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米什,戈壁深处一兵站 ——大漠之情

百科   2024-12-16 18:00   山西  



    

库米什,戈壁深处一兵站 

——大漠之情


文∣沈子友
  
               
亲历兵站,是1970年12月28日。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我们1300多名新兵在县城集结,乘解放牌敞篷车到达胶济线上的高宻火车站,登上军列,经过5个昼夜到达重庆市北碚区。那军列,就是平时运货的60吨铁皮闷罐车箱。从上车开始,我们就一直闷在里面,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才能在预定的地点下车。这个吃饭的地方,就是沿途的兵站。
等我们在北碚新训3个月,分到老连队时,我们铁6师担负的襄渝西段近200公里的线路已经铺通,主力部队转战中段的陕西紫阳段,师部驻大巴山深处的毛坝关。我们这些担负站后收尾配套工程的部队,由师重庆指挥所统一指挥,进行站后收尾配套工程。
两线作战,点多线长。加上交通不便,当时紫阳县还没通公路。师分别在重庆火车站、北碚指挥所、陕西汉中、镇巴县渔渡坝等地设有兵站。我当时先在连队当文书后到营部当书记,先后住过四川广安前锋、西安和重庆中梁山,出差的机会比较多,这些兵站都住过。在兵站,吃大锅饭,睡通铺,条件谈不上好,但也不是很差。最大的好处,是吃饭、住宿不花钱,只要有介绍信证明是本师的就行。

1975年,我们由襄渝线转战新疆,修建南疆铁路。这条铁路北起兰新铁路的吐鲁番(大河沿)车站,穿过天山戈壁,到达南疆重镇库尔勒,全长475公里。其中我师管区胜(利桥)库(尔勒)段,全长186.16公里。
从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到我师管区,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沿正在修建的铁路线,经托克逊进入阿拉沟,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奎先达坂,进入乌拉斯台沟,沿哈布奇哈河出天山沟口,经和静、焉耆县到达库尔勒。这两条沟约有200多公里,部署有10个团,其中5师在阿拉沟有5个团;6师在乌拉斯台沟有4个团,依次为19、20团(代管)、30、26团,还有铁道兵直属机械团。到沟内的各个团,都走这条线路。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平均每个团之间相距20余公里,各团都设有招待所,是不需要兵站的。
翻越天山奎先达坂
19团施工的“灯泡”隧道,入口和出口在上下垂直50米的同一个方向。为了降低坡度,火车要在大山的肚子里转一圈。

而另一条路,则是由吐鲁番(大河沿)直达库尔勒的公路,全长400公里,这是当时进入南疆的交通要道,基本上都是一片戈壁滩。部署在沟外的部队,即27、28团及师直属单位都走这条线路。师除在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设了一个大的转运站外,又在吐、库之间的库米什设了一个小兵站,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为过往的指战员提供食宿。
库米什,维吾尔语为“银山”的意思,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银山道。但遗憾的是我们进来时,不但没有看到什么银山,就连一个小村庄也没有看到,只有公路边上散落着七八栋供行人食宿的土坯房。所幸公路下方是一片凹地,在不远处的沙丘下面,有一丛红柳,边上有一洼不竭的清水。也正因为有了水,使这里成为进入南疆的要冲。其北面,由大河沿车站经托克逊不久,便是穿越南天山余脉的70多公里大干沟,当时还是被称为“搓板路”的土路。由此往南,不远处便是进入罗布泊原子弹基地的马兰,再往南便经焉耆到达库尔勒。走完这段路,最快也要一天时间。
银山(古)道
现在地图,方框内标的“库米什加气站”,即库米什的位置。
在公路边散落的房屋中,靠最南端的两栋土坯房,就是师设在那里的兵站。在这个地方,从师长到战士,南来北往时都会驻足吃饭、歇息。因为当时无论从南北哪个方向进来,都要大半天的时间,特别是从那段70公里的大干沟的搓板路过来,大都是灰头土脸、心身俱疲。大概是地表水的原因,兵站里喝的开水,苦涩混浊。吃的馒头,是标准的“军用馒头”,呈米黄色。一个憨厚诚恳的老班长,是和我“一个车皮拉出来”的战友,为这里的最高领导。
在这两栋房子的不远处,是一个用土坯垒起来的平顶房的厕所。当你走进去的时候,迎面是一堵墙,拐过去后还要再拐一道弯,昏暗的空间里大白天也亮着一个低度的灯泡。奇怪之余,便马上会感觉到这里没有嗡嗡乱叫的苍蝇,是一个标准的无蝇厕所。
戈壁滩的苍蝇下把抓,是当地的一大怪。厕所是重灾区,向来令人头疼。就是条件较好的师机关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而在这只有一个班的兵站却迎刃而解,使我感到惊奇。当我向这个老班长请教时,他只是苦笑了一下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里的苍蝇实在是太多了,伙房厕所之间乱飞,天天打药都不管用。我们知道苍蝇怕黑且不会拐弯,便多砌了一道墙挡住外面的光线,苍蝇就不会进去了”。
当时库米什的地形,大致如此。
(那时兵站的房子比这个新一点,门开在中间,其他大致相似 )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新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南疆铁路早已建成,曾经作为战备路穿越天山的部分已废弃。原来的吐(鲁番)库(尔勒)公路早已变成高速公路,库米什也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但不知为什么,每当想起那段边疆的军旅岁月,我的脑海里仍会浮现出那个原来的大漠深处的库米什……

(这是当新兵时第一次出差,从襄渝线上的广安前锋广安到北碚,在北温泉留影。前为作者,后为战友陈立成。)


▎作者简介
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十四局党务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和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兵心永存
欢迎关注《军旅资讯网》,这里是全国退役军人交流的平台,欢迎战友归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