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孙海鹏执导、编剧里则林执笔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电影,该片由业内资深人士张苗担任监制。电影原定于2021年8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经过调整,最终确定在同年12月17日全国公映,选择在圣诞和贺岁档期前的一周启动,显示了出品方对该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砥砺前行展少年志气 醒狮传承绘文化华章
电影《雄狮少年》以其深情而激昂的叙事,细腻描绘了一段关于少年阿娟如何在逆境中砥砺前行,找寻自我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动人篇章。影片中的阿娟,在命运的波折中偶遇契机,携手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组建起“雄狮小队”,在昔日威震四方的退役狮王悉心调教下,他们踏上了荆棘遍布的梦想之路,尽管历经坎坷,却始终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电影巧妙地编织了文化传承与现实主义的奇幻色彩,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既展示了舞狮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精髓与磅礴气势,又将岭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刻画得淋漓尽致,赋予了中国风动漫电影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舞狮”,这一承载着深厚民族情感的传统技艺,在这部作品中被巧妙地融汇进少年们热血沸腾的逐梦历程,使之成为一部独树一帜的国漫力作。《雄狮少年》以匠心独运的手法,将醒狮文化的热烈奔放与少年成长的曲折历练融为一体,使观众在陪伴主人公一同经历风雨、见证蜕变的过程中,深深体悟到中华传统文化那独特且永恒的魅力,以及面对生活真相的残酷坚守初心、矢志热爱的英雄主义精神。
木棉花下少年梦 南狮魂中英雄骨
影片开篇,一首弥漫着浓郁岭南风情的背景音乐,以及深情而引人入胜的旁白,引领观众步入故事的文化底蕴之中——那便是深植于南粤大地的南狮文化。时光回溯至2005年的广东,一位名叫阿娟的留守少年与同样热爱舞狮的少女阿娟,在一片热烈如火、木棉花盛开的红色山巅邂逅。少女将承载着自己热忱与理想的狮头赠予少年,象征性的交接在此刻发生,恰似一场命运的交织。当少年阿娟被一朵骤然飘落的木棉花击中,少女口中低语:“这木棉花,亦名‘英雄花’。”这一幕不仅烙印在观众的记忆深处,更成为点燃少年内心激情的火花,它寓意着无畏与坚韧,犹如英雄般的气概。这段情节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漫山遍野的“英雄花”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因为它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关于梦想与成长的深刻寓言。生活中的点滴平凡,正如那寻常可见的木棉花,却能孕育出非凡的梦想。阿娟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梦想的本质正是源自生活的涓涓细流,如他一般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去追寻并奋力拼搏,终将成就一段传奇的青春岁月。于是,阿娟选择了将内心深藏已久的期盼化作实际行动,他立下了坚定的誓言,发誓要以一名雄狮少年的身份,踏上追梦之旅,让那份由木棉花开启的信念,照亮前方的道路。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上天捉弄人,父亲竟在工地上发生意外,阿娟被迫一夜长大,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而女孩送的狮头也早就被人踩烂,躺在“下下铺”。阿娟的生活和电影画面一样蒙上了灰调,只剩下当时出来打工带着的师父为他专门定制的红色狮头,鲜艳依旧……
“去做一头雄狮吧!”这句振奋人心的台词,在全片中三度回响,深入人心。
“只要鼓点还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这句师父给阿娟的深情寄语,饱含深意。
《雄狮少年》在音乐创作上同样展现出匠心独运的一面,音乐总监巧妙地选取既有浓厚中华传统音乐色彩的作品,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及电子乐元素,使得整部电影的配乐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国际视野,成功地与电影画面紧密结合,深化了叙事的情感层次,也增强了戏剧冲突。电影的音乐选曲与原创配乐在充分结合画面叙事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剧情发展,通过中华传统音乐与现代节奏的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了丰富的听觉享受,也进一步提升了观影体验。
在我看来,电影的声音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叙事功能。在这部影片的背景音乐中,大量采用锣鼓、唢呐和二胡等广东地区传统的乐器演奏,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与影片所展现的南粤醒狮文化紧密相连,每当主角们挥舞狮头、跳跃腾挪时,激昂热烈的传统打击乐与画面交织,营造出紧张激烈的竞技氛围,同时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影片中每一帧震撼人心的舞狮画面,仿佛都带着观众亲历少年们一次次坚韧不拔的成长历程。无论是在激烈的对决场景,还是在刻苦的训练瞬间,电影的背景音乐总是充满强烈的节奏韵律,富含深意。
与声音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台词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幽默元素,略带港式喜剧风格,令人忍俊不禁。其中,令我最为动容的一幕莫过于阿娟在天台上的独舞表演。影片通过这一段舞狮,生动展现了阿娟从舞蹈状态逐步转变为如雄狮般威猛的过程,彰显出人物台词对于推动剧情高潮的独特“催化”作用。一方面,阿娟在天台舞狮的身姿与师父阿强所说的“人这辈子,就像舞狮,上山下山,阿娟有自己的路要走”形成前后呼应,寓意深远。另一方面,通过阿娟内心深处与师父的无形对话——当他在准备离开广州时,心中默念“山路望不到头,我只能往前走了”,并通过舞狮释放内心情感。此刻,恰逢一束破晓之光照穿高楼间隙,恰好洒落在阿娟身上,映射在镜头之中,宣告这一片段尾声的到来。我认为,这道曙光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它描绘了“拂晓前的黑暗”,预示着阿娟并不会因此止步,而是将继续攀登人生的高峰,以无比坚韧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展示自己犹如雄狮般的英勇姿态。
誉播全球映佳绩 瑕不掩瑜待细琢
《雄狮少年》上映后,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在中国内地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更在各类电影节上获得多项提名和奖项,提高了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国际知名度。影片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动画电影的崭新面貌,也为后续同类题材作品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此外,影片积极弘扬民族文化、激发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具有深远的社会教育意义。
《雄狮少年》虽受到广泛赞誉并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但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首先,在人物塑造方面,部分观众认为主角阿娟的成长轨迹过于理想化,面临生活压力与挑战时的心理转变略显突兀,缺乏细腻的情感过渡。其次,剧情设计上,尽管故事主线清晰,但个别副线情节处理稍显粗糙,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影响了整体故事的丰富性和连贯性。例如,对于阿娟的两位好友阿猫、阿狗,尽管影片通过他们的生活困境展现了底层少年的坚韧,但他们在学习舞狮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内心挣扎以及如何一步步克服的细节描绘不足,两位角色的心理转变和成长过程并未得到充分展现,使得情节处理略显粗糙。此外,也有观众指出,影片在展现地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上尚有提升空间,某些场景与细节刻画不够接地气,无法使观众产生共鸣。这些批评意见反映了《雄狮少年》在追求艺术表达与情感连接上的潜在优化空间,也为后续同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回顾这部电影,我对青春有了新的理解:当一个人有了梦想,并在为梦想不断奋进的时候,即使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无妨,电影《雄狮少年》给了主人公和观众一个很温暖的结局,既克制又相对圆满,体现了深刻的中国哲学。还记得,看到影片结尾时,我的心中不断回荡着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里写的那句话: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排版 | 苏丽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专业)
责编 | 王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