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新春特辑|金奖作文里的年味盛宴》,带您走进那些获奖作文中的春节记忆,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醇厚年味,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年味儿
涂馨
南江县下两镇小学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最爱玩的,女生更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仙女棒,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它喷出的火花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可不喜欢这些,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震天炮,他们不时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的一声。震得你耳朵都快聋了。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喜欢大礼花炮。礼花炮点燃后,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春节的味道就在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把年糕和冰糖葫芦当零食。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尝,真让人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嘎吱嘎吱响。糖的甜味儿和山楂的酸味儿混合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晚和走亲戚又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心里则想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还是买文具?还是买零食呢?春节的味道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定格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指导老师:吴静)
浓浓的年味
陈诗恬
瑞安市实验小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你听,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看,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人们都喜气洋洋,满面春风地迎接新的一年。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火红的。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纷纷在自家的门前缀上一抹喜庆的红色。大家将美好的愿望写在五花八门的春联上,将新年的热闹偷偷藏在红彤彤的灯笼里。走到古色古香的忠义街上,更是弥漫着浓浓的春节的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条“巨龙”盘旋于顶,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人们穿着喜气洋洋的年服,边走边逛边购物,烟火气十足。就连平时天空中淡雅的云也忍不住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红。
年味是香甜的。过年,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最期待的莫过于全家人吃丰盛的年夜饭。一早爷爷便披着清晨的雾,穿过人来人往的菜市场,为我们寻来了各种各样新鲜的“宝物”,接下来爷爷便忙得不可开交地在厨房里演奏一曲又一曲的“交响乐”,各种香味也随之飘出。到了晚上,一盘盘美味佳肴被端上了餐桌。有肥而不腻、红得冒油的大蝤蠓;香飘四溢、肉质鲜嫩的大黄鱼;色泽鲜艳、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年味是闪亮的。吃完年夜饭我便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家人们赶紧开始过年的重头戏——放烟花。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点燃了烟花。烟花一会儿如一位神秘莫测的女子,闪耀着无限激情的红色,潇洒开朗的绿色,闪亮饱满的黄色,五彩斑斓;一会儿又如一位表演家,有时如一条巨龙直冲云骨,有时如一条花蛇,柔软地摆动自己的身体,不紧不慢地舞上了天空。还没等我细细欣赏。它便变成了满天的星星。仿佛在为来年的生活喝彩。
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家人们一片忙忙碌碌中匆匆跑来,又在家人们甜美的睡梦中悄悄离开,留下的是一片浓郁的烟火气。我爱过年,更爱这浓浓的年味。(指导老师:徐舒)
过 年
卢思妤
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
“过年了,丫头快起床!”清早,妈妈笑眯眯地把我叫醒了,妈妈给我穿上红艳艳的新衣服,还给我扎上了马尾辫,带上粉红色的发卡。吃完早饭,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去年货街办年货啦。
年货街早已是浓浓的年味了。“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店铺里的音响放着喜庆的新年歌曲,这方唱罢,那方登台,喜庆的音乐里还夹杂着老板清仓大甩卖的吆喝声,真是热闹。满街的铺子都挂上了红灯笼、“福”字和中国结,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蜿蜒的红色长龙。我们逛逛这个摊,玩玩那家铺子里的小玩意,逛完一条街,买了春联和一些甩炮,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一回到家,就闻到了满屋子的香味。原来是奶奶的团年饭做好了。我最喜欢吃宫保鸡丁了,因为妈妈说新年吃鸡大吉大利,日子红红火火。我们一吃完饭,大人们就开始发红包了,小孩子们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手一摊,小嘴吧啦吧啦的,像一挺挺机关枪,向大人们发射出拜年的子弹:“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听到这句话,就开始摸包了,掏出大红包递给小孩子们,才堵住了闹人的机枪嘴。
吃完团年饭,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出门到空旷的院坝放烟花了,我们就免费欣赏烟花秀。大年三十的烟花五彩缤纷:一会儿地上有个孔雀开屏,一会儿半空中又绽放开一朵富贵牡丹,一会儿又飞出一条闪闪烁烁的金龙,一会儿金龙消失不见了,变成了一朵五颜六色的大丽菊,照亮了整个夜空,把树啊,房子啊,都染得花花绿绿的,配上那些闪烁的彩灯,真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新年气象啊。我们的耳边响着一波接一波的鞭炮声,空气里也都是烟火味,妈妈说,这就是中国人对传统习俗的继承,要我好好欣赏这灯火辉煌、烟火满天的年。
