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陈颖:以山海想象弘扬“闽东之光”

百科   2024-10-31 10:24   北京  

点击关注“中国诗歌学会”,与诗结伴同行

摄影:刘伟雄



以山海想象弘扬“闽东之光”

许陈颖

纵观新时期之后的当代汉语诗歌话语版图的整体构成,福建场域无疑是其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福建当代诗歌写作现场的内部结构中,闽东诗歌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正如闽籍著名诗人蔡其矫曾描述的,福建当代诗歌写作的地域分布具有一个“金三角”结构,闽东地区就是其中与省会福州和闽南地区并立的重要一翼。当代闽东诗群的写作凭借其齐整的代际力量、高质量的诗歌文本产出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备受关注,成为当代汉语诗歌中的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把闽东地域文化的精神特质高屋建瓴地命名为“闽东之光”:“什么是闽东之光呢?我想,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 从古至今,诗歌在闽东始终以精神承担的形式演绎这道“光”的丰富内涵,通过优秀的诗歌文本真正实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从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到宋代诗人谢翱、元末诗人张以宁,再到五四时期的“九叶派诗人”杜运燮,包括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宋代大诗人陆游等在闽东的游宦和讲学,彰显闽东悠久而深厚的人文传统,对闽东的文学传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朝历代的闽东文人都曾把笔锋集中指向山海家园,写下深情的歌咏闽东之作。这种古朴的“家园意识”一直延续到近代,汇聚到闽东当代诗人群体中,从个体的闪光到集体的互动,形成了“闽东诗群”在当代诗歌写作现场颇高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闽东诗群”形成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作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性诗歌写作群体,“闽东诗群”四十多年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诗歌作品,出版上百部个人诗集,数千件诗歌作品入选全国各类权威诗歌年选,形成良好的梯队传承。“地方性”是考察“闽东诗群”的一个关键词。早已融入内生视角的民间立场体现了他们的深切生命体验,呼应着闽东的现代化进程,形成多元、丰量、高质的诗歌特色。汤养宗是当代汉语诗坛中葆有持久文本创新力和语言创造力的诗人之一,也是闽东诗群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四十多年来,他向民间汲取资源,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中外文学经典学习,建构了以叙述句为主、开阔复杂的现代诗歌话语体系。2018年,汤养宗的诗集《去人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这个过程既是诗人自我更新的确证,也是当代文学语境变迁的写照。从冰心、郑敏、林徽因到当代的舒婷,福建的女诗人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闽东作为福建当代诗歌重镇,优秀的女性诗人亦是层出不穷,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的叶玉琳以具有古典意味的审美的返观抵达诗歌的现代意识、伊路诗歌的戏剧情境探索,以及不同代际的女性诗人的多方努力等,她们在女性精神的内在视野中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收获不俗的艺术成就。重绘闽东女性诗歌的话语谱系也是考察福建当代诗歌写作整体状况不可或缺的一环。


诗人刘伟雄与谢宜兴凭借着对诗歌朝圣者般的情怀,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一起打造诗歌民刊《丑石》。伴随着这份诗歌民刊从油印小报到被广泛知晓,刘、谢两位诗人也在相知相惜中形成各自的诗学主张,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年轻诗人,成为闽东诗歌乃至中国诗坛富有特色的双子星座。“海洋”是打开“闽东诗群”的另一个关键词。海上闽东是诗人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自觉地把艺术感受、诗学想象与“大海”联结在一起,构筑诗歌中的地域文化认同。闽东的海洋诗是从真正的海洋中长出来的,具有“在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闽东诗人的海洋文化想象是身体语言化的过程,在真实的海域经验中实现艺术想象的创造性,更大程度地避免诗歌抒情中的凌虚蹈空。不同代际的诗人们都把目光转向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海,用直觉去抓取形象,以个体生命的独特体悟去重建大海想象。


移动互联网为现代诗歌带来了新的机遇。微博、微信等平台为闽东的诗人提供超越地域限制的交流空间。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全民卷入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中,作为一种短小精悍又适合朗诵的艺术形式,诗歌自然获得各种移动平台的青睐。无论是“童子读书”、“时光档案”等诗歌公众号,还是“海岸诗社”“一片瓦”等微信诗歌群,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闽东诗人互相交流、展示风采的重要渠道。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现代化浪潮席卷之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并存的审美格局构成新的文化语境。闽东诗学的家园体验也处于历史经验与当下经验的相互审视与不断调适中。不同代际的诗人们都把目光转向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海闽东,融入对现代生活的深刻思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之一,闽东是新时代文学表现的一方热土,谢宜兴在2020年出版的诗集《宁德诗篇》,正是闽东诗人面对社会重大成就——“脱贫攻坚”在中国取得全面胜利的有力回应。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使闽东的诗人自觉脱离个人的小悲欢,从而使他们的诗歌写作获得更深刻表现当下生活的艺术品格。


正如学者王光明指出的,“以‘地方性’体现‘中国性’,是新世纪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闽东诗群’之所以值得谈论,就是由于这个地方不仅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诗人,蔚为景观,也在于他们的写作,对现代汉语诗歌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启示。”闽东诗群直面广大复杂的现代中国经验,呼应强劲的时代脉动,以最鲜活的生命姿态展开诗歌想象和艺术建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在创造、丰富地域文化经验的同时也在创造、丰富中国的文学经验。



作者简介:许陈颖,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宁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专著1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福建省委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福建省新闻奖、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年赛一等奖、宁德市优秀文艺作品奖等。



本文刊于《福建日报》2024年9月8日



转载本公众号诗文请注明出处

制作:赵云 / 编审:符力、安琪 / 核发:金石开  
法律顾问: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 王瑛 
北京格韵律师事务所 贾娜



中国诗歌学会
中国诗歌学会1994年经中宣部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