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介 | 徐杰:自然语言交际中的语码解读和知识匹配

文摘   2024-08-13 08:00   中国澳门  



按语


该文发表于2001年,在20多年前的这篇论文中就对自然语言的生成与理解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文章首先总结了人们对自然语言生成与理解机制的基本看法,进而指出,这些看法忽略了自然语言交际过程的两个重要特点:一个特点是发话人编码过程中语言信息的 “割舍”(损耗)与受话人的“重建”;割舍的必然性肇因于语言形式的苍白有限和大千世界知识的丰富无穷之间的巨大矛盾,编码者不得不做出挂一漏万搬的取舍。而重建的内容是听话者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听话人割舍的内容和听话人重建的内容可以差别极大,直至完全不同。因此自然语言的交际效果主要取决于听说双方共享的知识交集的大小。另一个特点是听话人在同步解码过程中超前进行知识匹配,听话人在听话的同时对说话人下一个可能的词句进行具体预测或者范围预测,说话人随后实际上说的词句只是扮演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一个线索来引导听话人启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预测进行确认、选项或者纠正。文章认为这两个特点是自然语言交际的根本性特点。作者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些观点跟现如今方兴未艾的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某些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对于未来的自然语言理解工程仍有启发意义。


论文发表时的作者照片






徐  杰


徐杰教授1993年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河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澳门语言学刊》主编,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SSCI和A&HCI收录)联席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学、语义学、汉英比较、语言习得、语言教育、语言特区和语言规划。已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自然语言交际中的语码解读和知识匹配





 

镜海语言学
澳门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