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影评大赛优秀作品展播(四)|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二等奖)

文化   2024-08-15 09:33   福建  






鲜衣怒马少年郎,一路高歌向朝阳,大鹏平地向阳生,梦回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影片看完,我在这并不算长的两个多小时中,看到了“家国”“人生”“情谊”“逍遥”,看到了唐诗的况味,看到了唐诗的风骨。



二等奖

作者:蔡茗雪(海峡财经学院)

指导老师:陈玲



“相逢意气为君饮”

年少知己最难得


李白说:

“高三十五,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那一日!”

“高兄,你心中的锦绣,终于开口了。”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高适和李白初相见,是少年侠客,萍水相逢,引为知己。他们喝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黄鹤楼上吟诗赋,扬州城里马蹄疾。但他们明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一个大方豪迈,一个稳重自持;一个思想飞扬,一个脚踏实地。

“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要在世间盘桓。”高适这样说道。可古来知己最难觅,对着不得志的高适,李白喊道:“高适!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我就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在他心中,高适一直都是那个身骑白马手持长枪的意气少年,李白必须要让他知道,这首诗二十年前是照着他的模样写的,让他知道他的英勇傲岸有人记得,有人懂得。高适说:“大鹏直击云端,他本就不羁小节。”即使他们生来不同,但他们相知、相惜、相敬,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高适一生都在赴李白的每一场约定,从长安到扬州,从梁园走向战场。五花马千金裘换不来少年意气,可是李白二十岁时说“高兄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说了二十年,即使中途山南水北天各一方,也依然不变,又怎么不令人动容。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细水长流、抒于纸笔、磅礴而又盛大的感情已经太难得。而李白与高适,也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极度碰撞。会被李白的浪漫折服,也会理解高适身处世俗的选择。这就是知己,也知彼。



“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是逍遥谪仙人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大多数中国人认识的第一个诗人都是李白。他惊艳了一整个大唐,惊绝了大唐的三万里长安。

在我眼里,他是“逍遥”的代名词,也是整个盛唐最灿烂又孤独的灵魂,他身在这世间,却又仿佛在这世间之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壶酒,一明月,一孤影,眉目间便道尽悲欢离合,佳句本天成。

我最爱他的诗意自由与放肆纯粹,也爱他的孤傲洒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飞鸟流云俱远去,唯有山河大川是知音,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其实他的人生多失意。之所以纵情肆意,看似逍遥自在,实际上是深入骨子里的孤独与对际遇的无可奈何。

但这并不影响他举酒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属于盛唐的气质,雍容中有傲岸,醉意中有从容。他既然能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就一定能写“仰天大笑出门去”,不管受苦的李白有多苦,但逍遥的李白一定是真逍遥,他寥落时可以是醉鬼,但只要写诗吟诗,他就是鲲鹏!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为了打捞诗意,为了遇见那个叫李白的诗人。我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于流光溢彩的刹那,于我念念不忘的小楼烟雨。那是个诗意纵横的年代,有着最难忘的情怀和韵味。从小桥流水到大漠孤烟。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都美得让人窒息,让人难以忘怀。幸与君相识,不负吾之青春。我承认,他的才情与逍遥不羁已经成为了我少女时代的一种英雄主义。

什么是李白?就像你孤独的时候,永远都能看到一个李白坐在窗框上,那时他的父亲刚刚亡故,而他离家万里不得归。“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抬头低头的瞬间使诗歌永恒。里面有深沉的故乡之思,也有独自面对挫折的孤独。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盏诗心寄长安

黄鹤楼的翰墨诗词;长安的冠盖如云;扬州的歌舞明月;潼关的刀枪剑马。于是从小到大囫囵吞枣般记下的诗句有了具象,诗词的美妙脱离了应试后,教育的延时性像颗子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稍有年华的我们。

