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也是阿拉伯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战乱的破坏和风沙的侵蚀,沙特不少重要古迹已不复存在。但在比较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依然留有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和文明古迹。
2008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会议,批准将沙特的“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各国文化和自然遗址,都被认为是“对人类有重大价值”的财富,应该得到全人类的保护。现在《世界遗产名录》共有145个国家的878处遗址(其中79处文化遗址、174处自然遗址和25处混合遗址)。
沙特“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沙特来说是一个历史事件,这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沙特这一重要历史遗址的确认。
实地考察
2009年3月18日,应沙特旅游和文物总机构主席苏尔坦·本·萨勒曼亲王的邀请,在沙特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阿斯卡里大使的陪同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中国等八国驻该组织的代表,乘坐沙特军用飞机前往沙特西北部的“黑吉尔”古城参观。我和部分驻沙特使节也有幸被邀请一同前往。
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
沙特人过去一直称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为“黑吉尔”。“黑吉尔”是公元前2世纪奈伯特国王和贵族在山上开凿的不同规模的石墓群。阿拉伯和西方考古学家们认为,沙特的“黑吉尔”与约旦的佩特拉是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古迹,“黑吉尔”可以与佩特拉媲美。
18日10:00,根据沙特外交部礼宾司的安排,应邀的驻沙特使节赶到沙特首都市中心的利雅得空军基地,等候乘军用飞机。
这是我第一次在沙特乘坐军用飞机。军用飞机起飞、降落和飞行中噪音很大,为了防止噪音扰人,机上特别为我们准备了耳机和耳塞。
飞机是军用运输机改装的,机舱不大,安装了40来个座位,左右两排前后排座位之间的空当很小,身体不胖的能勉强坐下,身体胖的人坐下来就很不舒服,只见他们过一会儿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飞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空中飞行,顺利降落在一个简易机场,机场是在沙地上修建的,没有沥青跑道。简易机场离“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不远。抵达机场时,我们受到沙特当地政府官员和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当地群众载歌载舞
参观“黑吉尔”后,沙特朋友又邀请我们乘车赶到阿莱市参观。当地人载歌载舞,跳着欢快的传统民族舞蹈,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沙特朋友还请我们品尝各种小吃、甜美的椰枣,以及可口的红茶和阿拉伯咖啡。沙特朋友的热情好客实在令我们感动。
古老传说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距阿莱市约20公里,位于伊斯兰圣城麦地那北面300公里处,离西面的哈伊勒省400公里。许多考古学家们认为“黑吉尔”不仅是沙特最重要的古迹之一,也是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古迹之一。
“黑吉尔”阿拉伯语意为禁地,是奈伯特人开凿的古墓群,古石墓共有153座,规模不同,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古城堡,有镌刻在石壁上的伊斯兰书法,还有长13公里、伊斯兰时期的汉志铁路和当时用的火车头。
运营中的汉志铁路老车站(图源:铁路新闻网站)
沙特人曾自豪地把“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视为群山中的奇迹。考古学家们把“黑吉尔”比喻为“一座开放的博物馆”,游客们则把它称为“沙莫中一座被遗忘的宝藏”。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曾经提及“黑吉尔”,苏姆德人是“黑吉尔”最早的居民。数千年前,在没有机械和先进雕刻工具的情况下,苏姆德人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简陋的原始工具——锤子和凿子,硬是在光秃秃的石山上开凿了住所和雄伟的宫殿。
洞口上方有两只石狮,墓穴因此得名“狮子墓”。
这一壮举惊天动地也感动了真主,真主瞬间便把一块大石头变成了一头高大的母骆驼,真主是想以此神威来让苏姆德人皈依伊斯兰教。但是,真主的法力和感召力只使少部分苏姆德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其他苏姆德人依然我行我素,信奉自己的拜物教。
有一天,母骆驼把一口井里的水都喝干了,这口井是苏姆德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翌日,母骆驼让苏姆德人喝她的奶。但没过多久,恼怒的苏姆德人便杀死了这头母骆驼。真主非常气恼,便降灾难于那些依然信奉拜物教的苏姆德人,而皈依伊斯兰教的苏姆德人则幸免于难,并迁徙到麦加生活。
