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面对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往往会有诸多疑问:“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血糖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让我们了解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患者,不要让“甜蜜的疾病”成为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有请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冰、医师顾钰琳为大家进行科普。
✦
✦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糖尿病?
✦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俗称的“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多尿是指排尿频次增多,严重者每半小时就会排尿1次。多饮是指饮水量和饮水频次相较于正常时期都有增加,常感到口干、口渴。多食则是在进食后很快感到再次饥饿。虽然进食量增多,但是体重反而快速下降,甚至1月内体重下降超过4公斤。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见于血糖明显升高,且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所以有以下症状时,也需要引起关注,包括:疲倦、乏力、口干、易饥、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多汗、反复牙龈炎、泌尿系感染、伤口迁延愈合等。
✦
✦
哪些人应该做糖尿病筛查?
✦
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常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比较隐匿。所以需要关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糖尿病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1)有糖尿病前期史,即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程度的人群;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体重属于超重范围。体重指数BMI是用自己的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进行计算,身高的单位是kg,体重的单位是m。或者体重在正常范围,但腰围偏大,称为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4)一级亲属,也就是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5)长期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即孩子的出生体重≥4kg,或者女性在孕期被诊断过妊娠期糖尿病;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和(或)TG(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
✦
✦
如何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的预防不仅仅是在高风险人群中,在普遍群体中也应积极监测。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首先应提倡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供的膳食宝塔。在保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做到限盐、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量。
其次,还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建议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要控制体重,尤其鼓励超重或肥胖者积极减重。吸烟者要注意戒烟。保持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以上这些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都是有益的。
✦
✦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五驾马车”缺一不可,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降糖药物使用和血糖监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是影响糖尿病控制的关键,通过门诊、互联网、社群等途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识别潜在风险,了解应对措施,对于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大有获益。包括饮食、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始终是降糖治疗的基石。但也不是说每天让患者吃得清汤寡水,而是要科学、正确的进行饮食管理。即使使用药物降糖,也要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否则血糖的管理不会理想。
✦
✦
糖尿病患者因疾病感到焦虑怎么办?
✦
大部分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都有一段辛酸的“心路历程”,或否认疾病,或因疾病而恐慌烦躁,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或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等。在治疗过程中您可以让医生了解您的需要,让内心情绪被看见。糖尿病已被证实是一种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因此在与糖尿病对抗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客观地了解病情,学会接受。多数患者被确诊时都觉得无法接受,特别是在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情况下,总是怀疑是不是检查单出了问题而否认自己的疾病,从而不控制饮食,不监测血糖,也不治疗。这种心态其实是不对的,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病情,尽快迈出控糖第一步,你会发现,其实控制糖尿病也没有想得那么难。
2、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观向上,不要自责。糖尿病使常见病,也是可控疾病,以一种豁达坦然的心态积极面对,健康向上的生活。特别是女性糖友在育龄期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只占一部分,还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也能将血糖控制理想。
3、多参加户外运动。多参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稳定。
4、让他人了解您的需要,获得亲友的帮助。让周围的人明白您到底需要什么,亲友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
5、病友共同鼓励。保持正常人际交往,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结识病友,和病友分享抗糖路上的点点滴滴,一起渡过难关。
✦
✦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有利于控糖?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营养均衡,进食高纤维食物,定时定量,合理配餐,口味清淡,戒烟限酒,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占每天摄入总热量的45%-60%,不应过度控制主食。食物的选择上应以谷类食物为主,粗细搭配,每餐可进食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量(熟重),一天吃2-3拳。土豆、红薯、芋头等食物淀粉含量很高,不能随意进食,若进食,需相应减少一部分主食量。
蛋白质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肉或禽肉,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不宜过多食用。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乳类选择无糖、低脂或者脱脂乳制品,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50-150g,约两个手掌心的大小(生重)。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量,尤其是干果类隐形脂肪摄入,建议每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25g-30g,约大拇指的一个指尖大小(固态油)。
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限制在5g以内。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可延缓血糖、血脂吸收,减少饥饿感,建议每日蔬菜摄入量500-1000g,约等于双手合拢捧起的1捧(生重)。每天进食水果量不超过200g,相当于一个拳头的大小,种类上可以选择黄瓜、西红柿、草莓、蓝莓等含糖量低的食物。
同一种食物不同制作方式对血糖影响也不同,建议尽量吃“干”的,如杂粮馒头、杂粮饭等,不吃“稀”的,如面糊、粥、泡饭等;尽量选择清蒸、水煮、凉拌等烹饪方式;不推荐油炸、煎、红烧等烹饪方式。
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不可进食零食的,但零食的选择有讲究,拒绝甜品,可选择水果或酸奶等“绿色”优质食物作为加餐,加餐时机可选择餐后2小时进行,分次吃,每次吃一小份。
✦
✦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
✦
糖尿病患者应在餐后休息半小时后进行活动,避免晨起空腹血晕及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糖剧烈波动甚至因低血糖危及生命。那么应该如何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5天。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增加运动量,最好达到每周累计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间也可以进行拆分,即每天运动2-3次,每次20-30分钟。怎么评估是否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呢?在运动时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0%-70%,运动时感觉微微出汗、微微气喘即可。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结合抗阻运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如哑铃、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除此以外,在运动前后也需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以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病情卡等物品,以免运动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选择宽松的服装和舒服的鞋袜;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加强血糖监测。严重低血糖、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需暂停运动。
✦
✦
如何评估血糖控制是否达标?
✦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等来评估血糖是否达标。当然,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来评估近期血糖情况。糖化白蛋白代表近2-3天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代表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可以更客观、直接的反应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标,根据血糖情况可以每3-6个月至医院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实现个体化。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非空腹血糖8-10mmol/L,HbA1c(糖化血红蛋白)<7%。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至尽量接近正常)。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大血管并发症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 HbA1c目标。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低血糖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心慌、手抖、饥饿、大汗、面色苍白、虚弱无力的情况要及时测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属于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块、糖水、果汁类食物,出现上述症状或有明确低血糖,建议进食15-20g糖类食物,15分钟后监测血糖,直到低血糖纠正。
作者介绍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刘冰
出诊地点及时间
西城院区:周一、周二、周四下午
专长:各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
内分泌科:医师
顾钰琳
出诊地点及时间:
西城院区:周五下午
专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
审核专家介绍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于恒池
出诊地点及时间
顺义院区:周一下午、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国疗)
专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的诊疗。
患者服务平台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可进行预约挂号、报告查询、互联网诊疗等门诊、住院相关线上服务流程。
欢迎关注 北京友谊医院新媒体矩阵
微信订阅号
提供友谊医院医疗服务相关资讯。
微信服务号
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在线咨询等移动服务。
喜欢我们的内容
请点击分享、在看与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