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福卡智库”,再点右上方“···”,选“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国企发展战新产业的过程中,坎坷也不少。
有的企业主业发展成功、组织规模繁杂,但很多战新产业的小幼苗都长不大,或者提前夭折;
有的企业重“形”不重“神”,过于关注投资数字和进度指标,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和实效;
有的企业则习惯用老办法管控新产业,制定一系列硬性规定和考核指标,却忽视了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国企发展战新产业的过程中呈现的所有矛盾,本质上都是出在政府与市场的界面关系上。表面看,这只是国内的国、民之间的拉扯,但事实上,攘外必先安内,若不解决内部的界面问题,国企又如何充当刺向外部的利剑?
与披荆斩棘而成长起来的民企不同,国企作为“温室里的花朵”,靠吃政策偏饭就能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出海之路势必更为艰难。
例如,与其他车企出海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手不同,广汽出海却把重心放在“拿下北美”。从进驻北美车展,参加全美汽车经销商大会,到启动以硅谷、底特律和波士顿为中心的人才招聘计划,并建立硅谷、底特律研发中心,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北美市场曾一直是广汽弱水三千中的最爱。
后来的事情有目共睹,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美国的各大港口相当于挂上了“中国汽车勿入”的牌子。酝酿多年仍不成气候,广汽出海失利与其说是美国市场不讲武德或者时运不济,不如说是其战略自大与短视。
假设中美贸易摩擦没有发生,广汽本身在国内就难称佼佼者,即便出海,按照美国新能源销量才12%的占比、燃油市场又酷爱大排量跟皮卡的情况,广汽押注北美既不是那么符合自身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于竞争力上也难有十足把握。
当年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进度已经完成68%,乌克兰有几吨重的图纸,但剩下这32%的进度却无法完成。正如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说的那样:我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工。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尤其是中美竞争中,将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这场竞赛不只是科技竞赛、人才竞赛,也是产业竞赛、系统竞赛。就此而言,在未来的战新产业竞争中,单一的、线性的发展路径已经走不通。
于国企来说,在国企稳、产业新的张力下,可借鉴“三元递推模式”推动战新产业发展。例如,壳牌公司在能源转型中的组合策略,其中传统油气业务作为“现金引擎”,支持集团整体发展;将深水业务、化工业务作为“优先增长极”,撬动集团整体转型升级;将新能源和销售作为“新兴机遇”,借助传统业务的现金流,积极部署。
这种“三元递推模式”相当于在企业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之间,构筑了“1.5曲线”,更容易管理节奏,应对环境变化和各类突发事件,可以作为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于中国来说,在国企、民企界面清晰化的背景下,大政府+大市场的复式经济将迈向新台阶。
一方面,当民企在重要行业做到头部之后,为了整个行业的稳定,为了资源整合,也为了更有力的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国家经济以某种形式介入。
比如,芯片行业作为市场竞争性行业,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博弈竞争后,也需要国家经济介入为之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在战新产业上,国企定位则更为明确,即补市场经济不足。
例如,发挥国企的长期投资优势,多布局“烧钱”的基础研究、原创技术攻关等领域,打好产业发展的“地基”。这些领域投入大、见效慢,民企难以大规模持续投入,正需要国企这样的“耐心资本”去填补市场空白。
又如,国企还可发挥“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优势,领头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布局。
此外,国企还要充分发挥在资源、要素配置上的作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总之,无关乎企业的公私性质,优秀的战新产业一定是合作高手。从战新百强企业百强榜来看,2020—2021年的榜首企业是华为,最善于构筑联盟,强化网络竞争实力的企业;2022—2023年的榜首企业是中国移动,同样是借助“朋友圈”发展壮大战新产业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