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的反腐案

文摘   2024-12-09 17:07   甘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06年9月23日的上海体育场,灯光璀璨,人声鼎沸。

当刘翔冲过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110米栏的终点线时,主席台上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起身鼓掌致意。

他的脸上挂着惯常的自信微笑,西装革履,举止稳重。然而没人想到,这将是这位"上海王"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第二天,这位政治局委员赴京参会,却在会后被留置调查。

从权力巅峰到身陷囹圄,仅用了短短24小时。


从技术军官到工厂工人


1946年10月,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工程师家庭。父亲陈更华是留美硕士,母亲李谋真是一名按摩医师。

优渥的家庭环境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17岁的陈良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专业学习,志在成为一名技术军官。







然而命运弄人,时代的浪潮却将他推向了另一个方向。

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他被迫转业回到上海,在彭浦机器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中,年轻的陈良宇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那些年,他只能埋头苦干,从基层工人逐步升为技术员、基建科副科长。直到34岁才入党的经历,让他对权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老干部局到"上海王"


1983年,机会终于降临。

37岁的陈良宇被任命为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

面对一位位离退休的老干部,他总是格外用心。

无论是住房困难还是就医问题,只要老同志开口,他必定竭尽全力解决。

一位老干部评价说:"小陈这娃子,做事有心,懂得照顾人。"

在老干部局工作期间,陈良宇结识了大量在上海仍有影响力的老同志。这些人脉资源,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7年,他突然被任命为黄浦区区长,令许多人感到意外。

然而知情人都明白,这是一群老干部集体推举的结果。

陈良宇在担任黄浦区区长期间,确实创造了不少亮眼政绩。他主导了外滩改造工程,引进外资,开发南京路步行街。

那时的他常常加班到深夜,饿了就叫食堂做碗面疙瘩充饥,因此得了个"面疙瘩区长"的绰号。

正是在这个时期,"黄浦帮"的雏形逐渐显现。一些与他共事的干部,如吴明烈、祝均一等人,开始受到重用。


腐败之路的不归点


进入新世纪后,陈良宇的权力达到顶峰。

2002年,他接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哥"。

权力的膨胀带来了性格的变化,曾经的"亲民形象"逐渐褪去,专横跋扈的真实面目显露无遗。

这时的陈良宇已经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权力圈子。他的"大秘"秦裕成为连接政商两界的重要纽带。







商人张荣坤在短短几年间,从默默无闻的苏州商人变身"公路大王",控制了200公里的高速公路,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动用了34.5亿元社保基金,几乎占到当时上海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三分之一。

权力越大,陈良宇越发迷失自我。

即便是国务院领导含蓄地提醒:"我这个人性格温和,但是原则性还是很强的。"他也充耳不闻。

他坚信自己在上海只手遮天,甚至开始对中央指示阳奉阴违。

一位知情人透露,那时的陈良宇已经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连省部级干部见到他都要毕恭毕敬。


覆灭之路


2006年初,一组在法国巴黎拍摄的照片,成为了击垮这个庞大权力网络的导火索。

陈良宇的大秘秦裕在巴黎的放纵行为被法国媒体曝光,中央派出的秘密调查组随即展开工作。

随后,"黄浦帮"的核心成员接连落马。

最具戏剧性的是,陈良宇的多年老兄弟吴明烈,为了立功减刑,主动交出了一本详细记载行贿细节的"账本"。

这本"账本"记录了二十多年来送给陈良宇及其家人的所有礼物,成为了检方的重要证据。







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最后一次踏上赴京的航班。

那天的他仍然衣着考究,举止从容,似乎并未意识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以市委书记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当天的会议结束后,他被要求留下配合调查。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2008年4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陈良宇作出判决: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这位曾经的"上海王"就此落幕,36年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剧性的句号。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童言的城池
欢迎来到“童言的城池”,专注热点事迹分享,用独特的视角探讨,带你一起思考现实的多维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