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居13:台湾行

文摘   旅游   2023-11-21 23:27   泰国  

91日起,拥有1年以上海外签证的中国大陆公民,可以赴台湾自由行。申请程序很简单,只要上传完整资料,几乎12天后就会拿到旅游签证,可以在台湾停留15天。

这是我第二次去台湾,距上次去自由行,差不多有10年时间。

第一次去时,对台湾有浓厚的电影电视滤镜,到台北就感觉走进了台湾电影里。那时的台北和上海,只有感受上的不同,并没有都市发达程度上的差异感。坐火车环岛旅行,感觉沿途的小站都像活在90年代记忆里的样子,甚是亲切。

那时有本书名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亲身感受也是如此,尤其台北之外的城市,普通人的温暖善意令人分外动容。还记得我在台南成功大学附近向一个人问路,她对我说,我骑车载你去,说完走开了一会儿,再回来时手里拿着一个摩托车帽让我戴上。

坐火车时,我把手机忘在车座上,下车才想起来,到站台咨询站员,站员立刻帮我联系了列车员,说手机还在车上。于是站员对我说,你去玩吧,傍晚再来,手机就帮你送回来了。到傍晚我回到车站,果然站员把手机装进信封里还给了我。

这些小事令我印象深刻,多年后仍历历在目。

这次再去台湾,多少有些世易时移。不满十年间,我已经辗转东京、曼谷,这次从曼谷到台北,落地的第一感觉,是城市发展的鲜明差距。十年前的台北和上海也许不相上下,但如今台北的观感则更像是一个大陆的二线城市,发达程度恐怕不及成都、武汉。

在台北的几天,我们住在林森北路,也算是相当中心的繁华区,但白天出门闲逛,却总觉得路上人少的离谱,大街小巷都过于安静,和曼谷的终日喧闹大相径庭。

(高雄爱河)

在曼谷生活半年后去台湾,感觉很微妙。因为文化的相近,目之所及见都是能看懂的汉字,周围都是能听懂的语言,饮食也与国内无异,因此这次旅游反而有种“回了趟国”的感觉。每天吃的也都是国内常见,但在泰国却许久没吃到的小吃。在一家串串店吃火锅,老板亲切地介绍说这是成都串串,跟你们台湾火锅不大一样,我说,我们也不是台湾人。

印象中台湾物价尤其是小吃价格低,但也许是因为有了泰国物价的对比,这次明显觉得台湾物价并不低。夜市里的小吃一份基本都要100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20~25之间,和曼谷夜市100铢能吃3样小吃还是区别挺大。

(花莲夜市)

台湾的高收入者应该并没有大陆收入高,但台湾的底层收入却是相当高的水平,在夜市看到奶茶店的招聘,奶茶店员的基本工资也有人民币7000元左右。因此台湾人身上并没有内卷的焦虑,无论何时听到路人讲话,都是温软和气。

尽管台湾的影视剧中也有相当一大部分题材表现台北的都市焦虑,但与东京、上海相比,台北的节奏明显悠闲轻松很多。更多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只是到了广东、福建的小城,和泉州、潮汕甚至海陆丰县无甚差别。记忆中最为繁华西门町,却是反差最大的,和国内某个三、四线小城的步行街无异。

以前没有感觉到,这次去却发现台湾人的着装风格已经深度趋向单一,无论男女,几乎只有黑、白、灰、卡其几种颜色,和泰兰德的五彩斑斓大相径庭。我隐约觉得着装风格和经济发展深刻相关,日本衰落的三十年里,MUJI、优衣库这类朴素简约的服装品牌崛起,MUJI的日语意思即为“素色”,经济低迷时,人们的心态也日渐低落,表现在着装上就是朴素低调。

如果每天关注时事新闻,会感觉台海关系紧张,但真正身在台湾,却全无这种感觉,跟台湾的普通人聊天,他们也说并没有感觉到两岸关系的变化,或者说年轻一代早已不关心政治,对经济低迷的感受却是共通的。

这次在台湾只停留了一周,因此只去了台北、花莲、垦丁、高雄,并没有环岛。台湾面积很小,即使从最北到最南的城市,坐火车也不过2小时而已。大陆游客变少是显而易见的,反倒经常见到韩国、泰国游客。说起来,这一年来无论去哪里旅游,感觉最多的都是韩国游客。

(台北实践大学)

因为有朋友正好在台北的大学做交换生,所以去台湾的大学与她见面。大学里的气氛自由、舒展,很多专业都在做实践作品,演艺中心前也有很多学生在跳舞排练。在垦丁晚上在沙滩散步,居然看到一只很大的海龟。

到高雄时,正好在美丽岛站碰上了地铁失物拍卖。超过一定时间未被领取的地铁失物,会被拿来拍卖,很多人围观,地铁工作人员介绍每一件拍卖品。这个举动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像一部电影的开头。

从台湾回来的一段时间,依旧感觉微妙,这十年来,台湾的变化并不大,至少不如上海的变化大,正是以台北为参照,我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上海及整个中国在十年来的变迁。

台湾像我们的平行世界,保留着我们的过去……

(高雄美丽岛站)


中二阿姨李喜儿
无责任吐槽、不保证质量分享、生活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