在电影的结尾,无数诗句在荧幕上一句一句迸发、跳跃出来的那一刻,我看见了成长路途中学习这些诗句的自己,无比具象地体会到了大唐文化的精妙绝伦。从小到大接受的诗词教育在此刻形成了闭环,眼眶湿润心潮澎湃,我正在深深地骄傲自己自求学以来接受了这样美好的文化,万分庆幸这样厚重磅礴的文化属于中国,被很好的保留、传承,以越来越新奇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面前,以骄傲自豪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不独我,当壮年李白在屏幕中意气风发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时候,小朋友们在影厅里不由自主地接上“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此时此刻,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唐诗教学在他们眼中也鲜活起来了,灵动起来了,我看到了一条相当明显的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脉络。秦汉的大风,塞北的江水,大唐的盛世,诗人的长安。在此刻都有了具象化的展示,跨越千年的诗意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启发我们、震撼我们,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而今的世界来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来到了更加盛大的时代,以新颖的方式让人们脱离应试教育来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妙,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作用。所有经历都被时间记住成为了那历久弥新,光耀万代的文明精华。这一字一句,一帧一画的传承,《长安三万里》用动画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了绝伦大唐盛世,快意诗词江湖,而古之大美,今人共守,传承便是文化流淌的根脉,爱之护之赋活之,让写意水墨与斑斓油彩共争不朽,文化传承便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好戏,也是一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负重之旅,需要我们砥砺前行。

电影本身引起了的诸多争议,但我想说的是,在2023年,依旧有动画电影公司为了高适、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一众大唐诗人画一个《长安三万里》,已经非常非常好了,他给我们讲一个寒门少年如何意气,坚韧不拔最终得偿所愿;讲一个将军如何忠勇,宁死也要留一句“藩将不全是反贼”;讲朋友之间二十岁初相识,六十岁依旧坐在一起吟诗作赋;讲岐王府里的李龟年,踏诗岸上的汪伦,在成都避难的杜甫……,这部电影和我们讲,你知不知道啊?年轻的时候李白和高适一起在金色的稻田里杀过贼;杜甫陪高适在舞狮头里度过了无人搭理的那夜;李白拔剑而出救过还是小小边将的郭子仪;李白写《将进酒》的那天是在黄河边,岑夫子丹丘生高适与杜甫坐成一个八卦阵,都被他带进了那个旷古绮梦里一醉不醒……不管是不是符合史实,都要感谢出现了这样的电影。就像电影片尾说的,中国的历史太长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千古诗人我们都未曾谋面,但他们写了诗,我们从小念到大,他们的思想情怀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指引,引领我们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长安”。

“长安”,长治久安,它是大唐群星的理想之地;长安,有故里,也是我们心中追寻的理想国。而“诗”是什么?我想,如果大唐是一首诗,它当为史诗。如果李白的一生写成一首诗,那将是一纸纵横四方的张狂与不羁。这首“诗”,是他一生的风骨与才华。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歌舞楼台,辉煌宫殿终有一天会风化散去,但盛世中的气节,长安月下的风骨与情怀,会以诗词书本为载体,在时光的长河中一直流淌。诗在、书在,风骨就在,气节就在,他们的坚守,他们的耀眼璀璨,就会一直都在,他们心中的长安,长安的月色,会一直绵延世世代代。

中国动画没有忘记大唐盛世长安月下的他们,电影符合史实与否都是为了试图补齐我们儿时的梦,我们理应加入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让中华文化走向更高的山峰。你我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电影落幕,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长安啊,长安。

只要诗在,书在,

长安就在!

浩荡的千年长安,磅礴的诗意江湖,仅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怎可尽诉?所有的言语和艺术在长安文化面前都太单薄。终了,终了,只能吐出几字:长安啊…长安。

中国语言文学万种风情,我此生,心事难休。


至此,遥祝长大后的我们,抬头时见明月,失意时有归乡。


-END-

排版 | 苏丽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专业)

责编 | 王靖




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