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编制框架的示例,供参考

文摘   2025-01-14 22:12   北京  

2

0

2

6

2

0

3

0

“十五五”规划编制框架的示例,供参考




发展环境

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分析全球经济形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对我国的影响。


国内环境

国内环境:总结“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细化经济、科技、产业、环境、社会等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和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研发投入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


主要任务和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产业升级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产业升级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农业农村发展

农业农村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放合作

开放合作: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健全规划体系

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国家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协调衔接,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完善实施机制

完善实施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政策协同,强化监测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强化政策支持

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实施与规划相配套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为规划实施提供要素保障。

动员全社会力量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规划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规划实施氛围,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实施。

小编推荐:

“十五五”规划重点问题研究及规划编制方法专题培训班

2025年2月28日-3月3日(北京市)开班

授课师资简介

周老师: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皮老师: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副司长


姜老师:国家公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发展规划,智库建设与发展,中国政府改革。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研究;发表核心文章二十余篇,撰写的内参报告多次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刘老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研究领域包括应用型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机制创新、高等教育形态变革等。在推动地方高校转型与深化产教融合实践中,围绕数字化转型,在先进技术领域先后实施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等10余项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服务300余所地方高校。

如有想法了解参加请联系王老师:13511052632(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国家“十五五”规划展望(2026-2030)

杨伟民:如何编制适应形势、适合本地的“十五五”规划

“十四五”到“十五五”的衔接有哪些步奏(建议收藏)

如何深化“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布局

怎样谋划“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编制指导手册

“十五五”规划战略设计的详细分析

“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中,需要特别考虑以下几个特征





最新政策交流学习
关注十五五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过程工程咨询、EPC、ppp项目、招投标、最新政策变化,实施流程方案,学习班推荐,及分享最新课题及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