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小区车库里 / 他瘦如刀削 / 身体折叠成一块石头 / 多少钱磨一把菜刀 / 他伸出五个树杈似的手指 | 流涧:磨刀匠
民生
文化
2024-11-23 18:08
湖北
小区车库里,他瘦如刀削
身体折叠成一块石头
“多少钱磨一把菜刀”?
他伸出五个树杈似的手指
日子过得越来越钝
语言失去锋芒,臃肿
游窜城市的磨刀匠
在低处,将生活磨亮
生活“磨砺”的痕迹,总是最先表现在“底层”人身上,例如磨刀匠。折叠成一块石头的身体与树杈似的手指,就这样毫不留情地刻在他们身上,如此渺小且微不足道。他们的存在,总是被人遗忘。还好,还有诗人问了“多少钱磨一把菜刀?”,他也有一时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磨刀匠”,因为不知从何时起,“日子过得越来越钝/语言失去锋芒,臃肿”。
每个人,也都可以是“磨刀匠”。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高楼之下,读者似乎看到诗人正在一下一下缓慢地、磨着自己的刀,有那么一处刀锋,锃亮。时间越走越快,人却越来越慢,思想也是。所以,有时不妨做一个“磨刀匠”,“在低处,将生活磨亮”,这很需要。
诗人写磨刀匠,让人注意到了这一细微之处,也让读者看到他锐利的视角,不得不说,流涧作为诗人,是生活着的诗人。
流涧:本名刘剑,70后,1990年代初开始写诗,诗作发表于《中国诗人》《天津诗人》《创世纪》《大荒》《夜郎文学》《高原》等刊物。现居贵阳。
代幸:写诗,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批评。
站在墙头,是站在了
祖先的肩膀上还是白骨上?
蟠龙两千年的书架,每抽出一块砖或鳞
就会抽中一个“命”题
Standing atop the wall, am I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my ancestors or on their white bones?
A winding dragon bookshelf
Spanning two thousand years
Every time a brick or scale is pulled out
It poses a question of “fate”
编者按:
“一日一诗”栏目工作团队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国家一级作家柳芭老师,以及海上、金刚等一批笔力雄厚、低调务实的海内外评论老师入盟团队(见工作团队名单)。他们中多数人本身就是诗人,其中不乏文学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体工作者。在过去一年,他们默默为诗人和读者服务,相信很多人已经见识过他们的文字实力。我们还有很多不在名单内的老师,他们也在不定期地帮助写评。当今社会,不是很多人愿意无名无利地为别人做“嫁衣裳”,特别是为素不相识的诗人写评的,所以这批老师特别值得我们尊敬!
本栏目的诗评主要是解析或导读性诗评,目的是帮助不谙诗歌的普通读者更容易地理解诗歌,或抛砖引玉,启发读者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延展诗意。诗固然是艺术作品,评同样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评者用自己的创作心血,为诗平添了不少精彩,也为读者带来了阅读享受。我们感谢所有诗评者的无私奉献。
当然,我们也感谢诗人们的优秀作品。正如评者所说,有感觉的诗才能写出有质量的评。
我们感谢后台的工作人员,一日一诵,一日一编的工作何其繁重,他们日日不懈,经常工作到深夜。
我们在此也要感谢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感谢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留言的粉丝朋友,你们的热情鼓励、爱护和支持,是我们每日更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在默默欣赏你们留言诗的进步。
本栏目的宗旨是兼容并包,多维开放,缥囊草根,不拘一格。我们会推成熟诗人的作品,也会发一些新手作者的来稿。会选抽象隐晦的“现代诗”,也会选通俗易懂的“口语诗”,各种流派风格均有可能涉及。我们会尽量展现诗歌的多样性,包括题材的多样性,表达方法的多样性。当然,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品味取向。本栏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内外诗人的交流桥梁,故我们也会照顾地域的广泛性,并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有道是, “诗不达诂,文无达诠”,诗好诗坏难有定论,但诗和读者的逻辑关系又极其简单,那就是“共鸣”。本栏目无法做到每首诗都让读者满意,但可以做到,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我们将不以个人喜好,而以开放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为此保障。
我们欢迎大家提供或推荐有新意的诗,有真情实感的诗。来稿一定要附上个人简介。带评的诗会优先考虑,但必须附上评者的简介。本栏目以公众号“原创”发布作品,如果同样的诗和评已在别的公众号“原创”发布过,请勿重复投稿。
(编者)
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fzzzjtg@163.com, 本栏目由 冯站长之家 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订阅号推送的规则,为了让您第一时间收到冯站长之家的推送,请点击下方的【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