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一名男子持刀出现在金文泰邻里警局外,与警察对峙时突然举起刀子冲向警员。警员朝他开了一枪,将他制服在地。当时开枪的是才20岁的国民服役警员,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执行任务时开枪。
千钧一发之际该不该扣动扳机,对每一个警员来说,都会是一项艰难的决定;也往往最容易引起公众争议与不解。
记者(中,白色上衣)在教官指导下尝试使用泰瑟电击枪。泰瑟电击枪能够持续五秒电击感官和运动神经系统,让目标短暂丧失行动能力。(邬福梁摄)
警察部队早前邀请媒体到内政团队学院实地体验警员的训练过程,自然也包括如何根据不同情境,学习判断使用何种武力;而开枪往往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项。
警察部队应《联合早报》要求,安排上述开枪制服持刀肇事者的服役警员匿名受访,忆述两年前决定开枪当下的心理状态和考量。
当时是晚间8时40分左右,涉事男子服食了咳嗽药水和安眠药后,报警称有人要杀他和母亲。他接着持刀外出砍人,两个路人侥幸逃脱,另一人不幸被砍伤。男子接着搭德士到金文泰警局外大闹,在警员尝试劝说时持刀冲向警员。服役警员随后开枪,子弹击中男子左臂。
回忆起当时情况,服役警员告诉记者,面对持刀男子步步逼近,自己的确很紧张,却也知道情绪会影响判断。“他当下完全不顾我们的多次口头警告,还大声喊叫,言语含糊,并继续向我们逼近。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明智地判断现场情况。”
千钧一发间做决定不易
过后接受心理辅导
他说,当下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先得确保附近公众不受威胁,还得快速思考下一步行动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公众、队友及自身的安全至上。“肇事男子屡劝不听,对我和队友的生命安全构成了迫切威胁,我最后决定开枪。”
庆幸的是,肇事男子未受重伤。服役警员过后也接受了心理辅导。这名警员目前已完成国民服役。
面对公众质疑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开枪是否正当和必要,他说:“警方的责任始终是平息局面,我们当然会先以对话、口头警告或其他非致命武力选项来解决问题。但在某些关键时刻,生命会受到威胁,为保护公众和警员,用枪是必要的。”
警方训练严格
根据不同情境选用应对方式
《联合早报》采访队到内政团队学院参与警员训练过程,一天内见证了警员的各种训练过程:使用擒拿战术、警棍、泰瑟电击枪(Taser)和手枪。这些执法工具属于不同等级武力,警员会在训练中根据情境,判断该使用哪个等级武力应对嫌犯。
例如,遇到喝醉嫌犯的言语挑衅,警员应以擒拿术应对,抓准手臂两个关键关节,使嫌犯失去反抗能力;必要时也会使用警棍击打嫌犯腿部。
教官强调,擒拿术依靠身体动作的精准和灵活,而不是蛮力;比如要懂得如何利用对方的重心或惯性,才能有效地制服对方。左边身穿白色上衣的是记者。(邬福梁摄)
而使用泰瑟电击枪,最理想的射击范围是嫌犯左腹或右腹位置,能够持续五秒电击感官和运动神经系统,让目标短暂丧失行动能力。
对于开枪训练,教官的要求十分严苛,从握枪的姿势到手指的位置都要十分精准、扣动扳机时的力道控制得当、身体的姿势也很重要。
维持标准姿势之余,还得不断练习快速拔枪和射击,把速度和精准度内化为肌肉记忆;确保警员在实战中既能精准应对,又能保障自身安全。
媒体最近一次报道有警员在执勤时开枪是11月8日。一名前科累累的通缉犯报假案,把警员引到白沙公园,然后点燃自制的喷火器袭警。警员劝说失效后,开枪击中男子的左前臂和腹部,将他制服。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郭跃男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