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双十一”|隐藏的中国图书馆节

文化   2024-11-12 16:30   福建  


11月11日这个原本普通的日期

在现代商业的推动下

现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全国瞩目的购物节

 “双十一” 


当所有消费者沉浸在双十一购物狂欢时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日子曾差点成为

 “中国图书馆节” 

一起来了解下

这段在图书馆学领域

鲜为人知的历史插曲吧


01

隐藏的“中国图书馆节”

1942年,有人曾提议将11月11日设为“中国图书馆节”,这个人便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


作为图书馆学界的泰斗,杜定友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在1942年10月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将十一月十一日定为“图书馆节”。

图源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2年/第17卷/第1-2期/第5-6页


在文章中,杜定友先生对为何选择十一月十一日作为图书馆节给出了独特的解释。他引用了古代对“士”的解释,认为“士”者,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而图书馆则是“士人之家”,因此选择十一月十一日(即两个“十一”相加,寓意“士”的集合)作为图书馆节,既符合数字上的巧合,也寓意着图书馆作为知识分子聚集地的特殊地位。


虽然在当时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广泛响应或官方认定,但杜定友先生的这一提议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引发了人们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02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

回顾历史,即使双十一并没有成为正式的节日,图书馆事业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上,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府”“阁”“观”“台”等称呼,功能也比较封闭局限,以官方藏书为主。


我国近现代的图书馆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进而逐渐变成了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如今,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文化服务。同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更加便捷高效。


在这个双十一购物狂欢的日子里

不妨也了解全球图书事业的发展

走进身边的图书馆

找到真正需要的精神家园



《书的故事》



作者:(苏)伊林,胡愈之译

架位信息:5层东区04排B面03列

★本书用轻松简易的语言对类似百科书中的词条进行阐释,或以一则小故事引出主题,或在知识的介绍中穿插相关的故事。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讲述文字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讲起,到结绳记事,再到各种物品、图画和符号的运用,直至讲到文字的出现及其演变。“下篇”讲述书的载体、书写工具以及书籍制作的演变过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文字产生与书籍演变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记载和传播知识、信息手段的发展史,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11


《藏书的艺术》



作者:(英) 约翰·威利斯·克拉克著,黄瑶译

架位信息:5层东区04排B面05列

★《藏书的艺术》是一本记录19世纪前欧洲藏书历史与藏书文化的经典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欧洲的藏书建筑、藏书装置、藏书类别、藏书插画以及众多藏书故事,本书不仅为剑桥大学经典馆藏,更是剑桥大学图书馆享誉全球的百年经营之作。作者通过深入欧洲各地实地考察,揭示了藏书这一行为如何潜移默化塑造社会文化。


★本书中介绍的欧洲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藏书设施和管理制度,不仅对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对中国读者认识藏书历史、藏书文化也深有裨益。

11.11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架位信息:2层西区29排A面01列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 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到西安碑林区挂职一年,主持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在确定图书馆书目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潜规则和来自各方的阻力,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理想与现实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11.11


责编|王靖





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