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我从事外事工作的30多年里,曾不止一次地进出埃及,多为过境,停留时间短暂,只有最初的两次访问停留时间稍长一些,印象也较为深刻。一次是1963年初,我随援外小组赴加纳工作,途经埃及首都开罗,停留了三四天;另一次是1965年春末夏初,我随团赴西欧数国进行技术考察和设备引进,先在香港和埃及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星期的考察。
埃及的地理位置
埃及地跨非、亚两大洲,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上个世纪60年代初对埃及的两次访问,让我见识了一个非洲文明古国的古老文明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开阔了我的眼界。我感到,是埃及首先向我敞开了通往非洲的大门,引领我走进非洲。
见识埃及的新奇和古老文明
我第一次在开罗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首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对第一次见到的一切事物,我都感到特别新奇,印象也尤为深刻,何况我在开罗看到的一些事物的确新奇,是我在国内闻所未闻的。
记得开罗国际机场很大,是世界著名的空港。下飞机后,使馆有同志来接我们。我不会阿拉伯文,所以知趣地靠边站,由使馆的同志领着我们办理各项手续。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我们的同志说阿拉伯语,可对方多用法语或英语对答。开罗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以女士居多,她们更是操着满口的英语或法语交谈,使我误以为此地的工作语言不是本国的母语阿拉伯语,而是英、法语。
事后,使馆的同志告诉我,这种现象是由于埃及历史上先后遭法、英等国入侵和长期占领造成的,特别是机场、港口等一些重要设施更是长期被殖民者控制,例如苏伊士运河多年被英军占领,直至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向全世界庄严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运河在遭受西方殖民者长达87年的控制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我们随使馆的同志驱车前往我驻埃及的使馆,只见开罗沿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整座城市都掩映在绿色之中。
开罗风光
不过,开罗的街道显得有些狭窄,交通过于拥挤,车速非常缓慢,街景十分奇特。在开罗大街上,不时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子头顶一个硕大的圆笸箩,里面盛满了大饼,一手扶车把,一手抓着笸箩边,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汽车和行人的缝隙间,技术熟练高超,宛如杂耍演员。
头顶大饼骑行的埃及人
另外,行驶在开罗街道上的花花绿绿的公共汽车,车厢拥挤,车速缓慢,车门大开,踏板上和车后的挡板上都站着或趴着搭车人,他们随时跳上跳下,好不潇洒自在。
埃及、中国、巴比伦和印度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更是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我们抵达开罗的第二天,使馆便安排我们去参观游览这两处古迹。记得我们驱车经过开罗市中心,只见街道两旁商店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片繁华景象。在街道拐角处,还可以看到穿着宽松大袍的人们,坐在路边茶馆里,悠闲地喝茶、聊天儿。
尼罗河风光
车行至尼罗河畔,又见岸边一片青绿,人们手拿橡皮管,正用尼罗河水洒水浇地。我们越过横跨尼罗河上的大桥,行驶在宽阔的大街上,街心的树木看上去是被精心修剪过的,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圆形绿色大伞,甚是好看。
从路标看出,我们已接近目的地。果然行不多远,我们就看到了一片开阔的停车地。我们的车尚未停稳,立即被一群大人、孩子团团围住,纷纷争着为我们开车门。我们好不容易走出汽车,眼前是一片茫茫沙海,阳光炽热刺眼,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面对着一大群向我们伸手要小费的衣衫褴褛的大人、小孩,我一下真有点不知所措。幸亏有使馆的同志帮着张罗、挡驾,我们才得以脱身。
我们慢慢汇入旅游者的人流,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巍然耸立在一处高地上的金字塔,三座金字塔几乎是呈一字形排开,不远处就站立着高大雄伟的狮身人面像。游人个个兴致勃勃,无不惊叹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奇迹。人们时而远眺,时而近距离触摸,选择不同角度摄影留念。
当地人或手牵骆驼、毛驴招徕顾客,或兜售纪念品,更有些孩子挡在游人前面,翻跟头、做把式,讨要赏钱。我们有使馆同志的照顾,一切都很顺利,该看的看到了,该玩的玩了。遗憾的是,我们临走时过于匆忙,把照相机落在了使馆招待所里,未能留下这美妙的瞬间。
参观开罗的死人城
接着,使馆的同志带领我们去参观开罗的死人城。当我们被告知,“死人城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分明是一个居民小区,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纵横交错的街道。进入里面,我看见门框上明白无误地写着“xx之墓”的大字,证明此地确定无疑是墓地。
在死人城生活的居民
