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鹏(微信号:LATO999,欢迎添加,请注明姓名与单位)
有朋友向我咨询如何协调企业团队员工关系,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态度,在这个方面,我没有办法谈太多,因为我管理人员时最多没有超过150人,在规模上并不大。但我愿意谈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进行小小的体会分享,仅供各位参考。
一、员工是企业的基石
首先,企业的员工是任何一项工作真正的推动者、执行者,是所有管理人员的左膀右臂,他们是企业运行的基石,并非企业的奴仆。因此任何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应从根本上认识到他们与领导层是平等的自然主体。大家只有分工的不同,而非身份的高低。
其次,优秀的团队一定都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通常有本事的人就会有脾气,有脾气则一定会有性格,所以只有对所有的同事予以充分尊重和信任,才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事业的目标共同奋斗,而并非只看到对方的脾气与性格。世界如此之大,为什么不能对同事宽容对待?一心要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多沟通,勤交流,就能相互之间有深层的认识,共同推进工作。以前的“帮学带教”,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渐被KPI考核,OA系统指令等方式所替代,表面是提升了效率,实际上却是将员工视为人形电池,拼命在榨取价值。等到耗尽使用价值后再予以“毕业”。所以,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用人方式并不能保障员工与企业的双重利益。一旦被员工知悉了真相,那么迟早会出现反抗。
只有诚恳对待员工、培养员工、对待员工,才会有优秀的同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员工之间形成优秀的“帮学带教”,那么就一定会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团队。
二、好的工作方法
这里所说的工作方法并不是单纯的建章建制,而是有针对性对工作进行梳理,理解,分解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且最终去执行。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予以不断修正和完善,以保障我们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正确的结果,这是我们应当去追求的工作方法。
目前很多商业地产企业,文旅企业一直在做建章建制的工作,虽然他们编写的制度很全面,然而却多数是浮于表面,形成了书面文件之后无法落地,无法执行。为什么?因为其多数的制度脱离了实际,与工作实践情况并不相符。再就是这些制度往往并没有被实际执行,总有部分领导层和员工认为可以绕开,他们认为这些流程多此一举,没有必要。因此他们对于规章制度是一种主观上的无视、忽视大意状态。
参与工作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应当认真去思考,对工作内容是否执行到位?有没有按照公司要求做做,是否符合实际的行业惯例?是否对工作起到了真正好的结果?是否有所疏漏和隐患?尤其是如果可能,应当向公司内有着成熟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熟悉业务的领导去请教,以他们的经验看待这项工作是否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写出来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应当将企业合理的制度不断完善并且不断坚持下去,要杜绝有令不行,有法不依。否则在执行企业工作计划时,久而久之就会变为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准确,执行偏错偏差,最终使目标无法及时和妥善完成。
更有甚者,会形成我们动作走位,动作走样,最终形成南辕北辙的错误。因此,任何公司领导者、公司骨干,均应不断去思考,去培训,不断对领导者和骨干人员的行为进行复盘和验证,去看看有没有严格执行,看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错误的。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以保证大家的工作结果和企业设定目标的实现。
三、对员工的区别引导
在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将员工分为三类人,即:骨干人员、中间状态的员工和懒得去主动的员工,这三类人构成了任何一个单位中的生态现象。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应当由骨干去领导,由中间状态的员工去协同,然后一同带动那些懒得去动的员工。在此需要说明,第三类人并不是说他们不好,可能是由于经验欠缺,可能是由于身体原因,更可能是暂时没有进入理想工作状态而已,但无论如何,并不能认为是员工不好。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问员工怎么样,首先应当问领导是怎么样对待他们的。
所以领导层必须要善于团结工作骨干,一同去引导中间状态的员工,去推动更多数的无意识工作人员。一同将我们的工作更快更好推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真正能够团结紧密联系工作的骨干,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的员工。这些人是任何企业、组织的宝贵财富。很多企业和组织的工作推动困难是缺乏对骨干员工的认同,也缺乏对中间状态的员工的引导。没有团结和调动大多数人员的工作意识,从而使得我们的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弊病。所以回到根源来说,火车头很重要,车厢车轮同样重要,我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能将任何员工视为企业的负担,视为拖累。
四、积极的工作态度
一个企业组织,都会有自己的主张、规则与制度,而这些制度一定是仅仅贴近于业务,为业务而生,为保障业务而立。我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均应当是为了保障业务目标实现而设立,并以此在领导者与员工中不断去宣传,去完善,去修正。那么听取员工的意见,使之完善,使之合理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见之与行动的工作,企业领导层应当请求业务骨干和员工对现实工作的执行状态,工作状态去考察,是否出现偏差,是否能够顺畅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大家一同改正以提高效率,以求不再出现此类问题。
例如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加班?为什么会出现责任不清?在21世纪的今天,在有了电脑、手机后高度信息化的现代企业,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低效的问题?能不能一同去研究如何解决,而非不断的加班和低效难道加班不正是无能的表现吗?难道加班不正是工作量匹配不均的问题吗?在单位办公室熬着坐额外的两三个小时有意义吗?所以只有不断对工作瑕疵进行总结,进行复盘,进行修改,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完善。那么提升效率,完善制度,追求更正确,更丰富,更完善,更快捷的企业发展,此应当是企业所秉持的态度,时间就是金钱,但无效的加班就是浪费钱。
五、分工不同是工作,而非人格
很多企业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将企业领导和员工并没有平等对待。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企业中,在业务关系过程中会发生上下级关系,但对于工作贡献中,大家都是相互平等的。并非是因为你是部门领导就代表那你就高人一等,而是其承担的责任是需要他来承担后果。
通常来说,企业领导与骨干的意见在实施时往往是抽象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一定是正确的。而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口号,对于目标,对于工作执行时会出现自身的理解,如果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过程没有时刻学习探讨,没有对执行过程去关注,那就会出现错误情形。其实很多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不去了解业务,不去了解员工,不去了解现实状况,而是喜欢自作聪明自诩地发表相关意见,那么就会形成部门、团队的错误认识,并导致执行动作变形。这些部门领导层容易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将工作任务分配之后不去盯紧业务,而只是将自己的要求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或者会议上,功劳属于自己,责任全在别人,无视员工的辛勤付出。这种领导方法不可取。只有将企业部门领导与员工平等对待,相互交流探讨,才能够有效达成工作认识。不宜摆出高高在上,都是打工人,需要做的是如何推动工作高效完成,而不是施压与谄媚。工作只是一份工作,追求的应当是效率与效益,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
六、尊重手上有茧子的人
任何企业活动,其执行层、执行者才是企业真正的老师,是所有管理层和领导的师傅,只有他们能够提出贴近实践中的相关意见。因此一定要尊重手上有茧子的人,因为他们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部门领导应当时刻对于他们的意见进行反馈,并要形成总结经验的习惯,对于他们提出的改进意见,应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做成新的工作指示,从而帮助全体团队、全体员工的成长。这些同事是创造出真正企业价值的人。
皮一下:
简单才是最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