此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里,“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一直荒无人烟,无人居住。
奈伯特人的复兴
公元前,奈伯特人(被认为是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徙到萨利赫迈达因居住,并把“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作为奈伯特人的南部首都。奈伯特人的北部首都是在约旦的佩特拉。从此,奈伯特人在“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在山上开凿了风格各异的石屋和石墓群,给昔日“黑吉尔”的旧建筑增添了光彩,“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也因此繁荣和发展。
当时经营香料和药材的古商道始于阿拉伯半岛的南部,途经“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商道自“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分成两条路,一条路经塔布克通往约旦的佩特拉、埃及和沙姆地区(包括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另外一条路则经过塔伊马詹德勒通往伊拉克的塔伊马厄和塔德姆尔。“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成为了经营香料和药材的古商队的驿站和贸易中心,奈伯特人控制了这条古商道。
许多阿拉伯和西方旅行家以及考古学家们都对“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予以高度重视。历史学家们认为,沙特的“黑吉尔”是奈伯特人继约旦佩特拉之后建立的第二大城市。
奈伯特人不断壮大,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展到阿拉伯半岛的东部和南部。古罗马帝国担心苏姆德人的势力扩张会对其产生威胁,遂对苏姆德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106年,古罗马帝国消灭了苏姆德人,而后班师回朝,重返沙姆地区。此后,奈伯特人在“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创造的文明便被湮没。
奇异的古墓群
据说,伊斯兰教的回历九年,先知穆罕默德在进攻塔卜克时曾路过“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先知的陪同人员从过去苏姆德人的井里打了一杯水,递给先知穆罕默德。先知穆罕默德接过杯子就把水倒在了地上,然后,他严肃地对陪同人员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真主对不皈依伊斯兰教的苏姆德人感到恼怒。
这个故事一经传开,立刻在阿拉伯半岛的宗教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同时代的宗教界人士纷纷到此瞻仰。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重新焕发了生机,“黑吉尔”重新成为前往麦加朝觐的必经之路。
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来自埃及的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都要穿越西奈沙漠,来自沙姆地区的穆斯林前往麦加也要途经“黑吉尔”,“黑吉尔”便成了埃及和沙姆地区朝觐穆斯林休息、补充水和食品的驿站,贸易活动非常繁忙。许多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都曾到过这里,如马格迪希、亚古特·哈姆维、本·巴图特、伊卜拉欣·舒贾阿。
现在“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墓群遗留的古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奈伯特人在山上开凿的宫殿、石墓和祭祀场所;另一部分是伊斯兰时代遗留的古迹,包括伊斯兰奥斯曼帝国时期修建的城堡和汉志的火车头。
考古学家们认为,萨利赫迈达因古城原来建有三面城墙,即东城墙、南城墙和西成墙,古墓群都建在城墙的外面。通过考古挖掘,还发现了部分古建筑的地基、古币、陶瓷器皿、石器和香炉等。
精雕细琢的陵墓外墙历久不衰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的赫单曼地区,位于萨尼阿宣殿以北建有53座古石墓。石墓的墓门各具特色,奈伯特的能工巧匠们在一些石墓的顶部雕刻了艺术品,从这些艺术品中可以感受到阿舒里人和古埃及人对奈伯特人的影响。其他石墓墓门上的雕刻艺术,则受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影响,一些石墓的石柱和石柱的顶端都雕刻有雄鹰和雄狮等各种动物。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的萨尼阿宫,在一座山上开凿,独立于山丘之中。宫殿的正面雕刻有立柱,立柱上雕刻有装饰品,宫殿里面有墓室。
墓室内部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东面的宾特宫,有31座古石墓,据说这是奈伯特人雕刻的最漂亮的一座石墓。石墓的正面雕刻有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代表着奈伯特人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水平。在古石墓大门的旁边,雕刻有奈伯特国王的皇冠。在石墓墓口的上方,雕刻有凸出的三角形屋檐,三角形屋檐的下面是多层凸出的平行屋檐,一只雄鹰被雕刻在三角形屋檐和多层平行屋檐的下面。
宾特宫所处地区的大部分石墓都刻有墓主的名字、石墓开凿的日期,以及墓主是奈伯特哪个朝代的国王。
