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拙作Scenography and The Production of Artworks in Contemporary Art,在众多研究employment和其他重要社会问题的文章中,被提名这个Prize还是有些意外的,毕竟sociology of art是个极其小众的领域,哪怕是在cultural sociology这个大类里。但就像我一直主张的那样,再niche的topic,洞察的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这也是我社会学研究的基石。我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里的一个section,它只是我整体理论框架里的一个概念。
学术态度 提出'new' sociology of xxx的确是一种很好的positioning策略,我开始也觉得可以用这个套路,但是经过reviewer的点拨(这里不得不说,不玩套路的reviewer真的蛮少的,能碰到这样的真知灼见还是我幸运),我放弃了这种套路,因为我本身不认可,只不过觉得游戏玩一玩也无伤大雅。 社会学真的需要那么多'new'? 我这里面其实回顾了下法国和德国社会学的历史,真正想说的就是: 别逗了,人家法国人德国人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别老new new new了。 中间道路/借用其他学科术语 其实传统的概念本来就有发展的空间,institution的定义和阐释一直在变迁。这次借用戏剧/策展里的概念scenography,来拓展institution的空间和normative属性,算是一个独特视角。 其实整个理论框架The Exhibitionary System,后面会专门发一篇文章讲,因为得要逐步铺垫它,只能先抛出一个小概念,火候够了再把这个更为本质的理论推进抛出来。 本质上这个理论框架是对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artistic production的一次更新与改善,也加入了很多艺术史和艺术研究的视角。可能我就是一个改良派,😂,对于世界上能有多新多原创的东西没有信念。 其他心得:不用justify:why China 所有研究中国的社会学家,总是会或多或少的被问why China。所以容易养成一种心态,必须要解释why China,how is the Chinese case special。 我这几年练就了一幅强势心态,如果我觉得Chineseness在这个研究主题下面完全不relevant,我就不用非要解释why China。这篇文章里我说中国办展览速度快,有利于我全程跟踪。其他实在是没有什么特殊的'中国'之处。好在reviewer都比较识相,没有去纠结中国案例的问题。 毕竟好的学者读下来就会明白,这篇论文本质上讨论的是社会学如何去研究当代艺术这样非常方法论的东西。也正因为这个贡献,才会被提名吧。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749975522107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