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02 客厅放映 | 一只蝴蝶渡过鞑靼海峡

文摘   2024-08-31 18:35   黑龙江  

2020年,许鞍华荣获威尼斯影展的终身成就奖——金狮奖,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女导演。其后她却把目光转向香港诗人这样冷门的题材,执导了一部纪录片新作《诗》,也是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借着《诗》我们又寻找了另外两部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日曜日式散步者》,分别从香港、大陆、台湾三个视角,来展现影像与文学的对话。


2019年5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在这里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影片以此为序曲,交响乐般地以18个章节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让影片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几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亲口讲述,力图重现文学与农村之间的紧密联系,想要传达一种肯定的讯息:中国农村不仅是作家的写作对象,也是他们“写”这个动作的内在来源和动力——农村可以是文学的主人。


许鞍华导演大学念文学时主修诗歌,感其解忧纾困,于是便一偿多年心愿,好好拍下香港的诗文风景。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许鞍华导演亲自拜访多位香港诗人好友,如淮远、饮江、邓阿蓝、马若等会友论诗;并借用资料影像及照片,追怀已然离逝的西西和也斯。而整部电影的重点就落在第二部分已移居深圳,性格自由率性的诗人黄灿然及第三部分在台湾忙于讲学兼顾家庭,积极入世的诗人廖伟棠。香港诗或香港诗人宛如边缘的小草,在生活压迫挣扎的同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风车诗社,是台湾1930年代出现的现代文学诗人团体,反映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进入亚洲,先到日本、再至台湾的文化移动路径,亦经历了日治中期、皇民化运动、国民政府来台与二二八事件。这部独特的散文电影全片以重演与档案影像构成,以丰富素材再现时代视觉与诗人的精神图像,娓娓道来历史的艰难。

《日曜日式散步者》延续著非叙事电影的手法,透过大量文学史料、图像资料、影像资料、和字卡,以重演方式展现了历史碎片拼凑起的面貌。



知见Lichtung
keeping light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