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来自“《海华青年》”“宝妈”
还有——胜诉判决
我想用四个词形容自己比较贴切,“公司商事诉讼”“文娱爱好者”“《海华青年》”以及“宝妈”。
公司商事诉讼:自入行至今,我的大多业务都是围绕公司商事业务进行的,诉讼业务也主要是跟公司商事相关的;
文娱爱好者:一部分是跟业务相关,同时也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行业,曾参与研究并推出“MCN机构艺人管理策略”法律服务产品,有幸成为上海市律协文化传媒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希望在这个领域将热爱和专业相结合。
《海华青年》:这是一份由专业且热情洋溢的海华青年群体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而成的电子期刊。我现在是担任《海华青年》电子期刊的编委会主任。我们组建于2020年秋天的海华学院青训营,历时三个多月的筹备,于2021年3月首期出刊后,一直坚持每月出刊,至今已走到第四个年头。
宝妈:这就是一个家庭身份了。业务之外,生活中,是一名带娃“砖家”。
其实,无论何种身份,都需要付出,而生活中、工作中,我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每次收到胜诉判决,或者调解、和解结案时。因为这是对自己工作成果最直接的反馈和肯定。看到自己的主张被支持,当事人满意,换来的是自我认同感的提升。
与很多律师不同,入行至今,我一直是团队律师,主要负责团队的诉讼事宜。所以时间安排基本是跟着案子走。根据案件的进程和复杂度,来调配时间。紧急的、复杂的案件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因此,我的压力其实来自于“不想辜负当事人的信任”。因为如果案件比较复杂,或者因为案件久远证据材料缺失,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形下,当事人能找到律师来做案子,还愿意付费来找律师处理,其实大多案件是已经陷入困境或者说僵局了。所以,如果案件跟预期出现偏差,我就会出现“压力”。我的解决方案一般就是疯狂钻研,把案件揉碎,最终找到突破口。
从公职转型律师
典型的“ENFJ"性格
可能,一切源于我的“ENFJ性格”。
研究生毕业后,我先是选择了公职道路,成为一枚“螺丝钉”。后来,身边很多人知道你是学法学的,会来咨询很多问题,一问三不知就蛮尴尬。也可以说是各种机缘巧合吧,有家庭的考虑,有个人的选择,最后决定转行“下海”做了律师。毕竟2013年参加司考时(现在改叫法考了),也算是超400分的达人。感觉律师赛道应该可以尝试下~
我是典型的ENFJ性格,无敌喜欢按计划做事。而且只要承诺的事情,我就会有责任感。因为我的至理名言,也是之前一位对我影响很深的同事的做事态度,就是:交出去的任何东西一定是达到自己百分百标准的。所以,生活和工作我都更喜欢谋定而后动。
我觉得做任何行业,跟做人的关系一定是紧密相关的。要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成事。我的优势就是,只要我答应的事情,底线是不要出错,然后要尽量出彩。同理心其实也是因为我ENFJ的性格。这个会让我能快速了解到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服务。另外就是,我会保持对案件的热情。不同的案件类型出现,我不会抗拒,反而会兴奋,当然前提是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不然可能会亿丝丝“崩溃”。我始终坚信,学到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的。只要你做了,下一个同类型的,你就会了。
分享一下个人感悟,不管只是团队中承办部分简单的程序性工作,还是一上来就独立但承接的是小标的案件,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把案件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时刻保持“主人公”意识。这其实也是我的老板们一直不断强调的。
办期刊三年
一个主编的心路历程
很多律师认识我,源于《海华青年》。
这份期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感与信念,还有一群有热爱行业的小伙伴们的无私付出。从成立到现在,我们携手走到了第四个年头。从最初的2020年“海华青训营”结束,几个懵懂的青年一起筹刊,到慢慢发展壮大,期间,又经历了小伙伴们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的流动和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现在,编委会已经有了14位成员。电子期刊给我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书写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
《海华青年》编委会14位成员
从2021年的第一次出刊到现在,我们坚持每月出刊。这对一份专业期刊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活力源泉,其实就是每位编辑的责任感和信念。我们坚信,这份志愿活动,收获绝对比投入多得多。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在一份受众定位局限的期刊上投入如此经历?最开始创刊,小伙伴们和编委会老师们也都很迷惘,不知道未来会走向哪里,会有多少人看,能真正达到什么程度。可坚持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份热爱。我们从最开始的积极邀稿,到慢慢的接到投稿;从最开始的编辑自己写案例、筹刊,到现在的“走进各办公室”计划;从单一主题和固定栏目,到慢慢注入多元化和特色栏目……
我们见证了期刊的成长,期刊也同样在见证我们的成长。我们相信,《海华青年》的未来,不会局限至此。还会走向何方,走到何种高度,大家可以一起期待。
内卷之下,你我皆是鱿鱼,
当然——也可能是黑马
我这种J人,一定是谋定而后动的。所以在行业波动时,我更喜欢观察。如果身边有成功案例,我更善于去思考:这个人的成功是否适合我“复制”?跟目前的我不是很适配?
内卷之下,你我皆是鱿鱼,也都可能是黑马。卷专业我是赞同的,但尽量不要卷收费。律师行业嘛,还是要保持一点底线思维,一定要坚信:我的服务确实值得这么多。周期性波动很正常,有案子就认真钻研,没案子就自我钻研,提升自己的专业度。
我其实在自己专业领域上是比较强势的,比较习惯主导完成整个案件。这样如果遇到同样强势的当事人,可能会有一些冲突,但其实用自己的专业去说服他们,更具有挑战力。我也更期待比较配合的当事人。前段时间承办的一个案件,其实就是因为公司员工很配合,努力一起去挖掘历史信息,最后实现“双向奔赴”,获得了还算不错的结果。
“段子手”“J人中的J人”
也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
虽然工作中我更喜欢“主导”,但生活里,我也会静心倾听,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朋友们对我评价更多也是很靠谱,而且会觉得我是“老妈子型选手”。因为我习惯把大小事儿都安顿好,J人属性又爆发了.…
对于未来的规划,我目前认为,法律行业是我可以一辈子从事的行业。我个人比较关心互联网的规制。所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变化和如何更有效规制,以及保持自我不被短平快的知识碎片裹挟,从而失去长效学习能力等,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是当初切入MCN机构去了解行业的一个原因。想看看怎么能让这个爆发式增长又亟待监管的行业更规范。
最后,祝自己达成目标——实现财富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