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河南安阳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党志军杀害法官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党志军死刑。
随着庭审细节的公开,这起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件发生后,社会上竟然出现了为凶手"叫好"的声音,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今天我们抛开情绪,还原事实,探究真相。
一、从普通纠纷到极端报复
事情要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说起。
2024年4月,党志军驾驶电动自行车与李某某驾驶的小汽车发生剐蹭事故。交警现场执法记录仪显示,党志军当场要求对方赔偿5000元。
李某某认为数额过高,双方未能达成和解。随后,党志军前往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交警部门根据现场情况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某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但也明确指出党志军仅为轻微伤势,未认定有财产损失。
这份认定书经双方签字确认。然而,党志军并不满意这个结果。
为了获取更多赔偿,党志军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造假行为。
首先,他虚构了一件价值2899.5元的皮衣损失,不仅提供了网购截图,还准备了破损皮衣照片。但交警执法记录仪视频清晰显示,事故发生时他根本没穿这件所谓的昂贵皮衣。
其次,党志军又伪造了1800元的电动车损失证据,提交了虚假的购车收据和维修证明。然而调查发现,这辆电动车实际是其雇主购买的,事故后仅花费75元就修好了,雇主也并未向党志军追讨修理费。
再就是住院问题了,党志军在医院挂名住院29天,但实际上一天都未在医院过夜。
据了解,他平时工作一天工资只有90元,但住院一天却能获得300多元的各项补贴,比上班挣得还多。这种"挂床"住院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对保险制度的钻空子。
案件走上司法程序后,保险公司曾提出12000元的和解方案。
这个金额不仅远超党志军最初要求的5000元,也高于其实际损失。但党志军仍然不接受,执意提起诉讼,要求赔偿18832.93元。
法官王佳佳在审理过程中,认真调查了每一项索赔依据。
她发现党志军29天的住院费用明显不合理:医生仅开具了1盒口服止痛胶囊和3盒外用消痛贴膏,这与其声称的伤情严重程度完全不符。
最终,法院判决支持赔偿9384.89元。
二、法官何错之有?
王佳佳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展现了法官应有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她否定党志军29天住院费用的依据非常充分:医嘱仅开具1盒口服止痛胶囊和3盒外用消痛贴膏,结合交警部门认定的轻微伤势,酌情支持15天住院费用已属合理。
保险公司曾提出12000元和解方案,但党志军不愿接受。
最终法院支持的赔偿金额虽然低于和解金额,但仍高于其最初要求的5000元。
这说明,即便在严格依法判决的情况下,法官仍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
三、揭开"可怜人"的面具
笔者认为,将党志军简单定义为"被逼急的老实人"是对事实的误读。
从其成长经历来看,这是一个心理扭曲、性格偏执的人。
初中辍学、因失恋自杀未遂、靠买彩票支撑生活希望,种种经历塑造了他敏感偏执、怨天尤人的性格。
更为关键的是,党志军的犯罪绝非冲动之举。
他在收到判决书当日即策划报复,购买凶器、练习刺杀、踩点观察,这些都显示出其犯罪的预谋性。
行凶时连续猛刺被害人致命部位,造成20多处刀创,手段极其残忍。
归案后不但毫无悔意,还试图推卸责任,这哪里是"老实人"的表现?
四、法治与情绪的博弈
在这起案件中,一些人对凶手的同情实际上是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
但是,如果我们允许以暴力手段挑战法律权威,那么整个社会秩序将会崩塌。
任何对判决不满都有合法的救济渠道,包括上诉、申诉、检察监督等,暴力永远不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综上所述,在同情弱者的同时,更要坚守法治底线。
任何以暴力挑战法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只有每个公民都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争议,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