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走路的状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甚至与长寿潜力相关。
近年来,关于走路与健康长寿之间的研究不断增多。经过相关研究总结,如果一个人在走路时出现以下两个习惯,可能与长寿有缘!
1.每天走路较多
40岁后不爱活动的人,如果能多走走,确实会影响未来的寿命。2024年11月14日,《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不喜欢运动的人,如果增加步行时间,平均可以延长约5.3年的寿命。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运动对预期寿命的重要影响。
这项研究深入剖析了40岁以上人群的体力活动数据,将参与者按照运动水平划分为4个层级,从最不活跃到最活跃。而最活跃组的运动量,相当于每天以4.8公里/小时的速度悠然步行160分钟。
这一发现,不仅彰显了运动对预期寿命的深远影响,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年龄几何,都应珍惜每一次迈步的机会,让生命在行走中焕发新的活力。
2.走路速度快
2019年,《梅奥诊所学报》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走路速度与寿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分析了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死亡情况,结果发现,走得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平均寿命长约15~20年。相对而言,步速缓慢的人则更难享有长寿。
对于女性而言,走路快者预计平均寿命可达86.7~87.8岁,而走路慢者则仅为72.4岁;男性方面,走得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至86.8岁,走路慢者则降至64.8岁。这一数据,无疑为那些习惯于快步走的人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健康与长寿的坚实证据。
想长寿5个走路技巧要知道!
1.最佳步速
行走的速度,犹如生命的节奏,需与个人的体能状态相协调。慢步走,70~90步每分钟,适合初学者或体能稍逊者;中速走,90~120步每分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选择;而快步走,120~140步每分钟,则是对身体的一次挑战与磨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加快脚步,让快步走成为你的日常。它不仅能提升运动强度,更能在增强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最佳步数
步数,是行走的量化指标,也是健康的晴雨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研究揭示,不同年龄层有其最佳的每日行走步数。
18~60岁的成年人,8000~10000步是理想的健康步数;而60岁以上的长者,6000~8000步则能最大化降低死亡风险。此外,每日至少3000步的连续快走,更是健康生活的加分项。
3.最佳时间
走路的时间,虽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专家推崇的随时随地锻炼,虽方便却非最佳。《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黄昏时分,即每天18点以后,是运动的黄金时段。
此时运动,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将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降至最低。因此,不妨将每日的锻炼时间定格于黄昏,让健康与夕阳同行。
4.最佳心率
心率,是行走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身体的负荷与运动强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行走时监测心率,将其控制在“(220-年龄)×60%~70%”或“170-年龄”的范围内。
同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心慌、胸闷、头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原地休息。若十分钟内症状无缓解,则需及时就医,确保健康无虞。
5.最佳姿势
走路的姿态,不仅关乎形象,更影响健康。抬头目视前方,下巴微抬或保持平行;身体放松,肩膀自然摆动;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手臂自由摆动,肘部适度弯曲。在行走过程中,要保持步伐平稳,收紧腹部肌肉;脚后跟先着地,逐渐过渡到脚掌和脚尖;迈步时,用脚尖推动身体前行。
这样的走路姿态,不仅能让你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与美感,更能有效保护关节、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
点击左下“医食参考”标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