了一个喷嚏,姐姐拿纸巾,妈妈拿温度计,爸爸则在一旁焦虑不安。这种关系就可能是一种纠缠型的关系。亲子关系边界僵化是指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很远,就像中间竖起了一堵墙,缺乏必要的沟通,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支持。边界僵化会导致疏离型关系,亲子之间缺乏了解、缺乏交流、缺乏关爱,各顾各的,各忙各的,情感淡漠。纠缠和疏离可以在同一个家庭并存,如孩子与母亲纠缠,而与父亲疏离。

二是亲子关系边界固化。亲子关系边界固化是指一旦设定了某种边界,就把这一边界用在所有情境或者所有阶段,不随孩子的发展而变化。孩子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亲子关系的边界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动态调整。在孩子幼年时,需要父母的贴身照顾,亲子关系的边界可能是模糊的。随着孩子长大,亲子关系的边界就应越来越清晰,也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青春期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独立的年龄,此时父母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亲子关系的边界,孩子就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如反锁房门、不让父母动自己的任何东西、不跟父母说话、跟父母对抗等。如果父母对亲子关系的边界进行调整,孩子也会作出调整,亲子关系的边界就会朝着清晰化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自我成长过程,就是亲子关系边界从模糊到僵化再到清晰的过程。

构建清晰有弹性的亲子关系边界

构建清晰的亲子关系边界,从父母的角度来说,需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孩子的内在需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游戏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被信任和被尊重的需要、被爱的需要、探索的需要等,这些基本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父母建立亲子关系边界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满足孩子内在需要的过程。二是确立清晰的时空边界。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独处的空间。这一“足够”当然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扩大的。如果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自己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可能。如果给孩子的房间装上摄像头,他独处的空间也就失去了意义。三是实施恰当的行为控制。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适度的行为控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规范养成,也是形成亲子关系边界的基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制定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行为规范,但不要随时随地监控孩子的行为。

清晰的亲子关系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亲子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调整变化的。孩子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亲子关系的边界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动态调整。首先,亲子关系边界涉及的范围日益广泛。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相应地,边界范围也就会越来越广。其次,亲子关系边界的具体要求不断调整。随着孩子的成长,针对同一内容,边界的具体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例如,孩子从跟父母睡,到跟父母待在一个房间但分开睡,到独自在自己的房间睡但不关门,到关门独立睡,这个过程既是物理边界的调整,也是心理边界的调整。父母需要树立动态发展观,主动调整、积极建构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亲子关系边界。

构建有弹性的亲子关系边界,还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性、互动性和渗透性。首先,亲子关系边界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都需要心理空间,但是所需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都可能有不同的空间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存在最好的亲子关系边界,而是要根据父母和孩子的特点,发展出一种最适合的边界。其次,亲子关系边界是可以协商讨论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边界可能是父母确定的,父母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随着孩子的成长,边界确立的过程中互动性在增加,边界确立从父母的单向控制转为亲子的双向协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寻找到一种安全、舒适的边界。例如,孩子反锁房门,父母觉得不舒服,可以跟孩子表达真实感受,讨论后可以达成“可以关门,但不反锁;虽不反锁,但要敲门”的边界设置。最后,亲子关系边界是有渗透性的。正常、健康的家庭边界是半渗透式的,能让外界新的事物、价值观等渗透进来,同时又会过滤这些事物与观点,把不能容纳的摒之门外。亲子关系边界同样如此,它是一个能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存在,而不是泄洪的闸门,要么全部隔绝,要么全部涌入。

在确立亲子关系边界的过程中,上述要求都很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彼此的爱。爱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前提,也是确立边界最为重要的基础。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如您或朋友有专著/期刊出版计划

请留言“出版”

或添加小编微信SC-Psy咨询



推荐阅读:


·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近期科研信息概览

· 北京大学 · 王征团队 | 7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解析人脑β-淀粉样蛋白 (Aβ) 和铁沉积的空间特征

· 北京师范大学 · 龚高浪研究组︱左右大脑的微观结构不对称性对人类听觉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支撑作用


—— 好书荐购 ——


(有落灰痕迹 低价包邮)

三仓学术出版是国内学术出版领先的专业出版商。十年来,秉承"专业学术 精于学术”的理念,一心致力于学术出版的发展,以优秀学术论著为主要出版方向。力图为作者创造更为优质的出书体验,为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版服务。





三仓心理学界
专注科研,荟萃心理学各领域新进展、新动态。关注了我们,就关注了整个心理学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