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自己充电的最好方式

乐活   2025-01-09 20:59   河南  


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谈及一件事。 
过去的一年里,他跟许多创业者在聊天时,他们都会说同一句话:太累了。 
这些人像是电池没电了一样,陷入了一种心力缺失的状态。 
因此,刘润特地拜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命科学的仇子龙教授,请教了一个问题:如何给自己充电? 
仇子龙教授说了四个自我充电的方法:多巴胺充电法、内啡肽充电法、血清素充电法、催产素充电法。 
2024年,不止创业者,每一个普通人都过得很疲惫。 
因此,洞见君也希望这四种补充能量的方式,可以让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能量满满。 
01

多巴胺充电法 
多巴胺被称之为欲望激素。 
当你打游戏、刷视频、看小说时,大脑皮层就会分泌多巴胺能带来短暂愉悦。 
很多人觉得多巴胺是廉价的毒药。 
它让我们毫不费力地沉沦在一些垃圾快乐里,消磨了意志,也荒废了时间。 
因此,有人视多巴胺为洪水猛兽,抗拒着、远离着。 
但就像余华给现代的人的劝说:允许自己偶尔堕落下。 
一味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逼着自己往前冲,最后只会换来身心劳累。 
人,不是机器。 
允许自己虚度时光,让紧绷的神经松弛,偷得半日浮生闲,我们才能真正去感受日子。 
村上春树一直被当作自律的榜样。 
但他却有一个爱好:喜欢喝酒。 
他曾说,结束一天的正确方式是:“从电冰箱取出冰块,做了一大杯加冰威士忌,又放了少许苏打。然后脱衣上床,靠在床背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来。” 
他写稿结束时,会开一瓶威士忌犒劳下自己;看书时也会开一瓶冰爽的啤酒,一边看书一边大口喝着酒。 
那时候,他住的地方每月回收一次空瓶空罐,所以他每一个月才整理一次那些酒瓶。 
一个月下来,红酒、威士忌、伏特加的瓶子和啤酒罐积攒了很多,他两手拎着也要跑两趟。 
监视扔垃圾规矩的妇人每次遇到他,都会说:喝得不少啊。 
村上春树把喝酒这事当作他人生中的“小确幸”。 
他认为: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 
人无癖,不可交;人无癖,不快乐。 
很累很累的我们,偶尔躺平下,短暂沉沦下,内心的能量才不至于被耗竭。 
你忙活了一整天工作后,在游戏里痛痛快快地厮杀一把,这并不过分。 
你风尘仆仆地出差大半个月,回来找几个朋友打打牌放松下也未尝不可。 
甚至,当你精疲力尽时,追下《霸道总裁爱上保姆》的无脑短剧也挺好的;当你难过时,放纵地吃一顿热量大餐,这也很能治愈自己。 
人这一辈子,要学会怎么去追逐,更要学会怎么去休息。 
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日子多忙,请容许自己有消磨的时间,那些再简单的快乐都能给到前行的能量。 
02

内啡肽充电法
 
曹林教授曾在《奥森日记》一书中,记录了自己通过运动疗愈身心的全过程。 
他在40多岁时,他对周遭一切都失去兴趣,亲情淡漠,对事业也毫无热情,内心一片灰暗。 
后来,在护士长的建议下,他开始跑步。 
从来不运动的他,起初跑一个400米就气喘吁吁,腿脚酸疼得不听使唤,有好几次都想放弃。 
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下来,不断地挑战极限,从1000米到2000米。 
那种完成目标后的愉悦感,让他沉浸其中。 
在不断奔跑的过程中,他的精神不再低迷,内心不再愁苦,慢慢地把自己从抑郁的深渊里拉了出来。 
回望那段经历时他说:“原来对未来那种无望无助的情绪改变了,心里的大石头没有了,变得平和清爽多了。” 
这其实是“跑步者的愉悦感”,源自内啡肽的补偿机制。 
内啡肽,有着“愉快的荷尔蒙”的称号,当你熬过痛苦时期,坚持完成任务后,就会收获巨大的满足感。 
奋斗之后的快乐,自律后的愉悦,都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房琪有一年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写完一本书。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她每天得抽出4小时写作。 
刚开始的时候,房琪总会忍不住看手机,打开里面的游戏和社交软件。 
有时,她也会想着跟朋友出去逛街吃饭。 
但是这些她都忍住了,卸载了软件,谢绝了拜访,自己一个人一坐就好几个小时,绞尽脑汁地斟酌句子。 
这段时期,又痛苦又折磨人,但是一年后,房琪顺利完成写作计划时,那种成就感、喜悦感难以言表。 
痛并快乐着,这就是内啡肽的特质。 
当我们培养一个习惯、追逐一个目标时,可能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坚持下来,那种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快乐是悠长的。 
比如制定两周看完一本好书的目标,每天看个二三十页,等看完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你内心会充盈着知足感。 
或者你想要锻炼身体,可以先试试每天早上做个10个俯卧撑,坚持一个月后你会忍不住给自己竖起大拇指:我竟然坚持下来。 
2025年,未必会比2024年容易。 
但人生关关难,关关过。 
你多克服一个困难,多完成一个目标,内心就多一分喜悦,生活就多一点姿彩。 
03

