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又一位阿里地区的领导干部倒下了,12月16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旦巴旺久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阿里地区连续第三位落马的行署专员。
1965年1月,旦巴旺久出生在西藏日土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
当时的日土县还是一个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多变。
年幼的旦巴旺久每天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艰苦的成长环境早早地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
1979年,年仅14岁的他进入阿里地区中学师训班学习。在那个年代,能够接受教育是许多藏族孩子的梦想。
课堂上,他常常是最认真的那个学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知识的痕迹。
1983年,旦巴旺久从山西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阿里地区,在当地中学担任教师。
那时的阿里地区教育条件异常艰苦。教室的墙壁因为高原风雨的侵蚀而斑驳不堪,操场上布满了砂石,冬天的寒风呼啸而过时,连粉笔灰都会被吹得到处都是。
但旦巴旺久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七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之一。
每年有超过8个月的时间被严寒笼罩,气温常年徘徊在零度以下。
稀薄的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格外珍贵。
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沟壑纵横,戈壁广布。公路像一条细细的丝带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动辄就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
一年中有将近200天的时间,大风呼啸着掠过荒原,裹挟着砂石在空中舞动。
最艰难的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是发展的困境。阿里地区三面与国外接壤,战略地位重要,但经济基础却极其薄弱。
这里没有成规模的工业,农牧业受制于高寒气候,产量低下。
当地居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补贴和扶持政策。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阿里地区的基础设施。一条条柏油路修进了深山,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成投用。
但是,要彻底改变阿里地区的面貌,仍然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2002年之后,旦巴旺久的仕途开始加速。在基层工作期间,他走遍了阿里地区的山山水水。
冬天的风雪中,他带队探访牧民帐篷,了解牧民生活困难;夏天的烈日下,他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那时的他,给人留下了务实肯干的印象。
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都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和担当。
在普兰县任职期间,他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神山圣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革吉县工作时,他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
在措勤县担任县长和书记期间,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旦巴旺久升任措勤县委书记,一年后被明确为副地级干部。
2015年开始,他先后担任阿里地区人大副主任、地委统战部部长,最终在2019年4月升任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一些干部不是带头艰苦奋斗,而是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旦巴旺久的落马,与其前任朱中奎(2015-2017年任职)、彭措(2017-2019年任职)一起,构成了阿里地区行署专员连续三任落马的惊人局面。
这不仅违背了党的宗旨,更辜负了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阿里地区的发展进程,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当寒风吹过阿里高原,我们期待着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够以案为鉴,真正担负起推动阿里发展的重任。
同时,这也警示我们,在西部建设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