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官员落马的背后,往往藏着一个产业的诟病。
11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提起公诉的消息传出,震动之大,不仅因为他是烟草系统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落马虎",更因为这把"反腐利剑"直指一个长期被诟病的垄断行业。
一个本该是村干部的普通人,如何能在短短数年内一路青云直上?
一个号称管理严格的垄断行业,为何频频爆出腐败大案?
我们循着凌成兴的人生轨迹,一探究竟。
凌成兴的履历中有一段极为蹊跷的经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到1984年2月就升任上高县委常委、副县长,仅用了3年时间就坐上了副处级的位置。
在中国官场,这种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实属罕见。
细究其中缘由,最大的可能是凌成兴在1980年之前就已经在农村基层工作,只是这段经历被官方履历所省略。
他很可能是以村干部的身份起步,直到1980年12月才转为公务员序列正式"参加工作"。即便如此,三年内从普通公务员升至副县长的速度依然惊人。
更值得玩味的是,从副县长到丰城市长,再到省经委副主任,一路到省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平均每2-3年就获得一次提拔,这在任何时期都堪称"火箭提拔"的典范。
凌成兴的仕途有一个显著特点:地方与行业的双轨并进。
1992年,他出任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局长,由此与烟草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虽然主要在地方任职,但始终与烟草行业保持着密切联系。
2001年底,44岁的凌成兴升任江西省副省长,年龄优势明显。2006年底更是升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按照正常仕途轨迹,他本该有更上一层的机会。然而,他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整整八年之久。
这段时期恰逢苏荣主政江西,而苏荣后来也因腐败问题落马。两人的仕途交集,不能不令人深思。
烟草行业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垄断性质上。这种垄断不仅是市场准入的垄断,更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垄断。
以凌成兴任内的一个细节为例: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市长公开向他提出希望能够代产"中华"品牌香烟,被他当场回绝。
这位市长还半开玩笑地说:"趁着(老)省长在总局这个位子上,某某市烟草产业链税收争取到100个亿。"
看似普通的对话,实际上反应出了地方政府对烟草利益的垂涎。
在中国,烟草行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系,更是一个利益分配体系。它牵动着地方财政收入、就业机会、产业布局等多重利益。
烟草行业最大的制度性问题在于政企不分。
国家烟草专卖局既是行政主管部门,又通过中国烟草总公司控制着整个产业链。
这种双重身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是同一群人。
一位资深纪检干部曾经这样分析:"烟草系统和其他垄断行业不同,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环节都伴随着指标,这些指标背后都是真金白银。
权力永远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既掌握行政审批权,又控制着巨额资金流向。"
2015年,当控烟政策力度加大时,他公开表态"防止控烟扩大化、片面化、绝对化"。这种站位本身就暴露出行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严重冲突。
在凌成兴之前,烟草系统已经出现多起重大腐败案件。
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被判无期徒刑,原纪检组组长潘家华被判11年。2020年查处的湖南中烟原总经理卢平案,涉案金额高达5.48亿元。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涉案金额巨大,案发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众多。这表明烟草系统的腐败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
凌成兴案的爆发,恰逢中央巡视组进驻烟草局。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颇具深意:一方面是要形成震慑效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央对烟草系统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
然而,仅仅依靠查处个案是不够的。
烟草行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特殊的体制机制:政企不分、垄断经营、利益固化。
这种体制既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凌成兴的仕途轨迹,堪称是烟草系统腐败的一个缩影:从基层干部到行业巨头,从地方大员到中央部门"一把手",这条路径本身就埋下了腐败的隐患。
要根治烟草系统的腐败顽疾,必须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怎么说呢,打虎拍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治理体系。
否则,再多的案例,也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永远治标不治本。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