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年仅36岁的“国家杰青”。 江一舟,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一舟教授 以“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为主线开展系列研究,总结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显著提升患者疗效。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及多项国自然基金项目。通讯,作者发表Cancer Ce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Research、Nature Cancer.Nature Genetics、Lancet Oncology、Cell Metabolism、Nature Chemistry等国际重要期刊论著,总计他引6000余次。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达摩院青橙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又被称为“院士摇篮”,竞争十分激烈。2024年有6117位学者申请杰青项目,最后433人获得资助,通过率仅约为7%。而且,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官方年龄限制是45岁以下(女性为48岁以下),面对年龄大关,学者们卯足了劲要“冲”上杰青项目。
几年前,一篇《杰青的大龄化趋势及其弊端——1994—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当选年龄的统计与分析》的论文就曾指出:杰青获得者群体有向大龄区集聚的趋势。1994—2013年的20年时间里,获杰青项目资助者,当选年龄最多的是45岁,共422人,占比达14.1%;其次为44岁,共389人,占比13.0%,29岁和30岁的人数都很少,分别只有2人和9人,随着年龄变大杰青人数增多。而近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者,更是少之又少。当我们整理历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的部分科学家后发现,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成长为了两院院士。
补充:
1、山西大学张靖教授,1974年生人,2007年获得杰青,33岁;
2、北京大学唐铭教授,1988年生人,2021年获得杰青,33岁。
深化改革,潜心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曾说:“2/3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支持源于好奇心的研究。”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具探索精神的一个群体,但却有不少教师和科研人员困在了卷“基金”、“帽子”的系统中,无法基于原本的好奇心潜心钻研。为淡化杰青项目的“帽子”属性,突出项目属性。当前,走过30个年头的杰青项目正在进行三期滚动支持、分级评价、放宽女性年龄限制等系列改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认为,“滚动支持”是一个积极举措。一方面,它可以使获得杰青项目的年轻人继续努力,把项目做好,争取滚动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使年轻的科研人员静下心来,长期聚焦更有挑战性的难题的研究。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强认为:“滚动支持可以延续到15年,基本上能覆盖科学家的科研‘黄金期’,让其在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杰青项目改革措施中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放宽了年龄限制,直面了女性科研工作者们现实中的职业发展困境。中国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女科技工作者规模总量超过4500万人,较2011年增长了80%,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的占比超过40%。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杰青项目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来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