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突然有人说不喜欢你,并指列举你的「毛病」,比如自私、情绪化、脾气倔;
对方甚至表示如果你还这样,就不和你来往了。
你感到恐慌,于是努力去改变,可不光十分费力,并且依然无法让对方满意;
你开始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真是个糟糕的人!
但今天的文章,我想和你分享一个不太一样的心理真相:
别人的评价未必反映真实的你,却暴露了对方真实的内心。
前段时间,我刷到一段有趣的动画短片,标题就叫《不迎合》;
虽然只是简单的对话,但却非常精彩,值得反复细品。
主角是两只小鸟(以下称为A与B)——
A:我不想再和你一起了。
B:没关系。
A:等等,什么?
B:谢谢你告诉我,我想和一个愿意和我在一起的人在一起。所以这对我而言是好消息,你这样说,反让我更容易说再见了。
A:你不会怨恨我吗?
B:不会,别人喜不喜欢我,并不是对我的评价,而是他们自己需求的反映。我的任务并不是去迎合这些需求,而是去观察大家如何去爱,并选择这种方式是否适合我,而不是努力让你喜欢我。
A:哇,好成熟。我又喜欢上你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B:这没什么不对,只是我不感兴趣了,因为你是失去我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的。
视频里,小鸟B的情况每个人都会遇到,而小鸟A可能是我们的伴侣、家人、朋友、同事。
现实中,当听到别人说“我不想再和你一起”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自我怀疑——
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让你不开心?告诉我,我努力去改!
然而,小鸟B则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应对姿态,它没有反驳、没有证明,而是从容接纳了对方的「不喜欢」。
这一切,都因为它深谙一个道理:别人喜不喜欢我,并非是一种评价,而是对方需求的反应。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宫崎骏曾在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用一只狡猾又热心的苍鹭来隐喻自己合作多年的制片人铃木敏夫。
宫崎骏作为艺术家,个性纯粹,和人相处希望尽量真诚坦荡;
而铃木是制片人要考虑票房和商业价值,所以会用不少商人的套路牟利。
年轻时,宫崎骏很看不惯这种行为;
但随着二人长期合作,他发现如果所有事都由着自己的完美主义性子,很多电影项目都无法启动。
必须有铃木这样的人一边死缠烂打劝宫崎骏制作,另一边又花言巧语地拉投资人,才使得许多影片能够完成;
而两人的事业也确实发展越来越好。
原本在宫崎骏眼中,这是不可调和的差异,两人过去矛盾也不少;
但随着他慢慢容纳差异,彼此相反的个性也在悄悄成就二人。
所以,面对矛盾、面对需求的差异,我们可以灵活应对——
去观察、去筛选、去容纳、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