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

学术   2024-10-22 12:18   江苏  

铱单原子与有机分子和氢氧化钴铁的面外配位以促进析氧反应

电化学水分解是利用可再生电力制氢的一种绿色途径,但其中的析氧反应(OER)因其缓慢的电子转移速度成为瓶颈。虽然基于IrO2和RuO2的贵金属催化剂能加速OER反应,但其高成本和有限的稳定性阻碍了大规模应用。过去20年,研究人员重点开发了以钴、铁、镍等早期过渡金属为基础的催化剂,如羟基氧化物、磷化物、氮化物等,这些催化剂具有较强的OER活性。尤其是负载贵金属单原子的催化剂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成果,成功将OER过电势降至200mV以下。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化学沉淀、电沉积等方法,在CoFe和NiFe氢氧化物中引入单原子Ru,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此外,面外配体配位技术也展现出优化催化性能的潜力,但这一方法在OER领域尚待深入探索。

在这里,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蔡兴科研究员联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Francesco Ciucci教授报道了 Ir 单原子与 CoFe 氢氧化物 (Ir1/(Co,Fe)-OH/MI) 上的二甲基咪唑 (MI) 平面外配位。这种 Ir1/(Co,Fe)-OH/MI 催化剂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在 10mAcm−2 电流密度下具有 179mV 的超低过电势,在 600mAcm−2 电流密度下具有 257mV 的超低过电势。作为 24 mV dec−1 的超小塔菲尔斜率。此外,Ir1/(Co,Fe)-OH/MI 的总质量活度是商用 IrO2 的 58.4 倍从模拟表明,MI 的配位导致电子在 Ir 位点周围重新分布。这会导致相邻 Ir 和 Co 位点的 d 带中心发生正向移动,从而促进 OER 的最佳能量路径。相关成果以“Out-of-plane coordination of iridium single atoms with organic molecules and cobalt–iron hydroxides to boos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第一作者为赵杰

