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店报告
2024最新关店盘点
本期作者
喵喵,情绪稳定的INTJ。
撰写 | 熊舒苗 主编丨付庆荣
封面图源丨视觉中国
“关店潮”,愈演愈烈。
“平替”浪潮深入人心,一个个大牌躬身入局价格战,实体商业陷入“不降价没顾客,降价卖一单亏一单”的怪圈。
门店优化、缩减规模,不再是品牌们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赢商云智库整理了今年以来的典型关店品牌,看看关店有哪几宗“罪”?实体商业“破局”之路在哪?
1
预付式消费暴大雷,
“职业闭店人”防不胜防
典型品类:早教、健身、美容美发
“前一天刚购课,第二天就闭店”“花18600买课,才上了15节就联系不上机构了”……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早教、健身、美容美发是“重灾区”。
2月,儿童绘画培训机构艾涂图关闭广东全部门店,有的门店价值上百万元的剩余课时无法兑现。据美团信息,目前艾涂图在全国正常营业的门店仅剩11家,分布在北京、上海。
这些不当操作,会重挫消费者对预付卡式消费业态的信任度,增加此类品牌经营难度,劣币驱逐良币,形成恶性循环。解题之道,需要制度的完善,亦提倡更多品牌走“按次消费”路线,重振消费者信心。
2
自身盈利能力弱,
电商、铺租、竞争对手层层挤压
典型品类:商超
2024年,商超闭店不断。上半年,全国有上百家商超门店关闭,涉及华润万家、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
“租约到期”“租金过高”是不少大卖场闭店的主要原因。此前,大概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因租约集中到期所致的商超关店潮。如今,又一批老店租约陆续到期,且大多物业租金水平比十年前翻倍,低毛利的大卖场不堪重负。
租金成本增加外,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商超利润步步收窄。与此同时,经济下行、性价比消费趋势当道,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多元渠道竞争,也导致商超大卖场销售持续下滑。种种因素叠加,商超业绩承压,甚至大额亏损,不得不断臂求生。
关闭老旧低效门店,事实上也是降本增效的做法,对企业有益无害。顽强的商超们,并没有“摆烂”,变革转型动作不断:
沃尔玛一边在中国关停了近百家门店,一边升级改造大卖场、押注山姆;部分大润发门店升级改造成高端仓储会员店“M会员商店”、推出新业态中型商超大润发super;永辉超市增设“正品折扣店”;盒马6月连开12店,NB奥莱转型硬折扣店、加码下沉市场。
◎沃尔玛升级新增的全球购线下专区
3
行业内卷式竞争,
打不过就出局
典型品类:茶饮、咖啡
茶咖圈,极少数激进品牌“狂飙”的聚光灯之外,是无数饮品店垂死挣扎的B面。
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奶茶饮品近一年新开店16.73万家,净增长3.55万家;咖啡近一年新开店8.32万家,净增4.00万家。也就是说,近一年茶咖品牌关店数超17万家。
洗牌潮之下,新老品牌都难以幸免。有的全面关闭;有的一年关店数百家、亏损千万级;有的新开、新关并行,净增几乎停滞。
接下来,茶咖圈的“淘汰赛”还会加速。头部、中腰部茶咖品牌,仍需要持续创新以巩固地位,而面对强大的前浪玩家、资本退潮、消费者需求疲软等debuff叠满,后浪选手“阶层跃迁”注定难比登天,入局需谨慎。
4
高端消费全面下行,
新中产不够用了
典型品类:奢侈品、黄金珠宝、高端餐饮等
中产崩塌的负面效用还在继续,国内高端消费持续走弱,恒隆、太古等旗下商场业绩受挫。恒隆在财报中提到收入和租户销售下滑“主要由于消费力较逊的客户对奢侈品消费更加谨慎,并倾向于在海外旅游中寻找更优惠商品”。
经济不景气,性价比当道,原本“努力才能够得着奢侈品”的新中产消费者,不再执著于奢侈品等高端消费,降级去买物美价廉的平价商品。
近段时间,一些“风很大”的知名高端餐厅接连关闭,当中不少为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动辄人均千元、食材金贵、名流现身的Fine Dining,曾是金光闪闪的阶级符号。
◎北京老牌意大利菜餐厅Opera BOMBANA
意大利菜餐厅Opera BOMBANA,由米其林三星国际名厨创立、坐落在北京侨福芳草地、2013年开业,今年4月在公众号官宣停业。令人唏嘘的是,Opera曾连续三年蝉联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高圆圆赵又廷的婚后回门宴也在这里举办,是北京中产心中的“白月光”。
不只高端餐饮,高端零售业绩亦承压,从黄金珠宝、豪车,到服装、家居、美妆,失意者比比皆是。
7月19日,六福集团截至6月底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零售值同比下跌18%,同店销售更是暴跌34%;其于内地市场的六福珠宝门店净减少108家。
高端品牌失意者横跨“衣食住行”各领域,多是经营不善、及时关店止损。从消费群体来看,部分品类不是“刚需”,以前买单更多是出于稀缺感、优越感等自我需求,而在经济下行时期,一部分人开始偏向于追求实用价值,率先抛弃“华而不实”的东西。
品牌们要想赢回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需要深入洞察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需求变化,尤其是Z世代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提升性价比上迎合当下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尼尔森IQ的《2024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零售市场从消费升级模式逐步过渡到性价比导向的新时代,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性价比和高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届消费者的消费观更成熟了,他们秉持着“我可以买贵的,但我不能买贵了”的消费心理。他们心目中的“平替”并非是便宜货,而是“既要又要”——既要价格相对同品类低、又要品质相对同品类高。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高毛利、高增长、赚快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生存法则变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平价”。性能降低而价格调高的“价格刺客”注定被市场淘汰,“贵有所值”的商品则极具潜力。
改变,是需要勇气的。低毛利、低增长、赚慢钱的市场趋势之下,阶段性调整关店是必然,只有看准潮向,下一次开店才能乘风破浪。
· end ·
赢商云智库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告知
2024云南商业地产高峰论坛暨“金孔雀”颁奖盛典
2024.10
商务/媒体洽谈:18508858201 (方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