据说,埃及人死后,家属要在墓地守灵40天,每年祭日还要守灵数日。这样一来,亲属但凡有点钱的,就会在墓地修屋建房,以便守灵时有地方栖身。听说开罗市郊原有7处这样的墓群,每处的坟墓都排列整齐,并取有街道名称和编了门牌号,故而人们称它们为“死人城”。我们参观的这片墓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原本是安葬开罗艾资哈尔大学毕业生的专用墓地,取名“大学生之墓”,而今它已成了开罗的一景。
近年来,听朋友告诉我,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的墓地逐渐被离乡背井的农牧民、流浪者、乞丐、盗贼占据,死人城原本是开罗的一景,如今已发展成为死人和活人共有的热闹街区,成了一个藏污纳垢场所,各种不法分子、社会渣滓麇集,走私、贩毒、卖淫等非法活动猖獗,更有一些伊斯兰恐怖分子藏匿于此,政府曾出动大批军警对此地进行封锁搜捕。
“死人城”以前的样子
这里的死人城虽仍是开罗的一景,但如今已面目全非,是一个人声嘈杂、炊烟袅袅、货摊连片、缺水少电、污秽不堪的处所,一个特殊的另类社会。
二进埃及
1965年,我再次造访埃及,这次我在此停留了一个多星期,主要是考察当地的纺织业。
记得我们访问了埃及著名的纺织城马哈拉库卜腊市。该市坐落在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上。城内有多家大型纺织厂,引进了瑞士、联邦德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当时的先进纺织、印染机器设备。我们希望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当地引进的各种设备的性能、使用情况和价格,作为我们赴欧实地考察和选购设备时的参考。我们受到埃及人民的友好接待和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座城市的居民,许多是各工厂的职工及其家属,看来它是随着纺织工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发现,这里的居民喜欢以自行车代步,我在工厂、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停放的自行车,街上骑车的人也很多。后听当地人介绍,此地许多职工早已习惯骑自行车上下班了。
1965年,作者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前留影。(图源:《出使非洲的岁月》)
工作之余,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游览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次,我不仅摄影留念,还有幸欣赏了当地人攀登金字塔表演。听说,1963年底,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参观胡夫大金字塔时,一位埃及运动员攀登这座相当于40层楼高的金字塔,上下仅用了7分钟,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
参观末代国王的王宫
蒙塔扎宫,又称“埃及夏宫”“蒙塔扎宫花园”“蒙塔扎花园”“法鲁克夏宫”等,它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
此外,我们还抽时间去了一趟埃及的另一座名城——亚历山大,参观了埃及末代国王曾住过的王宫。据说,上个世纪50年代初,埃及革命成功后,当时埃及的总司令纳吉布曾代表自由军官组织,于1952年7月26日晨,由开罗抵达亚历山大城,向当时的首相面交自由军官组织代法鲁克国王拟定的退位诏书,明令法鲁克于当晚6时离开埃及。这位末代君王于6时差5分,携家小和财物离埃赴意大利,后于1965年卒于意国。
记得是使馆派车送我们去亚历山大城的。那天,我们早餐后就上路了,沿着尼罗河一路驶往目的地。沿途,我们看见河边停靠着许多不大的游轮,均为两层,彼此间隔不远。据说这些船是当时的水上夜总会。到了晚上,船上灯火辉煌,是上流社会人士云集的社交场所,也是富人和游人饮酒作乐的去处。
大约是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亚历山大城,记得使馆同志安排我们先到一个地方,好像是我驻当地的一个办事处,休息和午餐,下午带我们去参观王宫。
亚历山大市坐落在地中海滨,是埃及最大的港口。
在我的印象里,亚历山大整座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它面对大海,背靠大湖,阳光明媚,碧波荡漾,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城内各式现代化的建筑矗立在鲜花和绿树丛中。
卫星鸟瞰蒙塔扎宫
我们参观的王宫,实际上包括国王的寝宫和他办公、会客的宫殿。据说此处的寝宫是城中最豪华的宫殿。它坐落在地中海边的一个高地上,此处是绿草如茵,绿树叠翠,百花争妍,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寝宫是一座拜占庭式的三层楼建筑。底层是一个大厅,高大宽敞,全部用大理石铺就,厅内的吊灯、家具和所有陈设全都是从西欧进口的,显得高贵、豪华、金碧辉煌。四个宽敞的卧室分散在二层的四角,室内的家具、陈设,甚至连卫生洁具都是从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国家进口的,无一不是高档、名贵、豪华的物件,连电梯内部也是用名贵的进口地毯包装。这里让我见识了埃及历代君王的穷奢极侈。顶层是平台,上面有瞭望塔,可以鸟瞰地中海和王宫园内的美丽风景。
亚历山大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美的城市之一。它独特的自然风光,与豪华的宫殿和现代化的建筑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 END -
出处 | 《出使非洲的岁月》(2006年出版)
作者 | 吴军 图片 | 网络及本书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鹏鹏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