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中文教材,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汉语系列教材在西安发布

文化   2024-09-30 17:34   广东  


2024年9月27日,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座谈会暨丝路汉语系列教材发布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丽军、编辑黄志波出席本次活动,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泰国法政大学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人员共同探讨国际中文教材建设与未来发展。会议由教材总主编、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董洪杰教授主持,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国际交流处、图书馆和文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



开幕仪式上,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蔡军处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特色,以及在教材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张丽军总编辑介绍了本系列教材的总体情况,并就出版社的特色出版领域作了简要的汇报,重点介绍了出版社在国际中文教育、语言学和传统文化等领域出版的精品力作,期待与西安文理学院在相关领域有更多的合作。陕西师范大学裴亚莉教授对教材给予高度评价,并以《中国艺术》《中国电影》为例,认为教材能够抓在核心亮点,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和典型性。



发布仪式上,总主编董洪杰教授讲述了教材的编写初衷和出版故事,各分册作者分别介绍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紧接着,蔡军处长和郝延军院长为教材揭幕,国际交流处俞华处长向泰国法政大学赠送教材,董洪杰教授向图书馆赠送教材,张丽军总编辑代表出版社向文学院赠送“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等特色图书。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就丝路汉语系列教材的后期推广、教学使用和二次开发建言献策。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认为,本系列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内容安排各有特点,打破了传统汉语教材的条条框框,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和对社会的了解融合在一起,他建议在使用时充分明确教材的特点、使用对象和使用方法。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认为,本系列教材的内容很厚重、有特色,使用时要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积极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和配套材料,结合潜在需求进行精准推广,打造教学服务平台。陕西师范大学裴亚莉教授认为,国际中文教材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代入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组织语言和材料,注意语言表达。泰国法政大学Saifon教授则期待几册教材都能翻译成英语和泰语,满足泰国学生的学习需求。郝延军院长表示,后续将开展教材教学使用的系统性研究,针对不同使用对象进行智能化开发,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提升教材的品质和推广效果。此外,几位专家还就教材的材料遴选、排版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而具体的见解和建议。



张丽军总编辑则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后续的工作计划:一是研讨。主要是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进行阐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并发表。二是推广。主要是探索国内外推广路径,研发教师手册,对教材怎么用、教学如何开展进行指导。三是优化。各册编写者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需求及时调整教材内容,适时修订更新,同时注重体例的统一性、内容的趣味性,让使用者在快乐中学习。


丝路汉语系列教材是西安市教育局丝路专项重点资助项目,由西安文理学院董洪杰教授领衔的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团队推出,共分《旅游汉语》《幼儿汉语》《中国文学》《中国艺术》《中国电影》《书法》《汉字》《新时代商务汉语》8个分册,历经五年打磨而成。该系列教材涵盖文学、语言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主题多样,编排灵活,依托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教材为媒,以中文铺路,站在丝路起点,讲好中国故事,切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号召。



丝路汉语系列教材的出版不仅是教材编写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更是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的缩影。教材出版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新华社、国家新闻出版署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陕西科技报》《文化艺术报》《暹罗早报(泰国)》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截至目前,本系列教材已在国内及东南亚、中亚、欧洲和南美洲的多所高校使用,获得学界与社会的好评。




好书推荐

扫码可购买

官方微店火热销售中~


(本文原载于暨南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


撰文 | 黄志波

图片 | 黄志波 董洪杰

校对 | 刘舜怡

初审 | 黄   球

复审 | 杜小陆

终审 | 张丽军

暨南大学出版社
以书载道,精益求精;价值出版,文化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