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复杂生理机制中,血液循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条不息的河流,将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激素等生命必需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着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然而,当这一循环过程出现问题,即血液循环变差时,身体就会发出一系列信号,提醒我们注意。
血液循环差的人,一般身体有这5个异常!
1.手脚冰凉
正常情况下,血液通过动脉将温暖的血液输送到四肢末端,再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但当血液循环受阻,如血管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或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时,四肢尤其是手脚就难以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温度下降,感觉冰凉。长期手脚冰凉不仅影响舒适度,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贫血或雷诺氏综合征等潜在问题的信号。
2.低血压
微循环的缺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低血压症状,如皮肤苍白、尿量减少、出冷汗等。
3.疲劳与乏力
持续的疲劳感和身体乏力也是血液循环不佳的常见表现。肌肉和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才能正常工作,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这些重要物质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身体的能量产生和代谢效率。人们可能会感到即使轻微活动后也异常疲惫,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4.消化能力弱
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不佳,同样会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的问题。营养不良、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症状接踵而至,如同消化系统的一场“罢工”,让人苦不堪言。
5.伤口愈合慢
受伤后伤口愈合变慢,皮肤色素沉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也是血液循环不佳的警示。血液的循环不畅,如同土壤的贫瘠,无法为伤口的愈合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氧气,导致愈合过程缓慢而艰难。
血液循环差的人,如何改善?
面对血液循环的种种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改善血液循环,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控制原发疾病,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控制原发疾病
血液循环受阻,往往与原发疾病息息相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指出,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可引发身体多处的微循环障碍。因此,控制血糖水平等原发疾病的治疗,才是解决循环障碍的根本。只有找到并控制原发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血液循环。
2.调整生活方式
除了控制原发疾病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是改善血液循环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健康饮食:适当控制糖及脂肪摄入,保持血管壁弹性。添加糖或脂肪类食物是微血管的“天敌”,应尽量避免。
适量运动:快步走、蹦跳等运动有助心脏更有力地泵血,改善大血管和微循环的血流状况。让身体动起来,让血液流起来。
避免久坐:连续静坐、站立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若需长时间坐着工作,可在座位上做下肢的局部活动,如绷脚尖等。
远离烟酒:烟酒等不良嗜好是血液循环的“大敌”。戒烟限酒,让血液更加纯净。
局部增温:当人体微循环血流变慢时,可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加温的方式缓解。温暖的身体,有助于血液的顺畅流动。
遵医嘱用药:在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调节。如胰激肽原酶、羟苯磺酸钙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控制原发疾病和调整生活方式这两大“抓手”,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状况,让生命之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点击左下“医食参考”标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