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
健康迎秋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夏去秋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各类传染病进入多发高发季。因此,我们要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幼儿健康,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秋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1. 及时增减衣物,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环境。
3.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诊,流感病人要做好隔离。
5. 接种流感疫苗。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 接种腮腺炎疫苗。
2.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预防措施
1.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
3. 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预防措施
1.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 流行期间幼儿远离公共场所。
3. 经常开窗通风。
5.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初期症状会表现为恶心,胃疼,随着症状的加重,会出现呕吐,腹泻,并且会有头疼,发烧和肌肉酸疼等特征。潜伏期通常在两天左右。但是一般诺如病毒感染,具有自愈性。大多患儿通过精心的护理,和饮食调理等多方面注意,多喝水,多注意休息,大多会在7天左右完全康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方式多样。最典型、最重要的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幼儿餐具、玩具定期消毒。
养成好习惯
健康伴你行
01
健康饮食 不喝凉水
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蛋肉奶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只有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营养均衡,才能为身体打下好底子
02
注意卫生 勤洗手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应与在幼儿园时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03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秋季传染病高发
为了孩子的健康
家长们除了向孩子普及
以上预防方法外
还应以身作则
帮助和带动孩子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 网 络
制作:李 娜
初审:徐云英
复审:刘云清
终审:林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