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其实无论在艺术和学术届其实不都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尤其是在现有的学术体制之下,高产经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所以对于生产力这个词,公子经常嗤之以鼻。反之,随心所欲、自由创作才是我追求并稍微引以为豪的理想状态。最近一年疼彻心扉地意识到,即使我有大把的时间用于创作,我依然没有产出。我的敌人不是万恶的学术体制,其实是我自己,无论是懒惰、焦虑还是畏难情绪,都是必须要去面对和战胜的。所以,本篇文章讲讲如何战胜自己,提高学生生产力。
我做PhD学生的时候就在想,我的导师又要上课(teaching),又要开会和回复大量emails(admin),还要接送孩子和旅行家庭义务,他们是如何有时间做学术的。果不其然,在我最近看的一本教faculty member如何专注于写作的书《Write, No Matter What》里,所有的教职人员都表示没有时间写作。他们的问题在于需要挤出不被打扰的时间和地点用来写作。而我的问题却截然相反,我像一个自由的PhD学生一样,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写作。所以我摸索出了一些更适用于PhD学生和我这样有幸自由分配时间的博士后的方案,用于提高学术生产力。自由工作的悖论就在看似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却极度依赖于高度自律。时间管理是第一课。
第一步,先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时间到底都用在了什么上面。
我的发现是,我每天花了三、四个小时刷手机,然后应该还有一、两个小时刷网页。在我强迫自己写作的6个小时里,我时不时就感到痛苦,于是我拿起了手机,或者刷起了网页。而这些刷手机和网页的时间成为了我每天最大的时间输出。那么问题就是,我每天花最多时间的东西,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么?假如说我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我实际最看重的,那么我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我发现我每天最看重的是开心和放松,而不是我以为的学术当没有紧迫的deadline的时候,写作是一件重要但又非紧迫的事情,所以我分分钟遛神去做开心放松又没有难度的事情了。我在逃避写作,是因为写作在我所有的实际体验里是一件 艰难、痛苦、没有成就感 的事情。(*对,非常抱歉,不能把“艰难”变成“容易”,但是你且看下去)
在《Write No Matter What》这本书里,作者对faculty member的建议是,每天写15分钟,足够了。当然这是对有诸多obligations的人而言的,对于PhD学生,这肯定是不行的。
但我依然尝试了两天,每天只给自己定写15分钟的目标,发现它十分有效。我在这15分钟里没有分神,马不停蹄的写了三段文字,当然以后还要改。但我十分开心,因为我的任务一大早就完成了,然后我就没有负罪感的去做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实在无聊了我又回来写作,一点抵抗情绪都没有。我们需要祛除负罪感,不要认为每天需要写作4-6小时才可以。2个小时的高效写作远远比痛苦艰难时不时想溜号的6小时高产!2个小时的目标易完成,不会让你对写作产生厌恶,而且保证你达到生活和学术的平衡。
所以,现在来重新规划你的时间。计算自己有多少可用时间,在你的生活里,哪些是你的priority。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是我的清醒时间,共计13小时lunch break 12:30 - 14:00dinner break 18:00 - 19:30
而我的priority是:健康、学术、猫咪、舞蹈、钢琴、social
所以,每天锻炼时间1.5小时,猫咪1.5小时,舞蹈钢琴social各1小时,4小时用于工作。够了。我把写作的2小时拆分为5个25分钟,在每个工作时段的前25分钟开展,然后就去锻炼、练琴、或者撸猫。我的手机也每天限时使用一小时,这就是我的social时间。尤其是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写作15分钟,感觉既充实又开心。让我对写作的态度大大转变。总结一下,当我把写作时间的目标压低,我对写作的抵触大大降低。同时我不在执着于大段的写作时间,以保证我坐在电脑前的每一分钟,我都是专注的用于写作的。
心理状态的调整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科学把握进度。Free writing
First rough draft
Revision
Editing/Polishing
很多人都觉得是完美主义抵挡了他们的写作进度,实际上完美主义是我们到写作的第四个阶段才需要发挥的优良品质。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只需要把文字的主题内容敲定,理清文章结构,而不需要在意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进度是因为缺少对这四个阶段的理性认知。我们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这四个阶段,而不是一个从0到1的一气呵成。在给自己设定写作目标的时候,要给每一个阶段一个实在的估计。对于我来说,first rough draft是最需要时间的,后面的revision(可能会涉及到结构的重要调整)一个月,editing再需要2周。以此往后推算。在知道完美主义可以留给后面之后,前面的写作负担就大为减少,我不再期待自己每一句都是妙笔生花都是言简意赅,而是铺开来写,把主旨大意写清楚就行。真的,完美主义者们,你们会用到你们的特殊技能的,千万不要着急!写作日记
其实我高中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现在读来觉得当时的自己简直太自律太自省了。现在的我简直每日混混度日。写作日记的内容可以是记录进度,探讨不同的写作思路,但千万不要忘记的是梳理自己的写作情绪。一定要时不时的理性面对,到底是有什么东西阻碍你写作?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掉这些障碍。把写作当作一种职业素养来培养
当然这可能跟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教育理念有关,做学术很多时候考的是本能和天赋,没有人强调“术”(craft),所以我们很少积极主动的去锻炼自己的术。其实有很多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我最近在看的:
Write No Matter What
Learn to write badly:How to Succe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既要趁热打铁,也要戛然而止
需要留一些让你愿意回到写作的动力。把自己当作读者,读到引人入胜之处戛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你才有动力继续追下去。你写一个让你激动的问题,写到一半,你才有那种urge,我明天无论如何也要回来把这个问题写完。假如每次都是写完一个section,下次重新动笔又觉得好艰难。
不如趁写完一个section,趁热打铁再写一点,下次回来接续上。
尝试用五分钟跟别人解释你在写啥
自从我知道无论你写的多卖力的手稿投出去都会有revision的时候,我就领悟到,你纠结了几年的问题,可能在别人那里完全不是问题;而你觉得完全没问题的论述,在别人那里全是问题。所以说,跟别人聊一下,有利于拯救正在钻牛角尖的你。
当你5分钟没有讲明白你的核心论点,说明你还没有一个核心论点。继续努力。重新看看你的材料和数据,你到底想要说啥?
在学术期刊之外寻找写作的成就感
我在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从来不走神。因为它不像学术期刊,漫长的发布过程和远不可期的成就感冲淡了本该有的写作快乐。
我扪心自问,我是真的讨厌写作么?不。
我是一个很差的作家么?不!
我要带着这种盲目自信投入我的学术写作。
所以我决定,我正在写的这个书稿,每周在本公众号要发一个两页的section。以此来弥补我那得不到满足的学术写作,并同时敦促我完成每周的写作任务。
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公众号改了名字。其实常常有动笔的冲动,但是一想到想要的写的都跟“艺术社会学”无关,所以经常搁置。专题给了我太大的限制,反而背离了我写作的初衷。从此以后我打算潇洒的任意走题(当然其实也不存在走题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故意“任性低产”的人,而是我自己给自己设了太多限制。所以,我打算认真起来,全方面的输出。专注于学术内容的,请关注我的B站和youtube频道,上面将有各类学术视频。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twy03mdknXN1RuVZ7ulug】而我的小红书 霖公子,专门用来发家居/生活/猫咪。其实我还是胸无大志,宁愿自由散漫过一生,但我无法原谅自己输给自己。霖公子
英国国家学术院博士后
剑桥社会学博士,主攻艺术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