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回顾|徐杰教授:语言学理论的两种嬗变模式与新旧理论之间的关系

文摘   2024-07-23 11:39   中国澳门  

学术报告>徐 杰

2024  7 11 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徐杰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语言学理论的两种嬗变模式与新旧理论之间的关系”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单位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徐杰教授1993年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河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该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澳门语言学刊》主编,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SSCI和A&HCI收录)联席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学、语义学、汉英比较、语言习得、语言教育、语言特区和语言规划。已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此次讲座中,徐杰教授首先从传统文化中的“道”“术”关系着眼,指出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道”代表的宏观理论架构,重要性要强过“术”代表的微观技术细节。本次讲座围绕“道”展开,探讨主流语言学理论流派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徐杰教授指出,现有的语言学理论流派,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类别:其一是工具性的传统语言学(语文学),其特点是依附并服务于文史研究。其二是描写性的现代语言学,旨在客观地准确地描写静态的结构形式和动态的使用规律。其三是解释性的当代语言学,目标在于解释语言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形式和使用规律。依据解释的角度不同,当代语言学可以进一步分为关注人脑预先编码和基因表达等生物性内因的生物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关注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交际过程和交际策略等外因的认知与功能语言学。


三种理论流派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却又在当今时代共存,由此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徐杰教授指出,语言学理论的嬗变有两个基本模式,其一是技术更新换代,其二是问题重置。前者指的是在不改变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前提下,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改善升级;后者指重新设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如果属于技术更新换代,更先进的新理论体系一定会取代旧有的理论体系。而如果属于问题重置,新理论不会取代旧理论,新旧理论会并行发展。


徐杰教授以生成语法为例,详细说明了技术更新换代和问题重置在语言学理论发展史中的作用方式和结果。在结构语义语言学时期,研究者最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乔姆斯基首次提出,语言研究必须关注语言的“可学性”问题,认为存在先验的语言机制,语法规则必然从简,从而将语法的研究的重心转向解读代表人类语言能力的普遍语法和具体语言语法之间的关系。由形式意义对应关系到可学性问题是一次问题重置,因此生成语法并未取代结构主义语法学研究范式,两者都是可供研究者选择的理论选项。


生成语法的第二次革命提出用原则与参数理论取代转换生成语法体系。这一过程中,普遍语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总数被大幅度精简后的一套语法规则系统,变为一套总量有限的原则与参数。普遍语法和具体语法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新的诠释,具体表现为跨语言、跨结构的语法原则,和依附具体语言、具体结构语法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转换生成语法到原则与参数理论是一次技术升级,原则与参数理论在技术层面上能更好地实现求简的目标,因而可以取代转换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的第三次革命引入伽利略式极端完美主义生物学模板下的生物语言学,提出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致力于论证这种“完美性”,这便是“最简方案”。这种完美性常常以牺牲简洁性为代价,因此最简方案的学术目标发生了由“求简”到“求美”的转向。以“特征核查”理论为例,徐杰教授详细说明了最简方案的学理追求,进而指出从原则与参数理论到最简方案又是一次问题重置。因此,最简方案也不会取代原则与参数理论体系,只是给生成语法学家多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选择。基于上述理论梳理,徐杰教授强调,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眼光面对一切语言学理论。


讲座的最后,徐杰教授指出传统的工具型语言学、现代的描写型语言学和当代的解释型语言学之所以在当今共存,是因为后起者相对于先行者属于问题重置,它提出新的问题,设定新的研究目标,而不是为了解决同样问题所做的技术范畴的更新换代。三者分工合作,互相补充;后来者并不代表更先进,不会取代先行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做语法研究仍可以继续做结构描写,不理会生成语法;而做生成语法也可以继续以原则与参数为理论框架,不理会后来求美的理论和概念。


徐杰教授的报告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完权研究员、周晨磊副研究员、张帆助理研究员先后与徐杰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镜海语言学
澳门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