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什么是管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文摘   2024-09-07 08:08   广东  

导读

管理,实质上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组织中创建一种氛围和习惯,从而使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都能第一次就做对,与客户、合作伙伴都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仅能让大家在工作中充满激情,而且可以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作者 | 杨钢

来源 | 零缺陷


 01.行为不同的根源在于心智模式的差异


关于心智模式,有个“交换人生”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是体弱的富翁,一个是健康的穷汉。两人互相羡慕着对方。这时候,一位世界闻名的手术专家发现了交换人体的方法,于是,富翁就提出与穷汉交换身体,代价是自己的全部财产, 穷汉痛快地答应了。

 

手术非常成功。穷汉变成了富翁,富翁则成了穷汉。

 

没过多久,成为穷汉的富翁由于有了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重新积累起了财富。可是,他老是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点儿轻微的不舒服便会大惊小怪,久而久之,他的身体又变得虚弱了。

 

与此同时,那位穷汉出身的富翁,由于缺乏投资经验,总是投资失败。没过多久,这笔巨额财产便被他挥霍一空了。然而,由于他整日无忧无虑,换身体时带来的疾病竟不知不觉消失了。

 

最后,两个人都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我们常说的‘心智模式’或‘心灵地图’,实质上是个人的思维习惯、思考框架与观念体系,这些往往深藏不露,构成个体心理与思维的核心。


古语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对任何人而言,都绝非轻而易举。


当前,中国众多企业正站在国际化的十字路口。以往,中国企业家普遍认为,国内顶尖企业与全球一流企业的主要鸿沟在于技术、规模等表面因素。


然而,现实揭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人的差异,尤其体现在理念和领导力上,这正是心智模式层面的显著差距,是企业国际化道路上必须正视和跨越的挑战。



 02.品质制胜的源泉


在超过30年的经济飞速增长中,中国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量的激增的历程。在这期间,我们以“先发制人”、捕捉机遇、追求规模扩张为主导策略,往往忽视了在动态市场中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性。我们倾向于关注短期的胜负,而不是客户深层的需求结构。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众多中国企业已将触角伸向海外,通过设立工厂、并购以及产品出口,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

然而,真正的国际化,核心在于客户国际化,而不仅限于产品的全球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相对容易实现,但要实现客户国际化,我们的管理团队必须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包括他们当下的需求与未来的期望。

因此,国际化实质上是洞察“国际消费者”的需求,这背后是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消费习惯。这些因素是企业品质与创新的源泉,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中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曾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意味着,改变外在的、有形的事物较为容易,但要改变深植人心的、无形的观念却极为艰难。这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改变心智模式,必须触及灵魂深处。


 03.管理,从改变人的心智入手


众所周知,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个冰箱供不应求的年代,市场上对冰箱的渴求远超供给,即便是带有小瑕疵的产品,也有人建议以低价处理。然而,张瑞敏却做出了颠覆性的决定——他坚持认为,有瑕疵的产品不应流向市场,哪怕这些瑕疵不会影响使用。他宣布,所有问题冰箱必须销毁,且由原生产者亲手执行

砸冰箱的那一刻,他质问:“为何同样的生产线与零部件,在德国人手中产出的都是合格品,到了我们手中却变成这样?”他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观念,缺乏对消费者负责的“零缺陷”意识

张瑞敏的德国冰箱生产线引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品质观的差距。他痛心疾首地指出,长久以来,中国存在一种荒谬的观念:好货外销,次品内销。他质问,难道中国人就该使用次品吗?这不仅助长了自卑与怠惰,更体现了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态度。他坚定地表示,产品不再分等级,有缺陷即是废品。

因此,张瑞敏的铁锤不仅砸碎了冰箱,更砸碎了员工心中对质量问题的漠视,激发了强烈的质量意识觉醒。这一举动,为零缺陷质量文化的变革铺平了道路,也为后续库存与组织结构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改变心智的艰难与价值。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引领团队团结一致,以更高效、更经济、更智能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从而影响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改变人的心智,才是管理的真谛。

我们无法孤立地评判方法的优劣,正如无法单独评价“下雨是否有用”。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思维与态度,构建以预防为主的质量体系,使企业成为受人信赖的组织。如何让质量内化为员工的日常习惯,成为组织的第二天性,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当质量管理成为生活方式,其带来的市场预期、稳定份额与增长利润将水到渠成。

张瑞敏的故事,不仅是一次质量革命,更是一场心智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深远影响至今仍在企业界回响

只有当质量管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才能透过管理质量看到市场的预期、稳定的份额、 上升的利润等,也才有可能看到客户的微笑、员工与股东的自豪以及供应商的开怀。

(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