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特辑: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 | 刘杰 餐饮新视角(ID:jieyansuiyu)
作者 | 刘杰
2024年1-8月,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的数量超过了160万家,超过了2023年全年注销、吊销量的九成。
但当下供依然大于求,餐饮的倒闭潮才只是开始,2025年会更加残酷。
如果你是这3类店,2025年可能活不下去了。
总成本过高的店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普通消费者的钱包捂地越来越紧,这直接导致了消费金额和消费频次的双双下降。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成为了生存的关键。
传统上,食材、房租、人工成本被视为餐饮行业的“三座大山”。
而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成本的增加使得这“三座大山”变成了“四座大山”,给餐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任何一项成本的居高不下,都可能成为压垮餐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别是对于那些面积大、房租成本高的门店,他们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
以“漫咖啡”北京丰台永旺梦乐城店为例,该店在10月悄然闭店。据凤凰网报道,漫咖啡主打“第三空间”概念,面积动辄四五百平米,高额的房租压力导致翻台率低,严重限制了盈利空间。
数据也支持这一现象,今年深圳一些热门商圈的大店比往年更难租出去了,租金也下降了30%-50%,反映出大店经营的困难。
品类缺乏生命力的店
品类的生命力是餐饮业成功的关键。没有经过时间沉淀和市场验证的品类往往缺乏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一些自诩“创新”的餐饮企业,尤其是那些开创“新品类”的,开始面临大量倒闭的局面。
以冒烤鸭为例,这一曾经迅速崛起的品类,从爆红到即将消失只用了一年时间。
许多冒烤鸭小店转手频繁,关店颇多,二手回收商老板直言“末期品类,最好别碰”。
曾经跟风上线的大品牌也纷纷从菜单中撤下冒烤鸭。比如大龙燚、蛙来哒以及麻六记等品牌也在去年上线了冒烤鸭,而如今均已无法在其点单小程序中查到冒烤鸭的身影。
再如此前大热的竹筒奶茶、罐罐烤奶、新中式馒头......这类红极一时的品类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市面上也难寻门店。
餐饮业内有句老话,“吃熟不吃生”,这里的“熟”指的是熟悉。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传承下来,消费者最终还是倾向于选择那些经典的品类,如鸡、鱼、肉、蛋、牛、羊等。
消费者在短暂尝鲜之后,很快会回归到他们的基本饮食习惯。