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独居老翁多年来在家中囤积杂物,不听邻居劝阻还笑称“即使在家中跌倒,也不会骨折”,直到疫情暴发,为高挂国旗而向义工求助,将家中的“垃圾山”清除掉,生活从此焕然一新。
陈德记的家原本杂物堆积如山,清理后变得宽敞明亮。(爱心服务中心提供)
居住在裕华一带约24年的陈德记(84岁)曾经有严重的囤积障碍,八九年前的生活一塌糊涂,家中都是塑料袋、包装盒、纸皮等杂物。
他告诉《新明日报》记者,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睡到中午自然醒,饿了才去外头买食物吃,然后回到家就倒头睡觉,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8年,才有所转变。
“那年我到爱心服务中心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本来担心手机会有辐射,但义工梁桂龙十分耐心地教导,我觉得和他很投缘,才慢慢敞开心房,让他走进我的生活。”
2020年国庆前夕,全岛被疫情笼罩,但组屋区仍高挂国旗,陈德记突然意识到,红白色的星月旗不应在“垃圾堆”中飘扬,因此下决心改善家中情况,主动求助。
“以前就算邻居劝我,我都是不肯清理的,甚至还和别人开玩笑,说这样即使在家跌倒,也不会骨折。”
当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清理后,眼见房子逐渐变得明亮干净,陈德记当时不禁欣慰道:“终于可以挂上国旗了!”
陈德记(右)在梁桂龙和其他义工的帮助下,敞开心扉。(爱心服务中心提供)
爱心服务中心服务和社区伙伴关系主管梁桂龙(66岁)受访时说,2018年获得批准后,开办了“掌握学习智能手机的乐趣”的免费课程,专门教授年长者使用智能手机。自此,陈德记每周六下午都会到中心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互相建立信任,敞开心扉。
“陈先生拜托我和义工到他家清理垃圾,最后清理出15至18桶绿色垃圾桶的垃圾,多数为阳台种植的树木和根茎。”
走出囤积障碍获新生
走出囤积障碍的陈德记改头换面,过去几年的日子也过得充实许多,还会为他人带来希望。
“我家附近有一名居民很会种花,花开得非常漂亮。我得到他的允许后,就会采摘一些鲜花去探望独居年长者,希望他们看到鲜花后,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美,不再感到孤独。”
目前,陈德记也积极参加爱心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并希望在90岁时,能够和梁桂龙一起出国旅行。
社区心理健康互助圈
裕华社区互助圈与爱心服务中心合作,支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居民。
随着疫情后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裕华社区互助圈五年前与爱心服务中心合作,推出“心健神宜”(Sound Mind Soft Heart)计划。
在裕华区服务约七年的基层领袖李毅恒(53岁,教育集团首席财务官)受访时说,居民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一些年长者因伴侣逝世而感到被孤立,终日不开口说话,之后还被诊断患有失智症。
“我们为这些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提供各种服务,如书画班、裕廊湖畔出游等,希望他们能敞开心房。对于那些有心理健康早期症状的居民,我们也会帮忙鉴定,并提供辅助。”
目前,计划有约110名义工,共有超过1000名居民受惠。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何智圆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