岩壁外墙上的古老铭文诉说着埃尔奥拉悠长的文明发展历程。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里,最著名也最漂亮的一座古石墓,即法里德宫。法里德古墓气势恢宏,正面朝北,建在一块高大而独立的石头上。
“黑吉尔”遗址里“孤独的城堡”
法里德宫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比其他的古墓都大,古墓正面的雕刻艺术精美绝伦、凹凸有致,层次感立体感非常强,但遗憾的是石墓下面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工程没有竣工。古墓的主人叫哈岩·本·库扎。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的阿久齐宫,古墓坐西朝东,古墓里面有房间,非常空旷。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东部的苏尔坦大厅,位于宾特宫的后面,这是在岩石上开凿的一间长方形的房间,房子长13米、宽10米、高8米,房子的三面都凿有高高的石椅,大厅的入口处有小台阶与大厅直通,大厅内雕刻有凸出的圆柱和房梁。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16号“水库”,是山里的一个深洞,长5米,宽5米,深4.5米,雨水顺着山上的水槽流入洞内。当时奈伯特人除了在山上打井取水外,主要依赖在山洞里储存雨水,以保证日常生活之需。
“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中部的G区,有18座古墓,这个地区古墓的正面与“黑吉尔”萨利赫迈达因古城其他地区的古墓不同,仅在古墓的正面雕刻有一朵或两朵玫瑰花,没有受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影响。
伊斯兰古迹
汉志铁路始发站为伊斯坦布尔,经大马士革至麦地那,是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敕令建设的,历时8年建成。修建汉志铁路主要是为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提供便利。
汉志铁路线路示意图
汉志铁路未竣工前,从伊拉克前往麦加朝觐要长途跋涉1300公里,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从埃及经西奈前往麦加朝觐大约1540公里,整个行程大约需要45天;从沙姆地区前往麦加朝觐大约1302公里,整个行程大约需要40天;而来自遥远地方的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整个行程大约需要6个多月的时间,而且旅途之中不免会遇到抢劫和暴风雨。
汉志铁路
汉志铁路的建成,不仅缩短了穆斯林朝觐的时间,而且使朝觐穆斯林旅行更加舒适安全。建设铁路将幅员辽阔的奥斯曼帝国连接起来,是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
1900年,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42年9月21日-1918年2月10日)发布命令,开始修建Hejaz铁路,并委托艾哈迈德·伊扎特·帕夏·阿贝德负责修建。
1306-1888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先在雅法至耶路撒冷之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长87公里,目的是为从海上去雅法的欧洲基督教徒提供交通便利。
后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又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之间修建了一条铁路,长147公里,两地之间乘火车只需6个小时。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修建汉志铁路的目的,一是为穆斯林朝觐者服务,使他们享受安全、便捷、舒适的现代交通工具;二是支持泛伊斯兰主义在奥斯曼帝国哈里法的领导下,加强伊斯兰世界穆斯林的团结,共同反对欧洲对伊斯兰世界的野心。
汉志铁路于1908年8月31日到达麦地那,当时考虑到圣地的神圣性,这条线路只在麦地那建立,只有Muslim工人和工程师,没有德国工程师参与。
当时,修建汉志铁路的最初造价是350万奥斯曼里拉,实际造价为428.3万奥斯曼里拉,包括火车头、车厢和铁路沿线车站的建设费用。第一辆火车于1908年8月23日抵达麦地那,一周之后在这里举行了铁路通车庆祝活动。
建设这条铁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于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决定把这条铁路建设为伊斯兰铁路。他没有向西方银行举债,而是呼吁伊斯兰世界为建设这条铁路广泛捐款捐物。
帝国政府还发行邮票,在政府交易中支付,以返还其收入资助汉志铁路项目,此外还对所有男性征收五库卢特别税。
他的呼吁得到了伊斯兰世界的积极响应。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个人为铁路捐款32万奥斯曼里拉,伊朗国王捐款5万奥斯曼里拉,埃及总督阿巴斯·希勒米二世捐赠大批建筑材料。奥斯曼帝国公职人员扣10%的工资捐给铁路项目。
这条铁路的起点——大马士革火车站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旧观。不过现在的火车站已没有了铁路,四周都是商铺和住房。
如今,萨利赫迈达因古城经过修缮和维修,已经成为沙特一个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END -
出处 | 《沙特情怀》
(2012年11月出版)
本文作者 | 杨洪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