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中,隐藏着一句古老而富有深意的警示:“人有三黄,寿命不长”。这句话虽简短,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体健康的隐秘角落,提醒我们当身体显现某些特定的“黄色”迹象时,可能是内在健康亮起了红灯。
探索“三黄”的奥秘
首先得从中医的五行学说谈起
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共同编织出万物的运行规律。人体,这个小宇宙,亦遵循着五行的法则。每个五行元素都与特定的脏腑、颜色、味道、季节紧密相连。
譬如,金与肺相呼应,属秋季,色白,味辛;木则与肝相配,属春季,色青,味酸;水滋养肾,属冬季,色黑,味咸;火温暖心,属夏季,色红,味苦;而土,则滋养脾,属长夏,色黄,味甘。
黄色,作为土行的代表色,与脾紧密相连。脾,被中医誉为“后天之本”,它负责运化水湿,确保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然而,一旦脾功能失常,水湿便会在体内滞留,进而演化成痰湿、湿热、湿毒等病理状态,这些正是导致“三黄”症状的根本原因。
"三黄”指什么?
1、黄疸
当皮肤和眼睛泛起黄色,这往往是湿热或湿毒侵袭肝胆的信号。肝胆属木,木能克制土,而土又能生金。当土的生发之力受阻,金无以生,木便失去了制约,肝胆功能随之紊乱,胆汁外溢,黄疸便应运而生。
治疗黄疸,需从清除体内毒邪入手,同时清热利湿,化解痰湿。
茵陈蒿汤便是一剂良方,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同煎,每日一剂,能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此外,按摩太冲穴,作为肝经的原穴,亦能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治疗黄疸增添助力。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2、黄褐斑
面部出现的黄色或棕色斑点,是痰湿或湿热内蕴的直观体现。面部属火,火能克金,金又能生水。当金的生发之力受阻,水无以生,火便失去了制约,心火亢盛,灼伤血络,黄褐斑便悄然出现。治疗黄褐斑,需清热化痰,活血祛斑。
知母地黄粥,以知母15g、地黄15g与大米适量同煮,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能有效淡化黄褐斑。同时,按摩足三里穴,作为胃经的原穴,能健脾和胃,化湿止痛,对黄褐斑的治疗亦有帮助。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3、黄苔
舌苔呈现黄色,同样是湿热或痰湿的表现。舌苔是脾胃的外在反映,脾胃属土,土能克水,水能生木。当水的生发之力受阻,木无以生,土便失去了制约,脾胃功能减弱,水湿积滞,黄苔便随之而来。治疗黄苔,需健脾利湿,化痰清热。
厚朴茯苓汤,以厚朴45g与茯苓45g同煎,每日一剂,连服数日,能有效改善黄苔症状。而按摩太溪穴,作为肾经的原穴,能补肾益精,清热利水,对黄苔的治疗亦有益处。
详细取穴方法请点击图片
追根溯源,“三黄”的根源皆在于脾的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滞,进而演化成各种病邪。
如何对抗“三黄”?
对抗“三黄”的关键在于保护脾的健康,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促进水湿的代谢。这要求我们注意运动的适度,饮食的均衡,以及情绪的稳定。
正如古人所言:“脾者,中土也,土者,万物之母也。”只有脾健康,才能生化万物,才能让我们拥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呵护脾的健康,远离“三黄”的困扰,让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温馨提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点击左下“医食参考”标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