再后来,我们一家人就整齐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看春晚,大家有说有笑。“咚——”新年的钟声响了,我们过年啦!(指导老师:陶立智)
新年的鼓声
李辰熙
梧州市新兴二路小学
一阵鼓声,几个身影,狮头舞动,整个村庄氤氲在“咚咚咚”的鼓声里,这鼓声既迎接着新年,又圈住了时光的美好。
我的家乡——藤县,那虽不是邹鲁之地,却有几分文化气息。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黑黝黝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下农具,便直奔村里祠堂旁的一间小屋,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回荡在村庄上空,不一会,舞狮班就到齐了。一阵熟稔的拾掇,有人奋力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他们脚踩着土地,双手举起狮头,在人群中进行着演练,等待吉时。
每次舞狮前,都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咚”的鼓声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血脉,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狮子”闻鼓起舞,或翻腾、或添身、或跳跃、或抖毛,渐渐地,鼓声一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如狂风暴雨,排山倒海。舞狮本是无声,有了鼓声便有了灵魂。
吉时已到,舞狮开始。握鼓槌着用尽全力,擂出热烈浑厚的鼓声,披着黄袍的“狮子”,随着鼓声的节奏上下舞动,时而站立在木桩上,时而又弯下头,似深思,似惊悚,尾巴也随之摇摆起来。鼓声、镣声、鞭炮声回荡在房舍、村庄和草木间。舞狮班走村串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这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穿梭于村庄的舞狮班,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富饶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此时,观众的眼眸被“狮子”勾住了,小孩坐在大人肩膀上,看得如痴如醉,地面时不时扬起一阵土灰,围观的男女老少如追星,久久不忍离去……
藤县舞狮形成于唐开元年间,舞狮本来是仅供王公贵族观赏,但“狮子”威武的形象,灵活精彩的表演,还有气势磅礴的鼓声却悄悄传入了民间。在两广地区,百姓把新年愿景都寄托在舞狮身上,用舞狮的威严、响彻云霄的鼓声来驱赶邪恶,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事事顺心。这传统也成为每个村庄节庆时期最热闹的记忆。
是的,舞狮一动,鼓声一响,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全世界的唐人街都有舞狮的身影,仿佛也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鼓声。这鼓声,敲出了幸福的生活,敲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指导老师:潘桂兰)
传统节日——春节
郑栀溪
珠海市金湾区南水中心小学
春节,是一个红红火火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串串鞭炮,一桌桌美味的团圆饭,一个个红灯笼,一个个大红包,一幅幅春联,一张张满足的笑脸……
新年的味道,是一个个吉祥的大红包。每次我回到家乡,第一天起床,穿好漂亮的新衣服,来到楼下就会收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红包。那时,我笑得合不拢嘴,八颗牙齿也开心地露出来了,然后心里充满快乐地跑过去,让妈妈保管好我的大红包。
新年的味道,是一桌桌美味丰盛的团圆饭。那时候,桌子上就会被美味佳肴塞得满满当当。有小龙虾、扣肉、腊肉、炸酥肉、麻婆豆腐、辣子鸡,还有鱼和汤圆······这么多美味的菜,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吃了。当然每一道菜也有自己的意义,比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
新年的味道,是满天璀璨夺目的烟花。夜幕降临,我兴奋地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来到屋旁的空地上。打开袋子,我仿佛看到里面的烟花都争着吵着说:“快来看看绚丽多彩的我,千变万化的我!”我选了两个我最喜欢的烟花——孔雀开屏和三分钟。我先点燃了孔雀开屏,这个烟花是半圆形的,喷出来的时候就像一只孔雀把自己艳丽的羽毛展开。我又点燃了三分钟,这个烟花很特别,真的可以放三分钟,而且还是不同颜色的,有金色,有红色,有紫色,有蓝色,还有粉色和橙色,它们都在不同时间段喷出。
我爱春节,爱它喜气洋洋的热闹,爱它色香味俱全的团圆饭,还爱它多姿多彩的烟花。(指导老师:周红枚)
热闹的春节
刘一为
鹤岗市萝北县江滨学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迎着春风款款走来,带着饺子的香味儿,带着小孩儿的压岁钱,带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有那五彩斑斓的烟花。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节又叫过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大怪兽,它无比凶猛,每逢过年的时候,就会从大海里走出,来到村庄,不仅吃牛羊肉,甚至还吃人,人们都很害怕,纷纷躲到了深山里。后来因为白胡子老爷爷出现了,他说“年”最害怕红色、响声和火光。人们听了白胡子老爷爷的话。成功地赶走了年兽,也就有了后来穿新衣,贴春联,放烟花的过年习俗。
你瞧!我刚睁开眼,穿上自己的新年战袍,就看见大人们围成一团,在热热闹闹地包饺子,我心想:那我们小孩儿也不能闲着。于是我便拿出了红彤彤的春联儿,蹦着跳着找姥爷一起贴春联儿,我俩分工明确,姥爷负责贴,我负责给姥爷递,很快大门便换上了新装。贴好春联后,我便跑到了厨房,只见那一个个小胖墩儿还在水里翻滚,过了一会儿,小胖墩儿们被姥姥捞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哎呦,好烫!”全家人都被我逗得笑出了声。
吃完了饭,我拿起一个大铁盆悄悄地走到太姥爷旁边,给太姥爷扣了几个响头,然后大喊道:“祝太姥爷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龙年大吉!”太姥爷见了,笑盈盈地递给我一个厚厚的大红包,我打开一看,全是嘎嘎新的一元钱,每一张我都能自己支配,这是我收到的最贴心的压岁钱了。
到了晚上我和姥爷来到了门口一起放烟花,烟花的样式有很多,有小飞机,有红水母,还有仙女棒。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烟花,它的名字叫做三分钟,它喷射出的火焰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鲜花盛放,时而如水花四溅,美丽极了!
对于东北的孩子来说,年是风,年是雪,年是香喷喷的饭菜,年是合家团圆的快乐,更那烟花下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指导老师:孟宏)
END
来 源|同步征文活动金奖作品
编 辑|艾 研
校 对|米 兔
责 编|毛 毛
主 编|李爱东
终 审|邓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