蔡兴科研究员和Francesco Ciucci教授
合成与表征
Ir1/(Co,Fe)-OH/MI 的制备过程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含有 Co2+ 离子和 MI 分子的水溶液在泡沫镍上生长出花瓣状的 Co-MI 片材;随后,将这些 Co-MI 片材浸入含有 Co2+、Fe3+ 和 Ir3+ 的乙二醇/水溶液中,转化为 Ir1/(Co,Fe)-OH/MI 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 TEM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证实该材料具有纳米片结构,并且存在孤立分散的 Ir 原子(图 1)。元素映射显示 Co、Fe、Ir 等元素在材料中的均匀分布(图 1f-g),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确认 Ir 负载量为 0.33 wt%。此外,不含 MI 的对照样品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验证了该合成策略的有效性。
图 1:Ir1/(Co,Fe)-OH/MI 样品的形貌特征
图2的进一步结构表征显示,含Ir催化剂与不含Ir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相似,证明没有形成Ir纳米颗粒或块状金属(图2a)。XRD峰确认CoFe氢氧化物是Ir单原子的载体。X射线吸收光谱(XAS)分析表明,Ir在Ir1/(Co,Fe)-OH/MI中的氧化态介于0和+4之间,且比Ir1/(Co,Fe)-OH的稍高(图2b-c),这可能是由于Ir与MI部分配位导致。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FT-EXAFS)揭示Ir在不同样品中的键合特性,Ir1/(Co,Fe)-OH/MI的键长显示出与CoFe氢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图2d),表明Ir在这些材料中以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而没有形成簇或纳米颗粒(图2e)。结构模拟进一步证实了Ir的配位环境,其中MI配体与Ir单原子面外配位(图2f-g)。
图2:Ir1/(Co,Fe)-OH/MI和Ir1/(Co,Fe)-OH样品的结构表征
OER性能
为了研究MI-Ir配位对OER性能的影响,作者在1M KOH中进行了电化学评估(图3)。结果显示,所有催化剂均具有高电流密度和出色的OER活性,其中Ir1/(Co,Fe)-OH/MI表现出最高的活性,优于IrO2和泡沫镍(图3a)。在不同电流密度下,Ir1/(Co,Fe)-OH/MI的过电位和塔菲尔斜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催化剂(图3b、3c),其法拉第效率超过98%。该催化剂在面积活性和质量活性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分别超过IrO2 16.4倍和58.4倍(图3e、f)。其质量归一化活性和转换频率也显著超过其他催化剂(图3g),并表现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图3h)。稳定性测试显示,在不同电流密度下,Ir1/(Co,Fe)-OH/MI在10小时内无明显降解,且在超过120小时内稳定运行(图3i)。
图 3:OER 的电化学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为了阐明Ir1/(Co,Fe)-OH和Ir1/(Co,Fe)-OH/MI中的OER机制,作者构建了Ir-CoFe和Ir(N)-CoFe原子模型,并通过DFT模拟揭示了不同的OER路径。在Ir-CoFe模型中,OER主要发生在Ir位点,而在Ir(N)-CoFe模型中,Ir和相邻的Co位点都显示出有利的OER能量。分析显示,与MI的面外配位导致Ir(N)-CoFe中Ir和Co位点的电子重排和d带中心的提升,增强了OER中间体的吸附(图4a-d)。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表明,Ir(N)-CoFe模型中OER的能垒较低,催化活性更高(图4e-g)。此外,相邻Co位点的OER反应性优于Ir位点(图4g),与实验观察到的较低过电势一致(图3b)。总之,Ir与MI分子的面外配位增强了Ir和Co的氧化态,促进了OER中间体吸附,提升了催化性能,证明这种配位方式是优化OER活性的重要手段。
图 4:DFT 计算
整体水分解的电化学性能
为了评估 Ir1/(Co,Fe)-OH/MI 催化剂的实际可行性,作者测试了其在双电极电池中的整体水分解性能(图5)。不对称 Ir1/(Co,Fe)-OH/MI||20% Pt/C 电池在低于 500 mA cm−2 时表现出优异性能,而对称 Ir1/(Co,Fe)-OH/MI||Ir1/(Co,Fe)-OH/MI 电池在高于 500 mA cm−2 时性能更佳(图5a, b)。在不同电流密度下,不对称电池的水分解电压低于对称电池(图5c),且在高电流密度下仍保持优越的性能。与报道的 OER 电催化剂相比,Ir1/(Co,Fe)-OH/MI 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水分解性能(图5d),并在高电流密度下保持长期稳定(图5e)。此外,使用 Ir1/(Co,Fe)-OH/MI 的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在 500 mA cm−2 下稳定运行超过 150 小时,表现出更低的电压和极低的降解。
图 5:总体水分解性能
制备方法概括
研究表明,MI 配位显著提升了 CoFe 氢氧化物负载的 Ir 单原子的 OER 性能通过简单的两步法,作者成功合成了 Pt1/(Co,Fe)-OH/MI(图6a-c)、Pd1/(Co,Fe)-OH/MI(图6d-f)和 Ru1/(Co,Fe)-OH/MI(图6g-i),它们均表现出单原子分散在多孔氢氧化物上的理想形态(图1和图6)。这种方法为利用 MI 配位开发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广泛的平台,适用于多种催化反应的探索。
图6:制备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小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两步法,在温和条件下在 CoFe 氢氧化物载体上制备 Ir 单原子,并与 MI 分子配位,得到的 Ir1/(Co,Fe)-OH/MI 催化剂经 HAADF-STEM 和 XANES 证实具有高价态、原子分散的 Ir 原子。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 OER 性能,在 10 mA cm−2 时具有仅 179 mV 的超低过电势,并在高电流密度下保持出色的稳定性。其卓越的表现归因于 Ir 和 MI 之间精确的配位,优化了电荷分布并调整了 d 带中心,从而增强了 OER 中间体的吸附。用于水分解系统时,Ir1/(Co,Fe)-OH/MI 在不同电池配置中均表现出低工作电压和稳定的长期性能。此外,该方法可扩展至其他贵金属(如 Pt、Pd 和 Ru),为多种应用的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图 6)。
名称:材料科学前沿
ID:MaterialFrontiers
立志打造材料领域有特色的新媒体


材料科学前沿
聚焦海内外材料领域新研究、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