血清素充电法
 
英国综合心理治疗师乔纳森·霍班在一次咨询的时候发现,心理咨询师的房间如果被布置得灰蒙蒙的,毫无生气,来访者在这种环境里总是很不自在,不愿意接受治疗。 
他想:如果把封闭的空间变成户外开放的树林和公园,人们会不会更容易打开心扉呢? 
之后,他创立了“散步疗法”,把在自然中散步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在针对焦虑、抑郁、成瘾、愤怒管理、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咨询中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乔纳森说:“大自然是我心中的万能之母,它引导我,容纳我,培育我,从而帮助我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大自然之所以能疗愈身心,是因为我们与大自然互动时,会提高血清素释放的水平。 
血清素水平越高的人,抑郁程度就越低。 
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里,闻着花草的清香,听着鸟儿的啼叫,心情自然就会变好。 
每一缕吹拂在脸上的春风,每一束打在身上的阳光,每一口呼吸的新鲜空气,都能滋养心灵。 
作家毕淑敏在《旅行是一味草药》中,谈到一位女白领的故事。 
这位女白领因为长期遭受抑郁症折磨,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 
在毕淑敏的建议下,她出发去海南旅游。 
一个月之后她回来了,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见到毕淑敏,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在海南遇到的台风,狂风夹着暴雨,掀起惊涛骇浪。 
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 
随后她又去了西北,西北荒凉的美和夜空闪烁的群星,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虽然她整个人被晒得黝黑,但脸上的笑容却比以往多了。 
这个长期被抑郁笼罩的女孩,在清脆的鸟鸣声中,在清风明月中,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有时,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放个假,走出格子间,走向自然,汲取天地间的能量。 
作家毛姆说过: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新的一年里,请别再把自己闷在家里。 
郁郁寡欢时,可以去听虫鸣鸟叫,去看一朵花的绽放;迷茫无助时,可以在草原上奔跑,可以在海边赏日出日落。 
自然里的能量会冲刷你心中的郁气,让你觉得一切皆是小事,生活可期待。
04

催产素充电法
 
你知道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抱抱吗? 
因为孩子在获得拥抱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给他带来幸福。 
催产素又被称为爱的激素,当我们感到与人链接时就会释放出来,让人感到持久的平静和安全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 
在与家人的链接中,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会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 
外科医生潘菲尔德,被誉为世界外科神经先驱。 
刚参加工作那会,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休息时间给母亲写信。 
每写完一封,他都感觉身心愉悦,心中的负能量会一扫而空。
日子很苦,我们要学会从亲近的人得到慰藉,而不是独自舔舐伤口。
你很累很痛苦时,不妨跟父母谈谈心,他们永远是你的后盾;
你陷入迷惘时,可以跟朋友们聊聊天,也许他们的只言片语可以为你解惑。 
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永远是最好的止疼药。 
宋丹丹曾经历过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 
36岁的她婚姻破裂,情绪崩溃到一度想要自杀。 
有天早晨,天已经大亮,她却并没有起床拉开窗帘,而是想着怎么结束生命。 
突然她接到多年好友倪萍打来的电话,倪萍问她在干吗? 
宋丹丹躺在床上,流着泪说自己想死,倪萍接过话说:“你先别死了,先到我家来给我擦地吧。” 
宋丹丹赶过去以后发现,倪萍并不是真的想让她帮忙打扫卫生,而是做好了饭菜等她,请她吃饭,和姥姥一起安慰、鼓励她。 
那段时间,倪萍给了宋丹丹很多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她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生活。 
回忆起这段往事,宋丹丹充满感激地说道:“在我人生最困难、最坎坷的时候,她给我特别大的支持,陪伴我走出了最为黑暗的时光。”
人生,是关系的交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会在舒服的关系里得到治愈、得到成长。
新的一年里,别再孤军奋战了。
这世上,在乎你的人有很多,当你开口倾诉时,他们一定会理解你、包容你、守护你、成就你。
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一书中,也介绍了这四种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快乐神经”:
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
因此,彭凯平教授在书里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幸福力是可以修炼出来的。
2025年无论生活多么不容易,请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主动去寻找能量、去补充能量。
点个在看,希望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且行且从容,且行且幸福。

素年锦时FM
一本有温度的声音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